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磨制石器、骨器、烧火堆、灰坑等,研究还发现了水稻栽培痕迹。由以上信息可知,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商周时期 D、封建社会早期
-
2、1987年,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
3、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它是( )A、公司制 B、手工工场 C、工厂制 D、手工作坊
-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九年级小明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完成A、召开三级会议 B、通过《人权宣言) C、发动雾月政变 D、颁布《拿破仑法典》
-
5、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具有的典型特征是( )A、王权至高无上 B、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 C、首相对皇帝负责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6、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的是( )A、阿拉伯人 B、罗马人 C、波斯人 D、班图人
-
7、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 )A、村社 B、庄园 C、乡镇 D、社区
-
8、某同学在上历史课时做了如下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B、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D、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9、在古代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权力的是( )A、刹帝利 B、苏丹 C、哈里发 D、法老
-
10、国家治理能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变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属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图1、图2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历史价值。(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文景时期的社会面貌,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秦亡汉兴给你的启示。 -
11、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______。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官员,称为“九卿”。在地方上,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下设县。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启遂即天子之位”反映的天子传位制度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原则及产生的积极作用。(3)、将材料三中的______补充完整,指出其包含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
12、七年级(1)班的同学通过线上进行了“走进历史博物馆·追寻华夏文明足迹”的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准备展出的项目成果,请你帮助完成。
展板一【介绍历史文物—溯源远古石器文明】
卡片一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烧骨
生活推断:北京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卡片二
藏馆地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名称:砍砸器
生活推断:____________
【任务一】一组同学制作了文物介绍卡片。请你仿照卡片一示例,完成卡片二的制作,并简述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
展板二【描述历史场景—探寻原始农耕文明】
【任务二】二组同学在陕西仰韶文化博物馆见到了如上展品,请选择至少4个展品合理描述半坡人的生活场景。
展板三【进行历史解释—实证华夏文明五千年】
藏品简介:礼器,象征着军事和宗教权力。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
藏品名称:双孔玉钺
【任务三】三组同学展现了良渚博物院藏品玉钺及其简介,请据此指出它的功能,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任务四】通过这次项目化主题学习活动,谈谈你的感受。
-
13、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高祖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稳固政权恢复经济 B、缓和与匈奴的矛盾 C、促进民族间的交流 D、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14、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陈胜吴广起义( )A、源于秦朝的暴政 B、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在荥阳建立政权
-
15、秦统一六国后,又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些措施反映了秦朝重视(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帝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C、水路交通网络的构建 D、边疆地区的开拓经营
-
16、下图反映了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两项措施。它们产生的影响是( )A、结束了征战混乱的局面 B、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和交流 C、使政令在全国顺利推行 D、带来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
1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定于一(统一)”,墨家主张“一天下之义”,道家主张“抱一”“得一”,法家主张“作一”。材料表明诸子百家( )A、主张君主专制 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 C、治国理论相同 D、强调国家趋向统一
-
18、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 )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
19、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这突出说明了商朝是典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20、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等。这些发现说明良渚古城( )A、代表早期人类进化到最高阶段 B、已进入奴隶制国家 C、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较高 D、阶级分化异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