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一位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为( )A、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缺乏有效的纲领指导 D、军事战略决策失误
-
2、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虽并未如英法一样正式出兵中国,却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甚至整个清末侵华列强中的最大赢家。“最大赢家”赢得的最大利益是( )A、协定关税 B、巨额赔款 C、开设工厂 D、大量领土
-
3、初二的同学们在参观重庆市禁毒教育基地时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观察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该照片中所纪念事件的真实情况( )A、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外来侵略战争 B、该事件的发起国家是英国 C、事件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该事件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见下表
记述
文献出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上)》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庄子》
材料三 孔子,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仁”。孔子所阐述的“仁”,含义极为丰富,其中“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孔子强调,“仁”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在情感和道德自觉,也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他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此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孔子将“仁”与“礼”紧密联系,主张通过自我克制,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此外,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教育在民间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了教育的规律和经验,并提出了诸多教育主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2)、在战国时期,众多学派如墨家、法家和道家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来应对社会问题。请根据材料二以及你的知识储备,对这些学派的思想主张进行概括和总结。(3)、请仔细阅读材料三,并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然后结合该材料内容以及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论述。在撰写时,请确保你的观点表述明确,能够将历史事实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并且论述过程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
5、在春秋时期,尽管政治局势动荡且军事冲突不断,但这一时代同样目睹了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与变革。请仔细审阅所提供的资料,并依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都具备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聘、贡献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东周第二位君主),曾派人向鲁国求赙(丧葬费)。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这些进展又将如何影响诸侯的势力?(2)、根据材料二,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哪些演变?并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3)、基于材料三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益处与弊端。 -
6、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与现代人类基本相同的身体上配着一颗有点像猿的头颅。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给他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混在人群之中很难被认出来。但是脱去他的帽子,摘掉口罩,马上便显出了猿人的本相。
---吴汝康、吴新智主编《中国古人类遗址》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中国境内哪一远古人类?
材料二
(2)图一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这种结构的房屋叫什么?图二是陕西西安某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和哪一农耕居民有关?
材料三 寻根祭祖黄帝陵,同心共圆中国梦。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缅怀先祖,传承千年根脉,守护中华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什么?
-
7、央视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说道:这部典籍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这一期节目介绍的典籍是( )A、《道德经》 B、《论语》 C、《诗经》 D、《离骚》
-
8、根据《道德经》的记载:“人遵循地的原则,地遵循天的原则,天遵循道的原则,道遵循自然的原则……因此,圣人摒弃极端,摒弃奢侈,摒弃过度。”这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 )A、顺应自然 B、以德治国 C、互爱互利 D、以法治国
-
9、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封建制开始确立
-
10、2021年4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你认为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大约和以下哪一个文明同属一个时期( )A、河姆渡半坡文明 B、炎黄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
11、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 C、夏朝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
1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关键证据。以下文物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
B、
C、
D、
-
13、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研读目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节选)
第三章 中世纪
二、立教:耶稣和保罗教了西方什么?
六、重建:查理曼翻开了新的一页?
七、对峙:皇帝为什么给教皇下跪?
十、坍塌:教会为什么陷入了大分裂?
十一、深渊:西方,毁灭还是新生?
第四章 现代
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七、生意: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
(1)、根据材料,分析第三章中目录七所反映的政治关系。(2)、根据材料,归纳第四章目录二、目录四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两个目录,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论述。 -
14、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14世纪,租地农场出现,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齐世荣《世界历史》
材料二 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当时存在的庄园法庭,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由当地全体居民出席,依习惯法判决。
——布莱恩、西德尼《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
西。……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
奴隶,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马克思《资本论》
“三角贸易”简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试分析“农场主”与“农业工人”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庄园具有哪一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试指出它的实质。(4)、根据材料四,填写A处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角贸易”给欧洲和非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
15、有人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封建政治 B、《十二铜表法》 C、爱琴文明 D、《荷马史诗》
-
16、材料论述题。
材料 秦始皇重用人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具体时间。(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7、
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 卜辞契于龟甲,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郭沫若《殷契粹编》
(1)材料一中所说“卜辞”是哪种古代文字?(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创立了哪一思想流派(学派)?材料三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其“革天下之宏愿”见载于哪本经典?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主张?材料四 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为后续中国提供了思想范式、制度模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其原因在于:百家思想总结了上古时代的各种经验,包含大量真知灼见……后续中国保持了自然经济与集权政治体制;历代王朝的人为推崇及经书相传的教育模式等。
——《中华文化论坛》
(4)材料四中“后续中国保持了极权政治体制”与战国末期哪一学派有关?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何影响?(文化的弘扬)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
18、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1)材料一中的舜是通过什么方式继承尧的首领位置的?还有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最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天下为家”以什么政治制度为特征?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周王朝的统治有何作用?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自《白虎通》
材料二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成为可持续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我们的祖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开始定居生活的。他们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就是农耕文化。
材料三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沿着坑边埋上一米多高的木棍。为了防止刮风下雨,再用泥和草混合后抹在木棍内外,弄成泥巴墙,还要用火把墙烧硬,最后盖顶,一间房子就建成了。于是造成了这种房子,一半在地面上,一半在地面以下的状况。
材料四生活在这里(浙江河姆渡)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
(1)、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找出“农耕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指出原始居民开始定居生活的表现形式。(3)、材料三中所描述的是哪一原始先祖的房屋结构?(4)、材料四中种植的庄稼主要以什么作物为主?促使他们走出洞穴建房居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0、下表框格中的内容应是
尊称
人物
传说中的发明
炎帝
陶器、纺织、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等
黄帝
衣裳、水井、船只、炼铜、弓箭等
A、炎黄子孙 B、人文初祖 C、万世师表 D、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