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过程中(     )

    A、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 2、古代酒经常作为供奉祭品出现在大型的祭祀上,于是作为其容的爵成为一种礼器。西周时期,爵进而被用来代表贵族的品位序列。“爵”的变化反映(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饮酒文化的盛行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分封制度的崩溃
  • 3、1986年,北京出土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克盉,内部有铭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燕,即今北京)的诸侯,管理当地部族。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 4、古书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现象是神农氏(     )
    A、制造生产工具 B、教民煮盐 C、教人们通商交换 D、种植五谷和蔬菜
  • 5、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还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生产工具仅限于石器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 7、法国一旅游团想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 8、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 9、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纵观世界历史,各地区文明交汇形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1)、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历史学习园地宣传栏进行世界古代文明的介绍,下面是以“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为主题的两个宣传栏,请你分别概述两个栏目是所展示文明的政治基本特征。

    栏目一: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种姓制度

    栏目二:雅典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罗马建筑凯旋门

    (2)、某同学以“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两个情境材料。请你分别概括这些情境所反映的两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重要改革或革新的名称。

    情境一:新政权建立不久,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地方设国、郡、里,“置八省百官”。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何畏岩《这才是日本史》

    情境二: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下面三位科技发明家被评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之星”。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入选发明

    发明之星

    获选最重要理由

    发明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改良蒸汽机

    瓦特

    发明蒸汽机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4)、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5)、综合本次学习任务单,作为新时代“文明交流大使”,请说出你实践习主席“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观点的具体思路或做法。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外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71年建立巴黎公社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书籍插图

    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

    ②哥伦布书信

    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的航行,在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

    ③麦哲伦航海日记

    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

    ④《地理发现史》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1)、从材料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只写序号)。
    (2)、从以上材料中任选其一(只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
  • 12、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漫画(       )

    A、揭露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罪行 B、体现法国意在引发新战争 C、再现1940年人们的抗议场面 D、预测战火将会再一次燃起
  • 1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
    A、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专制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环境左右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8年

    百日维新开始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兴起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开始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所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部分)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文本

    材料三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它包括哪三大主义?
    (2)、据材料二,归纳该法律文献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向西方学习和洋务派有何不同?
    (3)、你认为材料三中提出的“1911年爆发的革命……所建立的制度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16、

    19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谓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贾以纳息,谓货皆天主之货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大变。凡读书识字者,焉能袖手坐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粤匪”的领袖是谁?材料一中“农不能自耕以纳赋”等内容和哪一历史文件的规定有关?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转折点是?

    材料二   况今日议和既成,中外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材料二中的“议和”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根据材料二,概括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中A处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运动倡导者的梦想”的破灭。这个条约是什么条约?中国派谁做代表签订的这个条约?

    材料四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4)从这段话看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请你说说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 17、“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属于“它”的重要成果是(     )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18、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依此计法,民国十年是(       )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 19、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

    1911年,黄兴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A、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革命派建立了革命政权 C、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D、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
  • 20、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下列各项,属于这一“系统方案”的是(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D、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上一页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