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导致下图中美国国民收入和失业率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建设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3、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次会议( )A、确立凡尔赛体系 B、签订《九国公约》 C、决定成立联合国 D、成立了欧洲联盟
-
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摘录了“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英雄交响曲》”等关键词,他正在学习的内容主题是( )A、古代世界文明 B、近代科学与文化 C、步入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的发展
-
5、19世纪70年代,日本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办一系列大学。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明治政府( )A、提倡“文明开化” B、推行“殖产兴业” C、建立新式军队 D、实行废藩置县
-
6、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美国内战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C、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D、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
7、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内战,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文艺复兴的发展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早期殖民扩张 D、第一次工业革命
-
8、下面图示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在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垄断组织
-
9、中世纪西欧大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关注人的发展 B、禁锢人们思想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
10、“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 )A、种姓制度 B、罗马共和制 C、西欧封建制度 D、君主专制
-
11、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和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12、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
13、古代亚非文明大多诞生于大河流域。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A、海外贸易发达 B、文明成果丰硕 C、实行民主政治 D、适合农业耕作
-
14、
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王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初年的社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刘邦及其后继统治者为解决汉朝初年社会现象而采取的政策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名称。
材料二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文化文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
——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
(3)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大月氏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后来汉朝为管理区域而设置的机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材料三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5)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6)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一系列巩固大统一所产生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
-
15、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秦孝公重用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思想体现的学派名称。并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的原则。
材料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4)指出秦最终统一中国的时间以及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材料五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对地方进行管理的行政制度名称。指出秦统-后为巩固统治在统一文字和货币方面的具体措施。
(6)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由此得出的历史启示。
-
16、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司马迁 D、蔡伦
-
17、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25年,刘秀称帝 B、光武帝时候,国家释放奴婢 C、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D、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
18、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夏朝”“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因为商朝出现记载当时社会生产和阶级状况的文字,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20、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是属于( )A、公元前8世纪 B、公元前9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