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如下表,经济学家把工业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长波”。据此可知,这些产业的相继出现( )
波次
时间
产业
第一波浪潮
18世纪末-19世纪初
集中在纺织业、冶铁业、煤矿业和蒸汽机制造业
第二波浪潮
19世纪中叶
基础是铁路、轮船和大规模的钢铁生产
第三波浪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核心是汽车制造业、电气行业、通信行业和石化行业
A、有利于第三产业兴起 B、表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推动了世界市场建立 D、加剧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是玉章说:“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嘉兴南湖游船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4)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五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3、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1)材料一中“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
(2)材料二中“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什么时间?“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分别体现了什么主义?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3)材料三中说: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这是什么意思?“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表达了什么意思?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奋斗精神。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树立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
4、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割让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 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战争名称。《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5、“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胡适写下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中的诗句。它直接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抨击旧道德 B、提倡民主 C、提倡科学 D、文学革命
-
6、邓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红军长征——坚守信念的革命精神 D、抗日战争——自强不息的抗战精神
-
7、“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适合放在下图示的哪个位置A、A B、B C、C D、D
-
8、暑假期间,某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要考察下图所示的历史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城市是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南京
-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土地改革 C、五四运动 D、抗战胜利
-
10、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罢工是A、省港大罢工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二七大罢工 D、安源工人大罢工
-
11、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
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这主要反映了( )A、军阀割据混战 B、军费开支过大 C、政府无视民生 D、帝国主义肆虐
-
1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据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A、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B、西方列强加紧侵华 C、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D、政治救亡运动高涨
-
14、“中国,包括世界上任何一个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势力,想要在本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都要依靠外国的力量,不管打什么样的旗号。在寻求政治上、经济上支持的时候,只能拿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做交易。”下列事件与上述评价最相符的是A、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义和团 B、孙中山曾在海外发展革命组织 C、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D、新文化运动广泛宣传西方思想
-
15、1913年3月,哪一事件成为成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A、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新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被刺
-
16、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人是A、黄兴 B、宋教仁 C、袁世凯 D、洪秀全
-
17、孝南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研学旅行,准备实地考察一下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你认为他们应该去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昌
-
1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丧失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瓦解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漩涡 D、中国政府主动向列强开放市场
-
19、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
20、1862年京师同文馆初创时,只设有英文馆,学生十人。后又增设法文、俄文、天文、算学等专业。馆内课程既有三千多条的礼仪,也有外国教习讲的万国公法课,宣传强国压迫弱国的逻辑,同时“基督文明”亦在校内被广泛宣扬。由此可知京师同文馆A、打破经史之学垄断教育的传统 B、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 C、旨在培养具有大国意识的人才 D、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