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马克思意在肯定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社会生育率增长 B、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2、林肯1862年2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中写道:“我将拯救联邦……如果我能通过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拯救联邦,我就会这样去做;如果我能通过解放所有奴隶而能拯救联邦,我也会去做;如果我能通过释放部分奴隶而不管另外一些人而拯救联邦,我还会去做。”这表明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的最高目标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B、废除奴隶制度 C、打击南方势力 D、维护国家统一
  • 3、彼得一世推行剃须易服、学习西方礼仪,但农奴被排除在“文明化”进程之外,法律明确规定,贵族不得与农奴同桌用餐,违者受罚。这意在强调彼得一世改革(     )
    A、开启俄国近代化 B、主张向学习西方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强化俄国农奴制
  • 4、西蒙·玻利瓦尔在《牙买加来信》写到:“我们不再是印第安人或欧洲人,而是独立于原籍的新民族……委内瑞拉已成为祖国,她的利益必须高于一切。”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玻利瓦尔领导组织(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埃及华夫脱运动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 5、棉纺织业是手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对棉纺织品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下列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发明是(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 6、参与美国宪法制定的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监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1787年宪法(     )
    A、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B、贯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恢复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维护了国家统一
  • 7、1688年,英国议会邀玛丽和威廉继位,詹姆斯二世出走,史称“光荣革命”。关于这次“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 B、推翻了国王专制统治 C、国王从此控制了议会 D、革命主力是农民阶级
  • 8、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率领17艘大船,搭载了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还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以及牛、马、驴、猪、羊等家畜,还携带了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说明哥伦布航海(     )
    A、根本目的是推动美洲建设 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促进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 D、主要致力于农副产品的推广销售
  • 9、这一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人性的光泽。“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中世纪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10、11世纪晚期,西欧佛兰德斯地区的一名骑士因在市集上复仇闹事被一位伯爵扔进沸水里;法王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将大量时间花在镇压那些掠夺商人的人身上。这(       )
    A、抑制了城市自治 B、助推了商品经济活跃 C、强化了专制王权 D、增强了民族国家意识
  • 11、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建立 C、幕府统治的强化 D、全盘西化的推动
  • 12、“多层分封且土地零散,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所以,封土即采邑实际成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和世袭领地。”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日本的幕府统治 D、印度的种姓制度
  • 13、根据“《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等关键词,可以概括的单元主题是(     )
    A、希腊的古典文化 B、罗马的古典文化 C、亚非的古代文明 D、雅典的民主政治
  • 14、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会淹没一些土地,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来测量这些土地的面积,来确定当年的赋税。因此“几乎古埃及人都会画各种直线的图形,每个人都是拉绳定界的先师”。这表明(     )
    A、农业经济阻碍科技进步 B、君主专制促进科技发展 C、古埃及人民有高超智慧 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上流社会中流行射类、蹴鞠、棋类、水上活动、角力、田径、武术、节令游戏以及百戏等体育活动。《宋史》中记载,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圈,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民间也兴起各类体育活动,并出现大量专业的体育“社”,如打球社、齐云社、角抵社、锦标社、锦体社、英略社等。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都城开封街市店铺甚至还专门出售一种儿童秋千,设计精巧,深受百姓喜爱。城市里也出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将文艺表演和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吸引大量的市民来休闲娱乐。

    ——摘编自周丛改《宋代体育的繁荣及其成因》

    材料二   在忧患严重的不利情况下,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宋代“革命”举例进行说明。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画像石,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描绘了汉代纺织的工序:即调丝;络丝、并丝;踏机织作(使用了脚踏提综式斜织机)。

    上排左侧为一酒肆,二人正在沽酒;右侧是一杂行,室内三人正在议价:中间一组人,正面谈交易。中排有人执物入市交易。下排右侧是一粮行;另外三对人,提秤称物。

    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上面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祇,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等文字。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以上三幅图所反映的汉代的时代风貌。
    (2)、结合材料说明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
    (3)、若要进一步研究汉代时代风貌,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请举例说明。
  • 17、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开创者大都经历过称号从王到天王再到皇帝的变化过程,其中11个少数民族政权采纳汉代以来的五德终始说,标榜自身承继五德推移顺序,将政权置于中国正统王朝之列。十六国统治集团的做法(     )
    A、有利于强化伦理秩序 B、消弭了各族间的隔阂 C、意在维护统治合法性 D、削弱本民族文化认同
  • 18、后凉、北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龟兹乐与“胡、戎”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西凉乐,当时号称秦汉伎。北魏平定河西之后,认为秦汉伎的乐器“并出自西域”“悉与书史不同”,又将秦汉伎改称为西凉乐。这反映了北魏的(     )
    A、地域认同 B、民族政策 C、艺术审美 D、华夏观念
  •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俨然成为显学,编纂家训、家规蔚然成风。如北齐颜之推编写的《颜氏家训》。这一时期,父子相传、世代相袭的儒学“家学化”风气炽盛。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官学教育的衰微 B、门阀士族的强势 C、基层教化的发展 D、玄学思潮的兴起
  • 20、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上一页 551 552 553 554 5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