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给下表中的信息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A、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 B、传统纺织行业的新发展 C、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兴起 -
2、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人类实现了飞行的梦想,拉开了人类动力航空时代的大幕。实现这一梦想的是( )A、莱特兄弟 B、本茨 C、福特 D、诺贝尔
-
3、1859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 B、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商业模式 C、使人们彻底摆脱对煤的依赖 D、使科研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4、据下图可知,本茨发明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械是( )A、电焊机 B、发电机 C、蒸汽机 D、内燃机
-
5、以下发明创造出现于( )
·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A、18世纪后半期 B、19世纪上半期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6、下图中的人物及其发明( )A、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B、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C、实现了人类遨游天空的梦想 D、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
7、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A、机床 B、发电机 C、汽车 D、电话
-
8、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爱迪生 B、法拉第 C、狄塞尔 D、海厄特
-
9、“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 C、世界各国都取得跨越式发展 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
1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战”和“二战”都给人类留下了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放眼当今世界,也并不太平,局部战争频发,全球贸易受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后形成的新秩序。(2)、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及二战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3)、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2、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A、承认中国有与美英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B、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
13、汪锦元,江苏吴县人。他曾作为中共秘密情报员打入汪公馆,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见日本密使时,获悉日军将停止北进进攻苏联。之后,又发现侵华日军大量南下,海军舰艇回撤日本。他及时将情报报送延安。据此,中共中央对战局做出的判断是( )A、德国很快闪击波兰 B、德军将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C、日本即将偷袭珍珠港 D、盟军将要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7年,在苏联五年计划正式施行前夕,斯大林说道:“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挠我国的建设,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上、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到1940年,苏联年产1 800万吨钢,1.6亿吨煤,3 100万吨石油,483亿度电。同时,工业每年给农村提供几万台拖拉机,使机耕地在全国耕地中的比例由1932年的20%增加到1940年的70%。事实证明,苏联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20世纪40年代法西斯的侵犯。
材料三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俄国(苏俄)工业产值下降的原因及1920—1926年苏俄(联)工业产值上升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目的。(3)、综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5、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图一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文汇历史】
材料二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3)、说出材料二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 -
16、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的态度是( )A、客观分析了苏联体制的利与弊 B、全盘否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C、完全肯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D、对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置可否
-
17、“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句话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农民利益 C、忽视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 D、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
18、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企业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主要制造拖拉机等民用机械。这一企业的建设( )A、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有助于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D、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
19、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这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
20、截至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引起了农民的愤懑。据估计,当时农民耕种的土地少于1914年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加上严重的旱灾和运输瘫痪,发生了一场大饥荒,有上百万人饿死。世界大战、革命、国内战争和恐怖饥荒等连续八年的破坏,使国家濒于崩溃……列宁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化进行得太快了。他公开提出同资本主义妥协,这是一个战略退却。这一论述意在( )A、解释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的原因 B、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强调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的必要性 D、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