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所示的遗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与该遗址相关的侵华战争(     )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A、清政府割库页岛给日本 B、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C、造成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犯下滔天罪行
  • 2、“此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国侵略的英勇反抗精神。”材料中的“此战”安定了我国哪一边疆地区(     )
    A、西北边疆 B、西南边疆 C、东北边疆 D、东南沿海
  • 3、下图展示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主要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 B、重视海外贸易 C、商业贸易繁荣 D、科学技术进步
  • 4、《女真进士题名碑》碑文中记录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包括试题、考中者姓名等内容,反映出女真族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这里女真族所借鉴的中原制度是(     )
    A、科举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5、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小明绘制了如下图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处的朝代是(     )

    A、①西汉 ②前秦 B、①东汉 ②北魏 C、①东汉 ②西晋 D、①西汉 ②西晋
  • 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为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了秦朝的思想统治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7、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据此可推测河姆渡人哪一生产技术的进步(     )

    A、渔猎 B、耕种 C、纺织 D、制陶
  • 8、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过的文明,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本土性,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进行着辐射和传播,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进程,推动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中华文化既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既是历史贡献,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根据上文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和语言方言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不可分、民族不可散的多元一体的共同信念。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两个特点?
    (2)、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吸纳体现了它的包容性。请举出一个中华文化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例子。
    (3)、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秦朝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书的过程,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既是历史贡献,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这一观点。
  • 9、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震撼人心。作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生死大搏斗,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灾难。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的国家有60多个,占世界总人口的4/5;战火遍及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但是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搏斗中,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世界和平得以恢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中国人民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世界人民的鼓舞。”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英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9月英国《泰晤士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发动这场“残酷的生死大搏斗”罪魁祸首的国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抗日战争最显著的特点。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什么地位?
    (5)、以史明鉴,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10、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国际组织的建立,影响着地区与世界的局势,也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格局。为了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快速成长,我国于2001年加入了 , 该组织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舞台,在国际经济新秩序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1、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

    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 12、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上下求索。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下,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运动是
  • 13、北魏统一北方→
  • 14、在亚洲,中国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形势,印度出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出现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说明(     )
    A、一战前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方式多样 C、二战前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有了新发展
  • 15、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这可以说是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牛顿在书中提出三大运动定律……能够解释宇宙中苹果或者流星掉落的规律。”文中的著作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英雄交响曲》 C、《人间喜剧》 D、《物种起源》
  • 16、绘制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是(     )

    A、古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 B、欧洲反对封建压迫的历程 C、东方传统法治思想的演进 D、西方民主法治发展的进程
  •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萌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此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     )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影响
  • 18、第一手史料是指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产生的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进行整理、研究或诠释的资料。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B、 C、 D、
  •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 B、思想解放 C、经济建设 D、拨乱反正
  • 20、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发言道:“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他叙述的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的成立
上一页 270 271 272 273 2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