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素养评价02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单元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题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闯关试题
-
1、班固曾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官员腐败 D、刑法严苛
-
2、“溉灌梁益成天府,泽润巴蜀济苍生。岷江汤汤流广野,白云悠悠千载情。”诗句描写的是( )A、都江堰 B、灵渠 C、秦长城 D、大运河
-
3、时代和年代的名称往往是历史反思与构想形成的,不同人观察的角度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书讲述了另一类的革命的故事,即思想革命。书中集中讲述了当时思想大师们的日常生活及其光辉成就——比如哲学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化学家拉瓦锡、数学家拉格朗日等人。他们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为一场技术革命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王克明译《理性时代:法兰西(公元1660-1800)》
材料二 书名:《革命的年代:1789-1848》
全书概要:1789-1848年是“革命的年代”。这一时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广泛运用,工厂制度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对全球的统治,世界市场也初步形成。
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引发了政治领域的剧烈变革,具有世界性影响。这些大变革共同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基础。
——据[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法国历史上的1660-1800年称为“理性时代”的依据。(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辨别“时代”与“年代”概念内涵的差异。(3)、仿照材料二样式,在世界史中任选一个时间段,以《__________的年代:_________》作为书名,并撰写全书概要。(要求:考生不得照抄以上示例;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4、旅行的近代化,不仅指旅行范围与规模的扩大,更在于旅行观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至1913年是外国人入境人数高速增长阶段。入境人次从1897年的4079人次,增加到1913年的31779人次,17年间共增加了6.8倍,年均增长率为13.7%。但是,从1887年到19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3.43亿元增加到187.5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0.3%。
——摘编自宋振春《入境旅游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材料二 见下表。民国时期《旅行杂志》关于旅行的观点摘编
时人旅行观
时间
我国实业落伍,以言振兴……足以裕民生而补通商之漏卮(亏损)
1931年
睹(祖国)山川之壮丽而思国防,览方物之多庶而念建设,不知不觉之中,民族意识于焉发扬
1944年
民众族繁之国……当互相沟通,养成其共通之习尚与公诚坚凝之团结性
(1)、有人提出“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请指出这一论断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并说明这一时期外国人入境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民众的旅行观,并分析这些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
5、翻译活动对于延续中华文明和促进民族交融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反正没有消逝。……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
——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
材料二 金世宗曾问宰臣:“取女真进士,考试是要他们写策论,这是行之已久的了。现在再添一项,考他们经义,行不行?”宰臣说:“五经中《书》《易》《春秋》已经译出来了,等《诗》《礼》两经译出后,可以试一试。”金世宗告诉宰臣:“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当时,《孔子家语》和《孙膑书》(兵书)等汉籍也被译为女真文字。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通史》
材料三 见下图。
清康熙皇帝命人翻译的西方微积分著作《御制数理精蕴》
1687年法国出版的柏应理《中国哲学家孔子》,译自《大学》《中庸》《论语》
清代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并行书写的“四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大注入”所指的史事,并说明这些史事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特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世宗大量翻译汉籍的目的和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代前期翻译领域表现出的新特点。 -
6、下面为参加1958年亚非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所作的一首诗。这反映了战后( )
歌唱塔什干
丝绸大路上万众腾欢,殖民主义者胆战心寒;
……
我们歌唱过万隆的光明,开罗的勇敢,
我们也要歌唱团结的塔什干,美丽的塔什干!
A、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力量逐步壮大 D、美苏两大集团对抗的加剧 -
7、1941年2月,美国人卢斯提出,“在1919年我们拥有一个黄金的机会……去承担世界领导责任”,这次“在我们所有人的帮助下,罗斯福一定能在威尔逊失败的地方成功”。据此推测,卢斯意在鼓动美国政府( )A、孤立社会主义国家 B、维护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C、主动干预经济危机 D、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8、1920年12月,列宁指出:“没有这些粮食,国家政权就等于零。没有这些粮食,社会主义的政策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 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9、1864年,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协会临时章程》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为此,协会( )A、开展经济斗争 B、发动武装革命 C、加强宣传教育 D、建立工人政权
-
10、1776年3月大陆会议召开前,一名请愿者指出:“将许多不幸的人束缚在专制的奴隶制中,这是不是与北美正为自身自由而进行的光荣斗争不相符?”该请愿者旨在表达( )A、反对北美宣布独立 B、支持武力反抗英军 C、反对保留奴隶制度 D、支持建立民主共和
-
11、下表为1720年英国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股价变动表。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日期
东印度公司股价/镑
南海公司股价/镑
皇家非洲公司股价/镑
1月1日
200.25
128.25
25
5月20日
268
415
100
6—8月
449
1050
200
股价增长率/%
124
730
700
A、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B、殖民扩张的狂热情绪 C、将非洲作为侵略的重点 D、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1699-1700年,英国从亚洲进口棉织物约86万匹,其中51万匹被再次出口到外国,约1/3被消费在国内市场,1/2进入欧洲各地,余下1/6则出口到美洲和非洲。这说明当时( )A、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B、大西洋奴隶贸易出现 C、亚洲沦为原料产地 D、世界性贸易网络形成
-
13、中世纪末的欧洲有一首歌谣:“关起窗来别让风吹走,富商们拿着镊子数胡椒,一粒一粒又一粒。”作为直接史料,这首歌谣可用于研究( )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B、欧洲市民阶层的兴起 C、封建庄园制的衰落 D、手工工场生产的出现
-
14、下图描绘的是( )A、古希腊城邦制度 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欧洲的封建社会 D、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
15、据研究,古埃及法老和上层精英们几乎能够通过税收掌握所有可得到的剩余资源,能够聚集王室苦役劳力,并把它应用于金字塔的建筑。这说明,古埃及( )A、形成强大的中央权力 B、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C、神权与王权逐渐分离 D、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
16、下图为某学习小组参观展览时看到的一组图。据此推测,该展览的主题为( )
1979年我国科学家绘制的一副想象未来的插图 2021年“天宫课堂”第一课
A、“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B、“接力——逐梦星辰大海”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7、1978年我国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为28.1%,而2002年为15.4%。这说明,该时期我国( )A、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C、对外开放全面推进 D、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18、中共中央曾提出以下阶段目标:“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保证中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前进。”为此,党中央(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提出八字方针 D、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
19、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迅即展开接收部署,同时警告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的任何人投降缴械,并确保联络和掌握,以待国军到达。”蒋介石此举旨在( )A、促使侵华日军放弃抵抗 B、剥夺中共受降接收权利 C、为进攻解放区争取时间 D、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
20、1945年1月,一名英国记者报道说,他发现一个热情有力的“民主新中国”存在于国民党封锁线之后,她能帮助盟国早日赢得战争。该报道中的“民主新中国”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西南抗战大后方 D、陕北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