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1)、请仔细观察三幅地图,将地图与下面的图名进行匹配。(写出地图序号即可)《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2)、对比图一和图二,说说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变化?(3)、通过对上面地图的观察分析,你得到哪些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





现代汉字
田
明
牛
材料二:

何尊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重14.6千克。它的花纹华丽繁复,主图案是饕餮纹,装饰有蕉叶纹和蛇纹,是尊责和威严的象征。何尊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依照其父周武王的遗愿,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的事迹,以及周成王对何的勉励与告诫。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请把材料一中空白处甲骨文对应的现代汉字写出来,并通过比较表格中甲骨文和现代汉字,说说甲骨文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何尊具有的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的成就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3、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探寻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远古人类】
材料一

刮削器

砍砸器

尖状器

第一组: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第二组: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1)从材料一的两组考古发现中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探究原始农业】
材料二

①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②干栏式建筑复原想象图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陶纺轮

⑤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⑥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想象图
(2)请把材料二的考古发现或想象图分类后填入如表。(填写图片序号即可)
原始农业遗址名称
考古发现或想象图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探秘文明起源】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热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yu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慕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从材料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找出能证明“良渚文明无可辩驳的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这一观点的证据。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探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
4、如表是秦汉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为经济发展营造和平环境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风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
5、《汉书》记载: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都没有增加……修建陵墓时,只用瓦器,不许用金、银、铜等作装饰。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减轻刑罚 C、轻徭薄赋 D、以农为本
-
6、如表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 -
7、如表的内容反映出《诗经》的特点是( )
诗句
赏析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抗敌的高昂士气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魏风·硕鼠》
讽刺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郑风·子衿》
表现恋人间的相思之情,歌颂美好爱情
A、形式多样 B、通俗易懂 C、关注现实 D、博采众长 -
8、《黄帝内经》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A、望闻问切 B、高超医术 C、经验传承 D、顺应自然
-
9、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的为统治者而“鸣”,有的为百姓而“鸣”,其中为统治者而“鸣”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和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分别出自( )A、墨家、道家 B、法家、儒家 C、法家、兵家 D、兵家、儒家
-
10、表是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表,表中的内容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学生
孟懿子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以德治国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
1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材料说明商鞅变法( )A、得到了人民支持 B、使秦国国富民强 C、促进了国家统一 D、加快了民族交融
-
12、通过对利簋及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商汤灭夏 B、西周分封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
13、自然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4000年前后,我国黄河、淮河流域的考古遗迹中都存在着有关洪水的地质记录。据此推测,大禹治水的传说( )A、真实可信,是经考古证实的历史 B、完全虚构,是编造出来的故事 C、有所夸张,但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D、真实可信,是代代流传的信史
-
14、“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阶级已经萌芽,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向早期文明时代过渡。”材料中这个“过渡”开始于( )A、山顶洞人时期 B、仰韶文化早期 C、龙山文化时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二 皇上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现在皇上都能够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旧的东西不能抛弃呢?过去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被称为子民,或者被称为蚁民。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就说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际上这个主权后来很快被少数军阀控制,以后又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
——摘编自《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2)、小历认为,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已经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的观点。你是否同意其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空前凶猛,中国的抗争亦随之激烈。抗争有两种类型,动机虽都是为了自救,但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一为观察世界形势,认为必须进行政治改制运动,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一为昧视时代潮流,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成为暴力反洋运动。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2)、如何理解《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政治改制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暴力反洋运动”有什么作用?(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也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马关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高达23000万两白银(其中包括赎辽费3000万两),割让中国台湾及附近岛屿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把中国进一步推入了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此后,欧美列强蜂拥而至,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镇压人民的反抗。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 沧海桑田》
(1)、据材料一,归纳“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分布变化的特点。(2)、据材料二,概括列强对中国侵略形式的变化及其表现。(3)、据材料三,概括《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
18、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中共二大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 )A、共产国际对此作出明确的指示 B、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
19、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公司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发行了股票。股票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A、1934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
20、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扫六合”在哪一年完成?(2)、材料二中的御史大夫掌管哪方面?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3)、材料二表明秦朝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统治制度?这种制度以谁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