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沤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用木炭烧烤食物

    木炭燃烧放热

    D

    用氦气填充气球

    氦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化学性质稳定

    A、A B、B C、C D、D
  • 2、理清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有包含、交叉等。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3、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燃烧而陶瓷灯头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B、常温时未燃烧的酒精灯一经点燃就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酒精喷灯比酒精灯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酒精灯不慎被碰倒后,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 4、以H2O、CaBr2(溴化钙)、Fe3O4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实现水的分解制得H2 , 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生成HBr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243:1 B、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过程中只有氢、氧、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O__O2+2H2
  • 5、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雾,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口看到的白雾是小水珠 B、气体不能做溶质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铁离子:2Fe2+ B、两个氮分子:2N2 C、氖气:N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2+O
  •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 8、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过滤悬浊液 B、称量NaOH的质量 C、滴加石蕊试液 D、加热固体试剂
  • 9、校园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差 B、加强大气监测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以导致酸雨 D、空气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臭氧及一氧化碳
  • 10、

    碳-氧循环作为自然界的重要循环,对保持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I.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如图一所示。

    (1)图一中转化iv为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写出一个有关转化i的化学方程式。

    (3)转化iv中的反应之一为:+绿+

    ①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②为探究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图二的实验装置(甲、乙中植物均已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水槽中的培养液含有硫酸铵,硫酸铵可作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到有淀粉生成,而乙中的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

    Ⅱ.太空空间站内的碳-氧循环如图三所示。

    (4)富集CO2常采用图四的方法。“分子筛“的作用类似于________(填操作名称)。

    (5)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CO2+4H2__570580KX+2H2O ,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每位航天员每天需要的氧气大约为0.8kg , 若其中80%的氧气来自电解水,试计算需要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 11、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准备了以下物质:铝丝、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设计了多组方案。
    (1)、写出一组比较铝、铜活动性顺序所需要的物质。
    (2)、写出比较铜、银活动性顺序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同学提醒,若选用铝丝,要先用砂纸打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为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有什么?(写一条即可)
    (2)、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CO2的原理。
    (3)、用C装置收集某气体时,气体需从b导管口通入,则该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 13、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步骤

    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

    白磷燃烧

    (1)、80°C热水的作用是什么?(写一种即可)
    (2)、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证据是什么?
  • 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2)、食品包装中常用铁粉作“双吸剂”,利用的是铁生锈的原理。“双吸剂”可吸收的物质是什么?
  • 15、“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观念。如图是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张件已略去)。

    (1)、若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为气体单质。则甲转化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甲、乙、丙均含有钙元素,甲俗称熟石灰,乙难溶于水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丙所属的物质类别为
    (3)、若甲为固体单质,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氧化物,且一个乙分子比一个丙分子多一个原子。则甲的化学式为;写出一个“丙→乙”的化学方程式:
  • 16、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35.1g,则所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g。
  • 17、某兴趣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探究中和反应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反应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则当加入mL稀硫酸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当加入40mL稀硫酸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18、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配制,步骤⑥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2)、他认为若按上述操作配制,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他的依据是
  • 19、氨气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图是工业合成氨的微观示意图。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 20、用化学符号填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