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些科学成就(     )
    A、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B、使民众完全放弃信仰基督教 C、源于工业领域动力的改进 D、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 2、下图是第一幅以美洲命名的世界地图,由德国人瓦尔德泽米勒绘制。该图制作精准,甚至对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也做了详细的勾勒。这份地图应绘制于(     )

    A、14世纪末期 B、15世纪早期 C、1487年-1492年之间 D、1492年以后
  • 3、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个男孩的教育、身体、训练和智力都是由父亲来教育的,法律知识被认为是他们除了军事训练之外必须学习的内容。当时会成为法律教育课本的应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纂》 D、《新法典》
  •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提出“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对“大包干”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 B、使农民享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C、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D、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有“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他们的行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B、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 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在访华时对毛泽东说:“很坦率地说,我们对于大国是恐惧的,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了缅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这是因为中国(     )
    A、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7、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强调的是(     )
    A、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B、中国抗战的结果 C、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D、中国战场的作用
  • 8、《党的文献》中写道“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9、柳直荀烈士在家书中写道:“上海此刻已到了国民革命军手里,不知情形怎样……近来农协事务颇忙,乡村中打倒土豪劣绅之运动,颇为激烈……”此家书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0、中国人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因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1、19世纪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明确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力倡变法维新;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却提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公车上书的失败 B、“三民主义”的提出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2、清王朝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在云贵川等民族聚居区兴办“义学”和“社学”,在川藏地区明确规定“夷民子女”必须要在规定年龄入学,并对学生进行补贴。清政府这些措施(     )
    A、根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C、确保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D、保证了清朝政局持续稳定
  • 13、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以上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行政系统推诿塞责 C、君主权力削弱 D、设军机处强化皇权
  • 14、宋代汪洙的《神童诗》中写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反映出宋朝治国方针是(     )
    A、重视武力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八股取士
  • 15、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这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C、重视农耕,劝课农桑 D、弭兵息战,发展生产
  • 16、宋代名臣李纲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这一评述主要强调隋文帝的功绩是(     )
    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开创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开通南北大运河
  • 17、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中“魏主”是(     )
    A、曹操 B、曹丕 C、司马睿 D、北魏孝文帝
  • 18、(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避免“战斗不休”局面出现,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 1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把春秋战国称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触动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开关是(     )
    A、井田制的发展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统治者的重视 D、各国变法的推行
  • 20、下图文物可用来研究(     )

    A、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 B、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D、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上一页 272 273 274 275 2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