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是因为哪个条约的签订(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2、近代迫使中国“割让台湾”“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瑗珲条约》 D、《马关条约》
-
3、
学习历史不仅要认识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还要学会对其分析和提出自 己的观点,更要尝试借鉴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建设国家。
材料 汉武帝治国大事记(部分)
①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教授《诗》《书》《礼》《易》《春秋》。次年,罢黜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
②公元前127年,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③公元前124年,创建大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④公元前121年,设置武威、张掖、酒泉三郡。
⑤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⑥公元前118年,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有,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
⑦公元前113年,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⑧公元前106年,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学习示例,从材料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事件,提炼观点并加以说明。(示例除外)【示例】选择事件:⑥⑦
观点:汉武帝果断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说明:汉武帝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还把铸币权收归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 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体味汉武帝的治国智慧,请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一条建议。 -
4、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为中华文明写下灿烂的一页,更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辉煌的篇章。
材料一 西陵氏(传说中的嫘祖,黄帝的妻子)劝蚕稼,亲蚕始于此。
——(宋)刘怒《资治通鉴外纪》
材料二 出土自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存的“半个蚕茧”(距今约5600-6000年)。
(1)关于丝绸起源,指出上述哪则材料具有更高的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三 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统计墓中共有500多件织精秀美的丝织衣物,为我们了解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 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湖湘文物图鉴》
(2)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哪两则比较可信的推测( )
A. 丝织品已逐渐融入西汉贵族的日常生活 B. 西汉的丧葬观念与秦朝相比有较大改变 C. 长沙国是西汉综合实力最强的诸侯封国 D. 西汉时期的丝织品制作工艺的水平较高 材料四 赛里斯(古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人……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彩夺目,由地球东端运之西端,故极其辛苦。
——普林尼(公元一世纪时期古罗马学者)《博物志》
(3)材料四中的“赛里斯”拉丁文“Seres”原意是“有关丝的”,请推测古罗马人以“赛里斯”称呼中国的原因。
-
5、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秦统一中国”主题,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及至(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境),却(击退)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泰论》
材料三 王(嬴政)曰:“去‘泰’,著(留下)‘皇’,采(用)上古‘帝’位号,号 曰‘皇帝’”……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秦始皇)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则安宁之术也。置(设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廷尉(李斯)议是(说得正确)。”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界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统一)之。
——【南唐】徐锴《说文系传》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明秦朝疆域的大致范围。(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模式包括的基本制度。(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
6、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主要是为了( )A、彰显祭祀神圣 B、夺取诸侯黄金 C、打击地方豪强 D、加强中央集权
-
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和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北击匈奴 D、休养生息
-
8、《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文帝霸陵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A、考古发现比史料记载更加可靠 B、汉文帝喜欢陶器,不喜欢金银器 C、司马迁见证了汉文帝日常生活 D、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
9、史实指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有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以下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B、发生在公元前209年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攻占陈县,陈胜称王
-
10、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 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方销毁。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其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治 B、落实法家治国理念 C、打击儒家地位 D、维护秦文化的先进
-
11、下表为不同时期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出处
评价
秦代《会稽刻石》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汉代《过秦论》
秦王怀贫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 天下始
近代《战国史》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是人民群众,秦始皇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A、取决于评价者的个人喜好 B、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而评价 C、受时代背景和立场的影响 D、无法形成科学客观的定论 -
12、秦直道是秦朝通往北方边境的交通干道,它与万里长城相互配合,使以步兵为主的秦军得以抵抗强悍的匈奴铁骑。由此可见,秦朝修筑直道( )A、保护了过往商旅的安全 B、加强了思想控制 C、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D、保卫了国家安全
-
13、《周礼》中将“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并将掌管天子饮食的食医列为首位。古代食物类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的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这表明中国(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 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 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 D、天人合一理念影响深远
-
14、甲骨文能够生动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丰富内涵。从下面两个甲骨文文字的释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 )
甲骨文
释义
被解释为“鬲”字。“鬲”上端有盖子,中间能装食材,下部有三足,是一种炊具
被解释为“家”字。其外部是一个搭起来的棚子的造型,内部是一头猪的象形,表示畜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A、社会生活 B、饮食文化 C、房屋结构 D、家畜饲养 -
15、《离骚》记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对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对国君昏庸的悲愤
-
16、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跨越了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年表(部分)
公元前259年
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
公元前247年
继位,开始修建皇陵,即秦始皇陵
公元前236年
开始征战天下
公元前230年
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
①
完成统一,自称“始皇帝”,定礼法,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为②。废除分封制改为③
公元前220年
开始修筑驰道
公元前219年
修灵渠。造阿房宫,为太极届。泰山封禅;派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公元前215年
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掠取河南地
公元前213年
整治狱史,修筑长城,下《焚书令》
公元前212年
修直道,坑杀儒生460人于咸阳
公元前210年
病死于沙丘平台
——整理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历史学家黄仁宇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处补充完整。(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说秦始皇”为题,对秦始皇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7、
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①②空白处的制度或人物的名称。材料二 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指出该制度的作用。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做奴婢;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31个县。
(3)仿照示例,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示例:从政治上看:商鞅变法行县制,削弱了秦国贵族的权利,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使国君可以控制国家的力量大大增加。
从经济上看:________
从军事上看:________
总结:________
材料四 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诸侯国中,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4)依据材料四概括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利条件。 -
18、下表是某班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幕:秦朝暴政
第二幕:戍边遇雨
第三幕:揭竿而起
第四幕:张楚政权
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
19、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这反映了青铜鼎( )A、铸造工艺复杂 B、象征权力地位 C、种类丰富多样 D、便利日常生活
-
20、据《道德经》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反映出道家学派主张( )A、顺应自然 B、以德治国 C、互爱互利 D、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