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观察《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亿元)变化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变化109331.7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B、全国范围实行了政企分开 C、人民公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
2、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战役中,大败法军的清军将领(下图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
3、土地问题是中国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抗日战争时期
在当前,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做。
——刘少奇(1942年)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2)、根据材料,围绕“党的土地政策”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结合,逻辑清晰) -
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使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深入人心;党在广东可以公开从事活动,更便于党在群众斗争中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1923年,共有党员420名,1925年1月发展到994人,年底增加到1万人,一些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了党组织,如云南、福建等。在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下,1926年10月,北伐军已控制吴佩孚支配的两湖地区,1月,又在江西战场取得对孙传芳部的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党多次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使全国很快形成抗日反蒋浪潮。这对国民党蒋介右的政策转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抵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支持,积极赞同,也是国共合作形成必不可缺的条件。
——摘编自郑旭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反映的历史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5、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材料二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三 一些工商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当时,洋务派已经无法再垄断近代工业,财政困乏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投资新式企业。同时,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设厂,清政府只好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处填入恰当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并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材料三中的“工商人士”,并说明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哪些精神?(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如何展现家国情怀。 -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 )A、《资政新篇》 B、《白毛女》 C、《愚公移山》 D、《狂人日记》
-
7、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回顾革命战争史,平津战役的胜利(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地区
-
8、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抗战史实与意义之间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淞沪会战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武汉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百团大战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A B、B C、C D、D -
9、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图文物共同见证了( )
强渡乌江时竹筏上的棕绳 飞夺泸定桥上的铁索链
A、护国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台儿庄战役 -
10、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 C、国民革命的基本概况 D、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
-
11、据初步统计,在历届黄埔军校学员中,有四川广元县(今利州区)籍10人,剑阁县籍12人,苍溪县籍7人,青川县籍1人。下列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左权 B、叶挺 C、周恩来 D、蒋介石
-
12、报纸、杂志是我们了解时政热点的重要渠道。下图所示的杂志中最有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D、“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
-
13、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一张学生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年”,这张文凭应该出现于(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
14、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C、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D、1898年的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15、“古今国事,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大学堂
-
16、某班同学在编写历史剧本时,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幕,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创立“拜上帝会” D、永安建制
-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最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两次战争都与走私鸦片有关 C、两次战争根本目的和性质相同 D、两次战争失败原因相似
-
18、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战争,这让我们不禁回望已经过去的20世纪,从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中寻求今天这场战争的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道史》
材料二:
图1德国侵略扩张示意图
图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图3苏军攻克柏林
材料三:(二战后)“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法西斯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材料一“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该死的联盟体系”包括哪两个联盟?(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图1、图2、图3所反映内容的关系。(3)、材料三曾经击败法西斯的联盟是哪个联盟?美国和苏联同各自阵营国家的结盟最终促使了哪一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我国提供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
19、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农民·革命主力】
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农村·坚实阵地】
材料二: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农业·发展基础】
材料三: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2)、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3)、分析材料三的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4)、某学习小组以“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资料如下表朝代
资料
战国
都江堰
南北朝
《齐民要术》
唐朝
曲辕犁、筒车
宋朝
秧马、占城稻
明朝
《农政全书》玉米、甘薯等
清朝
黄河、淮河治理
抗战时期
大生产运动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世纪70年代
籼型杂交水稻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
20、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戚厚杰著《台湾光复》目录节选(见下图)
引言直挂云帆复台湾,两岸统一会有时
一两岸骨肉根连根,海盗垂涎强侵占
二义正驱荷夷,统一铭青史
三跨海征战入版图,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骨肉分离天落泪,烽火遍岛不臣倭
五驱逐倭奴,恢复中华
六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台湾土地是中国的土地
材料三: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北魏“汉化”的是哪一次改革?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义正驱荷夷,统一铭青史”“驱逐倭奴,恢复中华”分别叙述的历史事件。(3)、依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怎样的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