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小历同学在阅读历史课外书时,看到了下表目录,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书的主题是( )
目录
·第一章周室东迁
·第二章列国争霸的序幕
·第三章“尊王攘夷”
·第四章晋国的兴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A、国家产生 B、改革变法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
2、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的权力交接情况。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甲、乙、丙处传位方式相同 B、乙处传位的原因之一是禹治水有功 C、丙处传位是因启是贤德之人 D、丙处传位后形成“公天下”
-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
4、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文字、建宫室、制衣裳等方面,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先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B、为中华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具有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中华文明发展的水平先进
-
5、下图是半坡出土的埙,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吹出4个不同频率的乐音,音色圆润透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 C、音乐艺术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咸丰十年(1860年)的大转折终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三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1)、材料一中的“积极的方式应付”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为实现救国自强,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这次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
7、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摘编自《松花江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们什么样的心情?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并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
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材料一中的条约是在哪一战争失败后签订的?这一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宣告了清朝哪一对外政策的破产?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2)请将材料二中画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三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口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材料三出自我国晚清哪一条约?条约中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哪一条款?此条约直接引起了我国哪一政治运动?
材料四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4)材料四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清政府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9、下列内容,属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 )
①乘坐火车②看报纸③发电报④缠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电影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其中邓小平同志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孟良崮战役
-
11、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法国 D、日本
-
12、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13、下表所示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四支部队“扩红”人数统计(注:这四支部队出发时总人数约20万)。“扩红”可以用于说明( )
部队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红二十五军
总数
“扩红”人数
1.38万
1.6万
1.62余万
0.2万
4.8余万
A、长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B、中共找到革命正确道路 C、农民成为红军的主力军 D、长征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
14、他被称作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19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
15、毛泽东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是指( )A、确定了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
16、当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旧式农民群众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A、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气焰 B、在廊坊一带遭遇了清军的围剿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D、在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失败
-
17、康有为在《康有为政论集》中提出,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经验进行汲取、扬弃和超越,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变革”。下列选项中,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二者都是向日本学习 C、都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 D、二者学习的内容不同
-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走向沉沦,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兴起旨在学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以及旨在仿行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因而有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以彻底批判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摘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2)材料二中洋务运动旨在学造西方器物,请你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及其口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论证观点。) -
19、
交流与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当时的中国,唐继隋之后统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日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从事学习。
——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的原因。
材料三
图一:此图绘制出了16世纪时人们所知的大陆,以及16世纪初探索出的著名的环球航线。现存于亨廷顿图书馆。
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疾病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交流、交往。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材料三中图一16世纪古地图上“著名环球航线”的开辟者是谁?根据两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人类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四
图二
“入世”20年,中国亮出“成绩单”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6463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
●202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9999.8亿元,逆势增长6.2%,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
(4)写出材料四中图二所示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加入该组织20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交流与发展”的认识。
-
20、
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身边的历史——广西记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回答问题。
【广西与古代遗存】
材料一 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现了“柳江人”化石。从体质特征判断,“柳江人”早于“山顶洞人”,为迄今在我国以至东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在同一洞穴里还发现箭猪、中国犀以及牛类和鹿类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
材料二 1971年在桂林恭城县加会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计有鼎、编钟、戈、钱、剑三十余件。其中鼎、编钟等形制与纹饰都和同时期中原地区所出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蛇斗蛙纹尊、靴形铺和扁茎剑等具有浓厚的南方少数民族风格。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王克荣《建国以来广西文物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柳江人”的地位。从材料一、材料二的考古发现中,你能推测出哪些关于广西的历史结论?
【广西与近代革命】
材料三 下图是“梧州学生联合会遗址”。该联合会于1919年5月成立,当时召开数千学生大会,支持北京学生要求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拒签和约的行动。
材料四 穷人闹革命,众乡亲,雄心要坚定。想起好前景,浑身劲,苦菜也甜心。今日处境恶,但相信,雾散天会晴。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歌谣(1930年)
材料五 全国同胞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我们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争生存,为人类伸正义,为世界求和平……我们是铁打的一群,我们是广西学生军!
——《广西学生军歌》(陆华柏创作于1937年冬)
(2)材料三中的“梧州学生联合会"成立,最有可能是为了声援哪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的创作背景。
【广西与现代政策】
材料六
国家政策
与广西相关的内容
实行①______________
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实行对外开放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广西的城市②____________与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已建成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边境地区农村饮水工程等,平陆运河、南宁机场3号航站楼、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中。
——摘编自《广西新闻网》
(3)请将材料六中①②的空缺处补充完整。根据表格内容概括“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广西带来的益处。
(4)小明想通过游览广西的景点来了解广西历史文化,请你给他推荐一个除上述材料以外的其他景点,并说明推荐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