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利用铟元素改造太阳能电池板,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下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的原子序数为49 C、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6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 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2O”理解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 B、2个氧分子 C、2个氧元素 D、2个氧气
  • 3、 生活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食物经蒸煮后继续食用 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D、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鲜牛奶解毒并及时就医
  • 4、 下列饮食习惯符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的健康理念的是(   )
    A、少吃油炸食品 B、每天都大量服用保健品补充营养 C、长期不吃早餐 D、为防止肥胖,只吃蔬菜不吃主食
  • 5、 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自行车淋雨后未及时擦干 B、给室外铁制篮球架刷油漆 C、将钢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 6、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 B、面粉 C、白糖 D、花生油
  • 7、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液体加热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 8、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 9、 在国家级非遗珠宝工艺“花丝镶嵌”中,金能被加工成比发丝还细的金丝,体现了金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有金属光泽
  • 10、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细瓷土 B、清水去尘 C、坯上刻字 D、烧制陶瓷
  • 11、在化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分析也是认识物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1)、标准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电荷数为11,其中子数是 , 核外电子数是
    (2)、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 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1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 12、

    某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刚刚切好的土豆片上,发现土豆片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产生的气体、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以及土豆片为什么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检验产生的气体

    (1)同学们先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后加入一定量的新鲜土豆片,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有产生。

    任务二:探究土豆片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2)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方案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土豆片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土豆片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鲜的土豆片,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评价】

    (3)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
    (4)小萌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在步骤③前后,各对土豆片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个实验:利用步骤③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分别是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得出土豆片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任务三:了解土豆片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土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它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表达交流】

    (5)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3、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实验,请回答:

    (1)、图中仪器名称①;②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填“正放”或“倒立”)在桌上。
    (4)、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填“a”或“b”)处导管进入。
  • 14、

    (一)某工厂分离空气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其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由步骤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填“高”或“低”)。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保存在氮气中,这说明氮气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

    (二)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3)写出黑色固体Y的名称:

    (4)描述反应①的实验现象:

    (5)若反应②是化合反应,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

    (6)在实验室进行反应③的实验时,需要注意

  • 15、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

    材料二:1897年,汤姆孙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观粒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

    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请根据信息分析:

    (1)、汤姆孙实验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
    (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填图1中字母)。

    (3)、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填图2中字母)。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偏转。卢瑟福分析说“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你觉得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16、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类别”等。
    (1)、洁净的空气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类别的主要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3)、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如下表: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某地区2024年6月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在20~48,那么该地区6月空气质量指数类别总体保持在(填“优”或“良”)。

    (4)、为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汽车尾气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在催化转化器中,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成二氧化碳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17、结合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2)、如图2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3)、已知硅原子核外电子有三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8、回答问题
    (1)、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填“木炭”或“红磷”)。

    (3)、该实验探究的是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 19、用适当的符号或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氖原子:
    (2)、2个氮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20、下列关于“蜡烛燃烧”“水的沸腾”“石蜡熔化”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物理变化 C、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D、石蜡熔化时,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