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 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变化
年份
1994年
1999年
2005年
2012年
资产(亿美元)
海外资产
15879
21240
47320
76983
总资产
38631
50920
86830
128415
销售(亿美元)
海外销售额
18265
21230
37420
56620
总销售额
40023
43180
66230
87269
雇员(万人)
海外雇员
534
605
803
985
总雇员
1225
1328
1511
168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改革与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材料一中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1994年-2012年跨国公司的变化。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综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
2、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和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和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角度,列举史实对“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英国政治传统中哪一民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国哪一法制建设成就密切相关?其后确立起的政体在近代对亚洲哪一国家影响深远?(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部法典的相同之处。综上,谈谈你对中外近现代民主法制的感悟与认识?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上述材料,请从“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任选一个作为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
4、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材料二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1)、提取材料一的信息并简要说明。(2)、请将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序号),并依据其内容概括这一时期政局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为加强边疆治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4)、进入近代,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试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湖南籍艺术家。 -
5、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湖南近代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湖南人熊希龄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他( )A、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 B、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C、创办了长沙时务学堂 D、创建了长沙府中学堂
-
6、书法艺术是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古代,在湖湘大地上诞生了众多的书法家,被李白盛赞“草书独步天下”的是( )A、怀素 B、欧阳询 C、张旭 D、何绍基
-
7、伊恩·布鲁玛在《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中说:“1945年不是一个胜利时刻,更是一个通向新的混乱的前奏。”下列有关“新的混乱”表述正确的是( )A、促成了《联合国家宣言》成功签署 B、开始于美国“马歇尔计划” C、源于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和利益冲突 D、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8、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玻利瓦尔
(1783—1830)
章西女王
(约1835—1858)
甘地
(1869—1948)
曼德拉
(1918—2013)
A、打击英国统治 B、推动改革内政 C、反对封建专制 D、反抗殖民压迫 -
9、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A、直接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摆脱了宗教的思想束缚 D、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
-
10、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解决诗中反映的历史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建立民族自治区
-
12、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的抗战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
13、甲午战争前,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数量不多。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设厂、筑路、开矿等方式加大对华投资,1902年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比甲午战争前增加5至8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实业救国没有取得成就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停滞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
-
14、知识结构图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构建知识框架。下列选项符合该知识结构图的最佳主标题是(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 C、明朝突出的科技成就 D、清朝成熟的商业网络
-
15、《史记》:“……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反映的是( )A、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丝绸之路的路线
-
16、考古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彩陶器制作工艺较高超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表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后是日本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到1943年
反法西斯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到1945年
反法西斯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材料二 2024年3月,美国、欧盟、日本等20余国签署《人工智能伦理国际公约》,承诺共同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化应用,避免技术垄断和滥用。公约提出建立跨国数据共享平台,但部分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开放核心算法。中国代表指出:“技术合作应超越零和思维,寻求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解决方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中反法西斯盟国战争形势变化的原因。(2)、面对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什么策略?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商品行销全球。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美国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各地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例如,某革命老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将当地的红色文化遗址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还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增长了20%左右。同时,当地还通过电商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出自邓小平著作选读)
(1)、根据材料一,分析革命老区为实现乡村振兴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解决农村、农民问题还采取过哪些举措?(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发展思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著作《建国方略》部分目录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1918年)
第一计划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铁路系统
……
第五部 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
第二计划
……
第四部 改良扬子江之现存水路及运河
第三计划
第一部 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广州水路系统
第三部 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
第四部 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
第五部 创立造船厂
第四计划
……
第五部 高原铁路系统
第六部 设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
第五计划
第一部 粮食工业
第二部 衣服工业
……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先生的民生建设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先生撰写《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并说明这一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