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激增至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飙升至2140万公斤;同时期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物价平均上涨超过2倍。这缘于(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早期的殖民掠夺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2、下列文物显示出古代权杖涵义的共性是(     )

    ①《汉谟拉比汉典》石柱柱头

    ②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像

    ③奥古斯都像

    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银币

    正义之神沙马什递出权杖

    杖首为战神赛特动物形态的头部

    “奥古斯都”意为“神圣的”,身穿盔甲,手持权杖

    手持鹰和权被的宙斯(神王,象征亚历山大父亲)像

    A、王权神授 B、王权至上 C、中央集权 D、民主共和
  • 3、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维林表示,在经济上“中国提出了一种不同方案,确保政府与市场、劳动与资本、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这体现了(     )
    A、中国道路的探索 B、对外开放的格局 C、民族团结的气象 D、大国外交的自信
  • 4、从“全国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研制“两弹一星”,到20多个省份、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30多万人参与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再到历经30载“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科技发展成绩斐然。这根本上得益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改革开放的推动 C、国际环境的改善 D、社会制度的优越
  • 5、中国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1949年为68.4%,1952年为57.7%,1957年为46.8%。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城镇人口的过快增长 B、抗美援朝的人员投入 C、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
  • 6、下图是1943年徐悲鸿创作的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会师东京》,并题记“虽未免言之过早,且喜其终将实现也”。这幅作品(     )

    A、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技法 B、展现出国共两党的团结 C、喻示胜利曙光即将到来 D、属于传统风俗画的范畴
  • 7、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走近革命遗迹·感知长征精神”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

    A、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B、古田会议会址 C、遵义会议会址 D、台儿庄火车站旧址
  • 8、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校园刊物中大量使用白话文,还组织白话文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一些传统的文言文社团受到冲击,白话文社团则迅速壮大。这些现象(     )
    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B、折射出新思想的影响 C、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D、体现了全面西化趋势
  • 9、1900年10月,西方公使团首次提出“停试”的惩罚,在随后的谈判期间,公使团不断调整停试的范围。1901年最终将“停试”之罚表述为“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考试各等考试五年”,并将其写入签订的(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1858年,曾国藩痛斥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详述英国政治制度与科技成就的行为是“长英国志气,灭中国威风”。1867年,曾国藩耗费数月重读此书,他的思想与实践均受其影响。曾国藩的这一转变主要是为了(     )
    A、富国强兵图救亡 B、维新变法启民智 C、扶清灭洋御外侮 D、民主革命倡民权
  • 11、《顺风相送》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广。下图是其内容要点,这反映出当时(     )

    ●气象观察       ●指南针导航法       ●中国往东南亚航路

    ●天气预报       ●天文导航法       ●中国往西亚航路

    ●危险警告       ●地文水文观测       ●沿途岛礁岛屿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日渐松懈 C、海外贸易兴盛 D、海洋意识增强
  • 12、《元典章》卷七十六规定:“诸军军令、密、敕及本路文书,由急递铺转送”。由此可见,元朝设置的“急递铺”主要用于(     )
    A、行政管理 B、商贸往来 C、传递官文 D、地方治理
  • 13、某班同学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通过以下环节模拟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应用流程。这项活动有助于了解(     )

    A、东汉时期的科技创新 B、隋唐时期的军事变革 C、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 D、南宋时期的航海技术
  • 14、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包含了目前发现最大的刻有统一纹徽的玉琮和玉钺,位于成排墓葬的中间。而在卞家山墓地,完全没有成型玉器出现。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明显出现阶级分化 C、广泛使用磨制玉器 D、形成了奴隶制王朝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教训,早在1924年,孙中山就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作出了评价,他指出:“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最终未能实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 16、“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顺利的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 )
    A、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 17、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1984年获得了创纪录大丰收,产量达4.07亿吨而前一年则是3.05亿吨。相关因素主要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
  • 18、“中国梦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共同的主题是
    A、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B、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
    A、国家机关 B、国有企业 C、农村 D、城市
  • 20、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夏衍描述的是
    A、和平解放北平 B、开国大典 C、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 D、土地改革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