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约克镇大败英军的捷报传来,国库竟然穷窘到连支付递报佳音的信差费都捉襟见肘。与会诸公只好自掏腰包,每人拿出一块钱才应付过去。弗吉尼亚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将支配权延伸到肯塔基一带,……华盛顿将军大为愤慨:一个刚从一场艰苦战争中获胜的国家,竟然无法在和平时期维持秩序。

    ——摘编自(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是如何实现“在和平时期维持秩序”的。
    (2)、使用学科语言,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概述材料二体现的历史事件。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开拓进取、风雨兼程,我们坚守实业、辛勤耕耘,用汗水与智慧锻造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未来需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日报:中国制造   奋力登攀勇向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工业产品都依赖进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发展根基筑牢:我国从工业基础薄弱起步,到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创新突破发展:5G、载人航天、大飞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产业格局再塑:20世纪60年代进行地区工业布局大调整,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深入实施,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工业增加值显著增长……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1)、结合材料和知识储备,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你认为我国今后发展还面临什么挑战?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时,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
    (2)、结合材料二分析李鸿章的主要主张。
    (3)、“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首次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晋升机会。在唐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考试科目增多,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

    ——《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国家取士,首重经术……《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违者不录。”

    ——《清史稿·选举志》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的变化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5、1914年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并素有“绞肉机”之称的阵地战。
  •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8、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9、秦朝在地方上推行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实行 , 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 10、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从2010年的18.91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1.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约80%的贸易流量;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0年的约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3万亿美元。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
    A、贸易保护主义被各国抛弃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电商经济将取代实体经济 D、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的中枢
  • 11、某国际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到“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该国际组织的宗旨是(     )
    A、各会员国利益至高无上 B、各会员国主权平等 C、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D、国际事务一致性原则
  • 12、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将“这一革命”视为“短二十世纪(1914——1991)”的起点;马丁·马利亚认为,“这一革命”摧毁了本可能走向的宪政民主道路,代之以“意识形态专政”。“这一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华夫脱运动 D、辛亥革命
  • 13、德国外交大臣伯恩哈德·冯·比洛表示:“我们不想将任何人置于阴影之下,但我们要求在阳光下有自己的位置。”威廉二世在与英国的外交交流中多次表示:“德国无意威胁英国,但要求英国尊重德国的海军权利。”这些言论主导的外交活动而引发的战争是(     )
    A、凡尔登战役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不列颠之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14、《印花税法会议决议》宣称“无代表不纳税”;《弗吉尼亚决议》宣称“只有殖民地议会才有权对殖民地征税”。殖民地居民提出这些决议并要求独立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B、殖民地居民拒绝纳税 C、殖民地居民思想相对进步 D、殖民地得到法国支持
  • 15、经济学家威廉姆斯认为,贸易的利润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大西洋贸易(奴隶、糖、棉花)刺激了英国金融、保险和造船业,这些部门又反哺工业化;大卫·兰德斯认为,英国的成功,制度优势也很明显。据此分析英国在19世纪中期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完成 B、英国工业化起步 C、君主立宪确立 D、早期的殖民贸易
  • 16、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认为,中世纪城市的复兴和自治是大学兴起的重要前提。城市的繁荣为学术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美国历史学家哈斯金斯指出,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12世纪文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自治为这一文化运动提供了土壤。可见大学的兴起最主要的是得益于(     )
    A、城市自治的发展 B、城市繁荣的出现 C、中世纪城市兴起 D、中世纪文艺复兴
  • 17、某法典正文包含282条法律条文,涵盖民事、刑事、商业、家庭、劳动等多个领域,涉及财产、租赁、借贷、买卖、婚姻、继承等多方面规定。史学家对其评价:是迄今已知现存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它不仅是法律文献,也是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其石碑上的浮雕和文字展示了古代艺术和文字水平。该法典应该是(     )
    A、《罗马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 18、《中国改革与发展》记载:“由于分配不公,农民普遍缺乏劳动热情,农业生产效率长期停滞;许多地区出现‘高产穷县’现象,即粮食产量高但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试点村的实践;“该村”的农民秘密签订协议,实行包产到户,当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以上史实为党施政提供的政策调整方向应该是(     )
    A、人民大公社道路绝不可动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D、全面多元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 19、1960年7月,国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鉴于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开始酝酿调整,提出“整顿、巩固、提高”六字方针。周恩来在讨论这个方针时,采纳了“巩固”和“提高”,把“整顿”改为“调整”,还增加一项,这样就形成了八个字的调整方针。增加的一项应该是(     )
    A、恢复 B、改造 C、发展 D、充实
  • 20、某历史社团在板报制作前,围绕“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南方谈话、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搜集了大量课程资源。这期板报的主题最恰当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上一页 316 317 318 319 3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