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素养评价02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单元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题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闯关试题
-
1、【伟大转折·事业启航】1978年12月召开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文化领袖·思想解放】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3、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 ,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4、1942—1943年,美国拍摄出《莫斯科使团》等电影,基本上都是颂扬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1950年,美国教育片《钟声》渲染“苏联侵略带来的危险”。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法西斯德国战败 B、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美苏由合作转向对抗
-
5、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B、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22年,签订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
6、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迫切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一些城市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多种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大学。这反映了中世纪城市(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求 B、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C、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7、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法典应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
8、下图为历慎思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______
①图片:《汪辜会谈》
②公开信:《告台湾同胞书》
③视频:《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④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A、政权巩固 B、大国外交 C、民族团结 D、祖国统一 -
9、图为1950年12月出版的连环画《戳穿纸老虎》。该画旨在( )A、赞扬志愿军的乐观精神 B、坚定抗美援朝必胜信念 C、论证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D、呼吁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
10、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淞沪会战→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C、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
-
11、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2、这场战争不仅是中英之间的冲突,也是东亚传统秩序与西方资本主义秩序的碰撞,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明代地理著作《星槎胜览》记载:“中国宝船所至,皆以瓷器、丝绸、铁器等物贸易。其国之人,亦以珍宝、香料、象牙等物相易。”材料反映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14、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解儒家经典,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汉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这一举措( )A、促进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巩固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5、《商君书·靳令》载有“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得到官爵一定要靠努力劳动),则农不怠。”据此可知,商鞅主张(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耕作 D、确立县制
-
16、棉花是全球性流动的商品。某班围绕《棉的全球史》展开读书分享,收集了以下文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段
内容
相关历史事件
一
(15世纪末)随后的四百多年里,这条新的贸易要道成为印度和欧洲交易的主干道。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印度的印染棉布首次大批量地到达欧洲。为了换取亚洲的货品,欧洲带去了大量的白银。
新航路开辟
二
原材料(主要是染料和原棉)从美洲销往欧洲,由欧洲进行棉纺织品制造和印染。这类纺织品在国际市场进行出售,成为对非洲贸易的重点商品,它们在非洲被用于购买更多原材料,且尤其用于购买奴隶,奴隶又被运至美洲,被种植园雇用从事棉花栽培。
三角贸易
三
18世纪中期,英国发明了三色滚筒印花机。和印度的绘色相比,滚筒印花必定具有革命性:一名印度工匠要花费两周时间才能绘完一块七米长的棉布;相比之下,机器印花每天可达200-500匹,产量提高了30-80倍,生产急速发展。
①
四
到1860年,全世界棉花的三分之二都生长在美国,且美国棉花占到棉花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美国的棉花栽培与欧洲的棉纺织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大西洋两岸都引起人们某种程度的担心。因1861-1865年贸易中断带来的危机,至少有338家英国棉纺厂倒闭。
②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②是什么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3个文段,围绕“棉花产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7、从救国探索到思想领航,在历史浪潮中见证奋进力量。某班同学以“奋进力量”为主题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角度
素材
政
治
篇
经
济
篇
张謇围绕大生纱厂,建成中国第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
包括棉纺、垦牧、盐业、交通运输等众多企事业在内的行业众多、门类齐全的配套服务一体化的生态产业链。以广生油厂为
例,垦牧公司生产的棉花原料进入大生纱厂,纱厂轧花下来的
棉籽进入到广生油厂,榨油留下的下脚料就交由大隆皂厂。这
样一来,就可以把生产成本完全对冲,在地消化。这种生产模
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整理自南通博物苑大生系统内部企业关系示意图
理
论
篇
《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深度剖析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阐释其形成背景、核心观点与深远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系统阐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指导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1)、从“政治篇”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入选“奋进力量”的理由。(2)、根据“经济篇”中素材,归纳大生纱厂生产模式的特点。(3)、根据“理论篇”中素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理论的相同之处。 -
18、驼铃声声,丝绸之路如血脉纽带,彰显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磅礴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张骞通西域后,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其后,安息、大宛之属,皆遣使随汉使至长安……驼铃相闻于道,杂以羌、氐、匈奴之声。”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陕西西安出土)
图片来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唐太宗谓侍臣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回纥、吐蕃、南诏皆称臣内附,置羁縻府州以统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所反映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张骞通西域对汉代民族关系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物体现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貌?(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汉到唐丝绸之路的共同作用,并简述你对“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解。 -
19、下图是2025年3月《中国新漫网》刊登的名为《美国关税政策势必拖累全球经济》漫画,该漫画旨在反映当时美国( )A、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B、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 C、逆全球化的政策与危害 D、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
20、甘地在《我邦之呼吁》中提到,“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是因为我们争取解放所采取的手段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不曾为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材料中的“手段”( )A、扩大了群众斗争的规模 B、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信心 D、使印度赢得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