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
中国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而铁轨若长期遭受锈蚀,将会对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实验】取3根无锈的铁丝设计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1)实验(选填“I”或“II”或“III”)中铁丝生锈。若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打开止水夹后,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
(2)对比实验I和III,说明铁丝生锈需要;同理,能证明铁丝生锈需要水的实验组合是。
【拓展延伸】小深周末来到深圳大鹏半岛游玩,他注意到停靠在海边的铁制观光船上锈迹斑斑,而回想起在深圳观澜河岸边看到的铁制游船却锈迹少很多。他不禁提出疑问:海水会加速铁的生锈吗?为验证这一想法,他分别用海水和纯水设计了如下的数字化实验:
(3)400s时,锥形瓶中铁块与海水接触的表面出现的现象为。
(4)实验(填“A”或“B”)表示铁块在海水中的变化,可得出结论:海水会加速铁的生锈,使温度升高更快。
【反思与评价】
(5)化学除锈可以去除铁轨表面顽固的铁锈,但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以免对铁轨造成腐蚀。依此原理,在实验室中为生锈的铁丝除锈,设计实验方案为。
-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广东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盛产凤凰单丛、英德红茶和柏塘山茶等名茶。在pH为4.5~6.5的土壤中,茶树能够茁壮成长,产出优质的茶叶。茶多酚、氨基酸以及咖啡碱等成分共同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红茶与绿茶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使得茶叶色泽乌润,口感醇厚;而绿茶则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保留了茶叶的鲜绿色泽和清香口感。这些不同的制作工艺使得广东的茶叶品种多样,各具特色。
陆羽在《茶经》中对泡茶用水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下图为柏塘山茶在不同水温下,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除了茶多酚之外,茶水中还富含锌、硒和氟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1)、某茶农测得茶园的土壤pH约为3,应建议他选用(填“NaCl”或“熟石灰”)来调节茶树生长的适宜环境。(2)、红茶制作工艺中的“发酵”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山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化镁,氯化镁中阴离子的符号为。从微观上分析,泡茶时茶香扑鼻的原因是。(4)、茶中咖啡碱能够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5)、分析上图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
3、家庭中常用的洁厕剂含盐酸。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用NaHCO3固体与洁厕剂反应生成的CO2来测定洁厕剂中HCl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碱石灰主要用于吸收CO2和水蒸气。
A、反应前后都要通氮气,其作用都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B、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C、可测定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产生的CO2质量 D、若去掉丁装置,可能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小 -
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
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
5、《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若将其热饱和溶液冷却、过滤,可得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20℃时,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 D、“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溶质只有NaCl
-
6、“神舟”问天、“嫦娥”揽月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火箭常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反应原理为2H2+O22H2O B、飞船舱内不能充满纯氧,因为纯氧环境下任何物质都极易燃烧 C、为避免航天员贫血,航天食品中应适量添加富含铁元素的食材 D、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航空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
7、检测“土壤浸出液”酸碱性的系列实验操作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
取土壤样品 B、
溶解土壤样品 C、
过滤得浸出液 D、
测定滤液pH
-
8、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吸收的平衡——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并利用碳汇(如森林、海洋、碳捕集技术等)抵消剩余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1)、“碳”的认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下列与“碳”相关的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60个碳原子表示为C60 C、构成石墨的微粒为C D、CO2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2)、“碳”的减排:化学在能源开发与资源利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O2是空气污染物 B、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3)、“碳”的捕集:工业上可以利用CO2捕集技术,捕集工业废气中的CO2 , 并与H2O反应制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在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会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9、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类叶绿素结果的“串联催化体系”,可以在太阳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再联合制 , 如题图所示。(1)、乙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0.1%)(2)、反应1、2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3)、反应1的能量转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转化为能,产生的的体积比约为。(4)、若反应1中生成的参与到反应2: , 则生成出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5)、理论上,每生成 , 至少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g。
-
10、硫酸亚铁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可利用菱铁矿进行制备。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 , 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题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填病症名称)。(2)、“酸浸”前,粉碎处理菱铁矿的目的是。(3)、“酸浸”中,存在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操作”的目的是将固体与溶液分离,该操作的名称为。(4)、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填化学式)。(5)、“转换”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6)、由此流程可推知的性质有________(填字母)。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能与稀硫酸反应 -
11、
某实验小组利用题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CO2的性质:分别向三个烧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数字化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烧瓶内的压强变化,得到如题图2所示的曲线图。
(1)题图2中段压强增大,对应的操作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烧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对比题图2中三条曲线,能反映出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曲线________(选填“1”“2”或“3”),对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继续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显中性;②若过量,会有生成。
【进行实验】
(4)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________
Ⅱ
将Ⅰ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不含
向另一份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
含有
【反思交流】
(5)操作Ⅰ中滴加氯化钙溶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
(6)操作Ⅱ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可用________(选填字母)代替,也能达到相同目的。
A. 无色酚酞溶液 B. 稀盐酸 C. 氯化镁溶液 -
12、回答下列问题(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i.题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ii.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图1中装置B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导管口(填“a”或“b”)通入。
iii.将收集的氧气倒入图1中装置C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和。
(2)、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
i.净水器如题图2所示。
①活性炭的作用是 , 活性炭与石英砂位置(填“能”或“不能”)交换。
②树脂软化的原理如题图3所示,已知交换过程中阴阳离子电荷总数不变,则1个钙离子能交换出个钠离子。
ii.水质检测
值是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和水质纯度的关系如题图4。某水样经自制净水器净化后的值为92,则净化后的水质纯度为。
-
13、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清除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 , 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氨反应,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题图所示。
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目前航天器中的清除技术有(写出一种即可)。(2)、空间站内的气体为(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中除外,还含有(填1种即可)。(3)、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4)、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 -
14、研究小组开展“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主题学习活动。(1)、古代:青铜雁鱼造型及其工作原理如题图。灯油燃料含碳量高,燃烧产生烟气,雁腹中水的作用是。灯罩可自由开合,关闭灯罩可熄灭灯火的原理是。(2)、近代:大规模使用煤。煤不完全燃烧易产生有毒的气体,使用时要注意通风透气。(3)、现代: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使天然气取代煤气成为主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4)、未来:未来能源具备多元化、绿色化、可再生等特点。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你再写出一种新能源。
-
15、某实验小组设计如题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丙,探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和温度对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固体
加水溶解,分别测量溶液的温度
B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D
分离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17、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微粒观: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电子数不同 B、守恒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结构观: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软,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能量观:化学反应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18、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钼原子的质量为95.95 B、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C、的核外电子数是42 D、图中
-
19、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 B、
滴加液体 C、
连接仪器 D、
点燃酒精灯
-
20、“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食醋能与水垢反应
B
用加碘食盐来调味
此处的“碘”是指碘单质
C
用水浇灭烧烤后的木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用酒精对图书馆的桌椅消毒
酒精可以燃烧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