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汉武帝将盐业经营权重新收归国有,在产盐地设置盐官作为政府的代表,监督盐民进行盐业生产,盐由政府收购、运输和销售。这一举措(     )
    A、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B、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 C、便利了各地经济交流 D、提高了盐铁商人地位
  • 2、下图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制作的穿孔骨针。这一历史遗存印证当时人类(     )

                     穿孔骨针

    A、开始懂得饲养家畜家禽 B、已经发展出原始农业 C、会缝制衣物以御寒保暖 D、建造房屋以实现定居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 4、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 5、汲取精神之源,凝聚奋进力量,坚持中国道路。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持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主要内涵

    ①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②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③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④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整理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材料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典范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探索现代化的多元图景和多元路径,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态。

    ——摘编自薛金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世界意义》

    (1)、请将①~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按照它们出现的时期进行排序。(只填序号即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开创了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中获得了哪一历史经验。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四则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6、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基因历史的回响,时代的号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八年级(1)班以“抗战歌曲中的历史”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选取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歌词为研习素材。(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叙述了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哎嘿。

    ———摘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请同学们为材料一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谱曲,小历同学采用低沉、舒缓的旋律,小史同学采用铿锵有力的旋律。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旋律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情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说明理由。

    【示例】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

    (2)、材料二

    《英雄赞歌》歌词(节选)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摘编自童心编著《经典老歌400首》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

    (3)、材料三

    曲目

    歌词节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

    《公元 1997》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1997年,我悄悄地走进你,让这永恒的时间和我们共度……

    ——创作于 1997年

    任选两个曲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 7、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史,也是文明的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物种引进】

    时间

    引进的作物

    西汉

    石榴、葡萄、蚕豆、黄瓜(胡瓜)、大蒜(胡蒜)

    魏晋南北朝

    茄子、扁豆

    唐朝

    菠菜、开心果、无花果、芒果

    宋朝

    占城稻、绿豆、哈密瓜

    明朝

    番薯、南瓜、番石榴、胡椒、马铃薯(洋芋)、花生(番豆)、辣椒(番椒)、玉米(番麦)、番茄、向日葵、腰果、烟草、菠萝

    清朝

    木瓜(番瓜)、草莓、生菜、花菜、洋葱、洋白菜

    材料二 【世界主要饮料简况】

    饮料

    简况

    啤酒

    苏美尔人最早酿出了啤酒,古埃及人用它制作药物。公元4世纪后一直是欧洲城市最受欢迎的饮料。1903年,青岛啤酒厂建立。20世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啤酒

    葡萄酒

    古希腊人就知道酿造葡萄酒。17世纪后,开始从欧洲向世界范围传播,喝红酒成为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的表现

    烈酒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12世纪后,多冲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以谷物为原料的或十忌、以土豆、玉米、小麦为原料的代特加等

    咖啡

    原产于非洲,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已在欧亚各地出现,并推广到北美地区。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

    15世纪初,茶叶贸易开始出现。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入英国,随后传至美洲。18世纪初,茶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高级礼品。19世纪,中国的茶叶成为世界性饮料

    可可

    可可原产于美洲。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在西非种植,随后带入亚洲地区,18世纪时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乐

    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诞生。1927年,可口可乐(Coca-Cola)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一个拗口的中文译名叫“蝌蚪啃蜡”。到了1930年,负责拓展全球业务的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在英国登报,以350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旅英学者蒋彝以译名“可口可乐”应征,被评委一眼看中。从此“可口可乐”是广告界公认最好的品牌中文译名——它不仅保持了英文的音节,而且体现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与快乐”,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明了,易于传播

    ———人教社2022年统编版高中教材、埃里克·范豪特著《世界史导论》等

    (1)、根据材料一,如果将中国古代物种引进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哪三个阶段?并说明依据。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饮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书籍《“碌碌有为”的宋人》目录中影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列举在“商业贸易”方面领先世界的表现(至少两点)。“榷场贸易”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要求:至少编写两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 9、下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 (     )

    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 B、意识形态的斗争 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 D、冷战对峙的加剧
  • 10、下表是18—20世纪引发战争的部分焦点问题,归纳表中内容深刻反映出 (     )

    1715—1814年

    1815—1914年

    1918—1941年

    焦点问题

    频率

    焦点问题

    频率

    焦点问题

    频率

    领土(包括疆界)

    24

    维护国家或帝国完整

    17

    领土

    14

    贸易或航海争议

    13

    领土

    13

    国家或政权生存

    11

    王权或王位继承要求

    8

    民族解放我制建国家

    9

    执行和的条款

    9

    国家或政权生存

    6

    民族统一或合并

    8

    战略领土

    9

    A、生产方式变革决定国际体系更迭 B、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影响国际秩序 C、领土问题始终是国际争端的热点 D、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变为两极对峙
  • 11、1923年,张闻天的一篇译文表示,“(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做纯粹的社会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尚未到来;他也不会做纯粹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已在衰败了。他是过去与未来的唯一的结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底原素(的元素)混合的同时存在⋯⋯而现在苏维埃共和国正在这种界限上。”文中的“混合”指向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体制
  • 12、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 13、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 14、有学者指出,达·伽马从印度满载而归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着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石头城。当时有威尼斯商人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其中“可怕的预感”是指 (      )
    A、传统商路将因新航路开辟而中断 B、价格革命会冲击欧洲的封建制度 C、“地圆说”的证实势必动摇传统信仰 D、欧洲商业格局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 15、据学者研究,根据取食方式的不同,世界文化可分为三大饮食文化圈。其中,亚洲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筷子文化圈”;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当地人以手指取食为传统方式;欧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主要用餐方式是刀叉取食,这三个饮食文化圈相对应的文明分别是 (   )
    A、农耕文明、工商业文明、游牧文明 B、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 C、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 D、亚洲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
  • 16、1992年下半年,国家物价局颁布了新的《价格管理目录》,中央直接管理价格的商品由737种减少到89种,工业生产资料大部分并轨实行单一的市场价格,放开了原来尚未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述举措的出台(    )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新局面 C、标志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形成 D、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17、新华社2000年发表的《时事资料手册》中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的大幅照片,其中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李四光、袁隆平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杰出人物,代表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这个“时代”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8、以下为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

    产品

    原煤

    烧碱

    电动机

    棉纱

    棉布

    火柴

    卷烟

    面粉

    比重

    28.3%

    59.4%

    79.6%

    46.7%

    40.3%

    63.4%

    80.6%

    80.4%

    79.4%

    据上表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 19、一位同学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根据馆中壁画《日出东方》手绘了以下作品。画中红色地标以天安门为中心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伟大征程。请为以下党的伟大征程经历的大事进行排序 (    )

    A、③②①⑤⑥⑦⑧ B、②③⑦⑥⑤⑧① C、②③⑦⑤⑥⑧① D、③②⑦⑧⑥⑤①
  • 20、碉楼(如下图)是一种多层塔楼式建筑,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从下表可见在龙华现存的文化遗产中,民国时期的建筑主要是以碉楼为主,这反映了民国时期 (    )

    龙华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序号

    名称

    年份

    1

    马拓村老国

    2

    陈振能菲

    3

    振能学校旧楼

    1926

    4

    太兴老国西南明楼

    中华民国

    5

    河东村229号明楼

    中华民国

    6

    大布头村121号民居

    中华民国

    7

    上国村南一巷碉楼

    中华民国

    8

    马振西区43号碉楼

    中华民国

    9

    马枥村毓秀居碉巷

    中华民国

    10

    上围村房四碉楼

    中华民国

    11

    河东村33号碉楼

    中华民国

    12

    南蒙居

    中华民国

    13

    杨楼六巷5号碉楼

    中华民国

    14

    大布夹村西碉路

    中华民国

    15

    山寮调楼

    中华民国

    ……

    A、中外交流频繁 B、碉楼位置地势险要 C、社会动荡不安 D、碉楼多以居住为主
上一页 377 378 379 380 3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