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以下文化遗产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是(     )
    A、 B、 C、 D、
  • 2、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下列是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是(     )
    A、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尼克松访华真理标准大讨论 B、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香港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D、五大战区成立科学发展观一带一路
  • 3、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4、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     )
    A、反映了清政府边防意识增强 B、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5、根据下图中的唐诗(摘录),可知(     )
    诗人诗句出处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唐诗》
    李白“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杜甫“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求 B、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源泉 C、中外文化交流的卓越贡献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的影响
  • 6、图1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前漆棺上的孝字画像,身着窄小胡服,图2是迁都后石棺上的孝子画像,身着宽大汉服。这一变化说明迁都后(     )

                   图1                           图2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佛教盛行的影响 C、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 7、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下表为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推知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是(     )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 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号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A、印证了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南方与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C、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上述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现场        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握手

    材料二:2018年6月,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在当日发出强有力的回应,宣布时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02018年12月1日,美国宣布原定于2019年1月I日将20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关税由10%上调至25%的措施停止,维10%税率不变。作为对此的积极回应,中国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3个月。至此,中美双方进入90天的“休战”期,在这期间中美围绕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等问题进行多次协商。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前景的看法。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冷战的缓和与结束消除了东西方实行的“两个平行市场”的人为分割状况,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使市场经济体制获得极大扩展,为建立统一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的联合国日宣布: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条件。

    (2)、材料二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材料二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其成立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贸易战没有给美国带来所谓的‘再次伟大’。”《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援引多家美国机构的翔实数据,证明加税措施不仅没有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反而带来严重伤害。美国霸凌行径也殃及全球,损害多边贸易体制权威,威胁全球经济增长,扰乱全球经济增长,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摘自《环球时报》(2019年6月3日)

    依据材料三,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发展的阶段划分


    改革起步阶段(1980-1988年)

    曲折探索阶段(1988-1995年)

    科技创新阶段(1995-2012年)

    制度创新阶段(2012-2018年)

    全面善治阶段(2018年至今)

    国际环境

    A

    社会主义受挫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中美贸易战

    国家战略

    B

    C

    D

    “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

    全面小康

    深圳定位

    经济特区

    探索现代化

    转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引擎

    先行示范区

    深圳举措

    放开大部分商品价格;端掉“铁饭碗”,开启工资制度改革;就业实行“双向选择”

    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间科技企业发展,涌现出华为、中兴等一批民间科技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行政分立;推进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人才政策,营商环境建设,简政放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倪星、郑崇明、原超《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请回答:

    (1)、为了探究深圳特区40年发展历程,搜集资料并整理成表格。请将下列内容正确填入表格中。(填序号)

    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中美关系改善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根据整理好的表格,指出深圳的发展有何特点?
    (3)、结合深圳的发展,说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因为它产生了有新的利益、有着其利益合理化的新的思想意识的新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用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的史实说明“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 

    (2)、材料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损人利已,互相转嫁危机政策,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在各个国家和不同集团之间的激烈斗争中,帝国主义进行了重新组合,其中德,意、日三国面对深刻的危机,因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最终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根据材料二,指出帝国主义国家应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的具体做法。 

    (3)、材料三:深层次来看,美国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利益第一的原则,垄断其仅有的科技优势,不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快速发展,而采取各种遏制战略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崛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说这才是美国加征关税的真正目的和美国的关切。(注:《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对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到高端化提出的一个远景计划) 

    ——刘英《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经济时报》

    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摩擦的真正目的。这一行为反映当前美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设想是什么?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美国在崛起初期采用的是孤立主义。孤立主义的源头可追溯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并且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中立再到孤立形成的过程。……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是针对欧洲而言的,它要求美国主要是避免卷入欧洲争端,而不是避免卷入一切国际争端。美国起始阶段国力不强,为了国家利益需要自保,则是孤立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政策下,美国领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尽管1861—1865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但由于孤立主义外交的实施,欧洲包括英国未能干涉美国内战。

    材料二  20世纪初“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开始向奉行国际主义转变,积极参与 国际事务,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及至一战前后, 一项主张美国放弃孤立主 义传统,更多地卷入世界事务的“国际主义”政策开始提出。以反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国际主 义理念支配了整个冷战时代,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已形成一致看法,即世界已被分 成两种敌对力量: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美国要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担任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就必须在全球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

    (1)、简述图A事件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一,回答美国孤立主义形成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对美国发展的作用。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20世纪初“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活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②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二战后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扩张”采取了哪些 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行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3)、近年来,中美贸易战,美国单方面提高中国商品关税等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的对外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等行业大量采取机器生产……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材料二

    表一:英美两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重变化表

    国家

    1860年

    1913年

    英国

    34%

    14%

    美国

    19%

    36%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主要投资放在发展经济上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摘自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要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领域里取得突破性发展,其中5G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的重点,最近,在5G技术方面领跑世界的华为公司被美国列入贸易禁令“实体名单”,遭到打压……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

    (1)、根据材料一,英国优越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英国在“机械技术”领域最关键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英国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2)、模拟材料二中的表一,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工业产值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列举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两项),而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5)、请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材料的主旨,提炼一个论点。(要求:观点明确,必须体现材料主题,无需进行论述)
  • 14、某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资源包,其内容包括:中国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欧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中俄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美贸易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等。据此,同学们制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综合国力的较量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国际新秩序建立
  • 15、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在美投资等,挑起中美贸易战。针对美国的这一行为,中国向某国际组织申诉。2022年元月该组织仲裁庭裁决,认定由于美方未履行该组织的生效裁决,中方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实施6.45亿美元的贸易报复。材料中所涉及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
  • 16、美国总统已经从特朗普换成了拜登,但中美贸易战至今还在继续。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多次回应:中美贸易战、关税战最终没有赢家。没有赢家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 B、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经济全球化的现实
  • 17、近年来,美国不断打压中国的一些科技公司。对此,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17.5%,使全球经济损失1.9%。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当今世界的哪一特征?(    )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世界文化多元化 C、和平与发展是主题 D、世界经济全球化
  • 18、当前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历史上与“关税自主权丧失”直接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 19、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促进经济发展,落实民生保障是时代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趋于零

    材料三:

    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表格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曲线图所示由A到B、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并概括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
  • 20、中国不断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航海技术分册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之火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军民始终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从而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摘编自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战地位研究》

    材料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惠及天下民生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带一路”建设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导向,助力其他国家走上利民、富民道路,将资金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切实改善了落后国家民众的生存条件。

    ——节选自张誉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天下情怀:内涵意蕴、实践路径与价值创新》

    (1)、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一表述的是哪一重要史事?写出这一史事开始于哪一年?分析该史事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中国的抗日之火”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例战役证明“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开创了惠及天下民生”道路的中国方案是什么?既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在哪些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上一页 406 407 408 409 4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