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当时,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居于支配地位,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上述内容主要说明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B、经济大危机最先在金融业爆发 C、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缘由 D、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
-
2、《罗斯福》一书中写道:“新政的实施是在诸多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美国民众对摆脱经济危机有着极大的心理渴望,特别是那些社会改革立法,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内,对某些资本主义弊病加以改良和限制,对暂时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在这里,作者重点强调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因素是( )A、罗斯福的个人魅力 B、美国民众的大力支持 C、改革立法的推行 D、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
3、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罗斯福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这种“折中的办法”主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 )A、背景 B、特点 C、目的 D、实质
-
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述成效是因为罗斯福新政(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5、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超过1万家。为此,罗斯福政府( )A、建立“福利国家” B、整顿金融体系 C、提出“殖产兴业” D、调整农业政策
-
6、193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6月,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体系。这说明新政( )A、以整顿金融体系为核心措施 B、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大危机 C、挽救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
7、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美国能够较快地消除危机,实现经济复苏,使资本主义统治得以稳定,这主要归功于罗斯福的“新政”。其“新”的本质含义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
8、(跨学科·物理)下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
-
9、1930年3月6日,美国125万失业工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英国工人阶级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甚至发生了水兵暴动。这反映了经济大危机( )A、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B、为法西斯势力崛起提供了契机 C、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D、导致世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
10、以下两幅图片反映了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是( )
街头抗议的美国人群 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A、银行倒闭,金融混乱 B、工厂停业,工人失业 C、产品积压,生产过剩 D、社会动荡,人民困苦 -
11、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
项目
工业产量下降
外贸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
46.2%
70%
1 700万
德国
40.6%
69.1%
600万
英国
28.4%
50%
近300万
法国
16.5%
48%
85万
日本
8.4%
50%
300万
世界
1/3
2/3
3 000万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长 D、经济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
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下面是对此次危机爆发原因的表述,属于根本原因的是( )A、物价上涨太快 B、生产相对过剩 C、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13、某年10月24日,某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1 289万股股票易手,价格暴跌;在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泻了13%;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 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再次打破历史纪录……上述情景发生在( )A、1936年的莫斯科 B、1929年的纽约 C、1919年的柏林 D、1917年的彼得格勒
-
14、(史料实证)“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战争给人们留下无数的震撼与伤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表。
国家
英
法
德
美
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材料二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注: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材料四 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什么现象?(2)、结合材料一,你同意材料二中德国官员的观点吗?请加以说明。(3)、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个塞尔维亚族青年的行为?(4)、材料四中的“绞肉机”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5)、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被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而是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材料二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被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材料三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1)、材料中的“战争”是哪一战争?材料表明战争给英国、法国和德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表明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美国、俄国在大战中同属于哪一方?(3)、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哪一方面影响? -
16、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C、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
-
17、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情况(部分),由表中信息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获胜的原因是( )
参战国
经济所占世界比重
军队数量
人力资源
可利用资源地
德奥
19.2%
623万
1.45亿
本国和占领国资源
英法
27.9%
873万
2.88亿
本国、中立国、殖民地
A、协约国整体优势明显 B、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C、协约国武器装备先进 D、同盟国士兵十分厌战 -
18、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的现实背景是( )
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
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A、欧洲积极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两次工业革命后局势动荡不安 -
19、战争给整个人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关于一战的研究,下图是一战历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列关于一战的历史论述不正确的是( )
S+O2=SO2
A、燃烧物表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氧化剂表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 C、点燃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D、燃烧产物表示一战的影响:它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正义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20、下列对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
观点1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观点2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观点3
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观点4
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