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龙龙发现家里有一瓶久置且瓶身鼓胀的管道疏通剂,标签如图。他对该管道疏通剂是否完全变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进行探究。

    管道疏通剂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苛性钠

    【查阅资料】

    i.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白色固体,具有Na2CO3H2O2的双重性质;遇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放热。

    ii.CaCl2溶液的pH=7

    【探究一】管道疏通剂中2Na2CO33H2O2是否完全变质?

    (1)管道疏通剂遇水剧烈反应,从安全可控角度考虑,可选择下图(填字母)作为最佳反应装置进行实验。

    (2)用集气瓶收集一瓶生成气体。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气体是否为O2(包括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由此实验可知,管道疏通剂中2Na2CO33H2O2并未完全变质。

    【探究二】管道疏通剂中NaOH是否完全变质?

    (3)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4)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取(1)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无色溶液变红色。

    NaOH未完全变质。

    岗岗认为结论不严谨,原因是

    另取样于试管1中进行实验

    试管1中产生白色沉淀。试管2中无色溶液变红。

    NaOH(填“已完全”或“未完全”)变质。

    (5)会使管道疏通剂失效的物质有(写一种)。

  • 2、科学选用驱蚊剂

    蚊子通过感知“猎物”散发的气味来定位目标。驱蚊液依靠特殊气味影响蚊子的嗅觉感知,从而实现驱蚊。目前市面上驱蚊液的有效成分可分为四类,具体情况如下表。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前三种化学驱蚊液有效成分在不同浓度下的驱蚊效果,结果如下图。

    类别

    优点

    缺点

    避蚊胺

    对多种昆虫有驱避作用

    能穿透皮肤被人体吸收,有潜在危害

    驱蚊酯

    稳定性良好,对皮肤刺激小

    驱蚊效果相对较弱

    羟哌酯

    对皮肤温和、无不良气味

    成本高,未被广泛使用

    天然植物精油

    易降解、低残留、毒性低

    易分解变质、挥发散失

    蚊香作为传统灭蚊用品,通过无焰燃烧释放特定化学成分,不仅能驱蚊,还能干扰其生命代谢过程,实现灭蚊。从古时浮萍加雄黄制蚊香,到现代以碳粉、木屑为载体添加有机磷类、菊酯类等成分的蚊香,其杀蚊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了显著提升。

    (1)、驱蚊液有效成分挥发,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若辅以电子加热器起效更快,从微观角度解释:
    (2)、读表可知,类别的驱蚊液不适合婴幼儿使用。
    (3)、雄黄制的蚊香燃烧时会产生SO2 , 该方法能驱蚊的原因是
    (4)、从燃烧条件上看,现代蚊香以碳粉、木屑为载体的目的是。无焰燃烧若不充分易生成有毒气体(填化学式)。
    (5)、由图“不同浓度驱蚊液有效成分的驱蚊效果”可得信息(写一点)。
  • 3、实验小组制作了“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如下图),用于检测空气中水(湿度)、二氧化碳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被检测成分中只有一种属于空气污染物 B、可推测出装置乙中CaCl2能吸收水蒸气,不能与CO2反应 C、若将装置乙、丙的位置互换,会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 D、通过测量装置乙、丙、丁的质量变化从而确定各成分含量
  •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结合下图(“”表示变化的方向),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反应①-④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表示稀盐酸去除铁锈的反应 B、②可表示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废液的反应 C、③可表示“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为铜”的反应 D、④可表示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液氢液氧的反应
    (2)、下列关于实验⑤-⑧,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A.⑤:净化龙岗河河水,得到纯净水

    B.⑥: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C.⑦:证明该化合反应能进行

    D.⑧:检验该反应生成物为碱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是45.8g B、30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60 , 仍是饱和溶液 C、60时往50g水中加入50gKNO3 , 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可过量施加复合肥料KNO3保证农作物产量
  • 5、华夏躬耕,催化新程。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世界首例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可用于室温下催化合成氨气,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最小的微粒为氢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该导体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1:3
  • 6、五育并举,劳筑根基。下列劳动实践与科学知识不相匹配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科学知识

    A

    用氖灯验电笔检测家庭电路

    氖气通电会发光

    B

    用铅笔芯制作简易电解器电极

    高温下碳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C

    用厨余垃圾发酵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D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 7、安全在规,平安在行。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粗盐提纯实验需标注的图标如图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C、天然气泄漏需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8、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科研人员用工程化改造的芽孢和PCL塑料母粒研发了“活”塑料。日常环境下“活”塑料中的芽孢保持休眠状态;在特定条件下芽孢被激活,使塑料完全降解。回答问题。
    (1)、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回收塑料垃圾 B、露天焚烧塑料 C、使用可降解塑料 D、寻找塑料替代品
    (2)、在二价锰离子的胁迫环境中,细菌处于休眠状态形成芽孢。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个锰原子:5Mn B、锰原子质量:54.94 C、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0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KMn+5O4
    (3)、PCL塑料由ε-己内酯(C6H10O2)聚合而成。下列有关ε-己内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36:5:16
  • 9、深圳正全力推进供水体系建设,旨在早日实现自来水直饮目标。

    (1)、电解“水”常识。用图1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将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绘制成图2(忽略实验误差)。甲处是气体(填“A”或“B”),若将气体B收集到集气瓶中,则其检验方法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活“水”常识。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中溶解的Ca(HCO3)2会分解,水的硬度降低,发生Ca(HCO3)2Δ__CaCO3↓+CO2↑+H2O。计算8.1g Ca(HCO3)2受热完全分解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10、《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取KOH,用以漂白丝帛的过程。其制取K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假设蚌壳、草木灰中的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查阅资料】

    ①蚌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②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 其水溶液显碱性。

    (1)、蚌壳在灼烧前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2)、步骤1中的气体可在实验室中制取,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推测“白色固体”为(写化学式)。
    (3)、步骤2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步骤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该步骤中主要操作为(填名称)。
    (5)、草木灰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可循环再生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可去除油脂,作清洁剂 C、可用作钾肥,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
  • 11、

    中国高铁所展现的“中国速度”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而铁轨若长期遭受锈蚀,将会对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实验】取3根无锈的铁丝设计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

    (1)实验(选填“I”或“II”或“III”)中铁丝生锈。若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打开止水夹后,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

    (2)对比实验I和III,说明铁丝生锈需要;同理,能证明铁丝生锈需要水的实验组合是

    【拓展延伸】小深周末来到深圳大鹏半岛游玩,他注意到停靠在海边的铁制观光船上锈迹斑斑,而回想起在深圳观澜河岸边看到的铁制游船却锈迹少很多。他不禁提出疑问:海水会加速铁的生锈吗?为验证这一想法,他分别用海水和纯水设计了如下的数字化实验:

    (3)400s时,锥形瓶中铁块与海水接触的表面出现的现象为

    (4)实验(填“A”或“B”)表示铁块在海水中的变化,可得出结论:海水会加速铁的生锈,使温度升高更快。

    【反思与评价】

    (5)化学除锈可以去除铁轨表面顽固的铁锈,但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以免对铁轨造成腐蚀。依此原理,在实验室中为生锈的铁丝除锈,设计实验方案为

  •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广东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盛产凤凰单丛、英德红茶和柏塘山茶等名茶。在pH为4.5~6.5的土壤中,茶树能够茁壮成长,产出优质的茶叶。茶多酚、氨基酸以及咖啡碱等成分共同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红茶与绿茶在制作工艺上有所不同,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使得茶叶色泽乌润,口感醇厚;而绿茶则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保留了茶叶的鲜绿色泽和清香口感。这些不同的制作工艺使得广东的茶叶品种多样,各具特色。

    陆羽在《茶经》中对泡茶用水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下图为柏塘山茶在不同水温下,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除了茶多酚之外,茶水中还富含锌、硒和氟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1)、某茶农测得茶园的土壤pH约为3,应建议他选用(填“NaCl”或“熟石灰”)来调节茶树生长的适宜环境。
    (2)、红茶制作工艺中的“发酵”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山水”中含有微量的氯化镁,氯化镁中阴离子的符号为。从微观上分析,泡茶时茶香扑鼻的原因是
    (4)、茶中咖啡碱能够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5)、分析上图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 13、家庭中常用的洁厕剂含盐酸。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用NaHCO3固体与洁厕剂反应生成的CO2来测定洁厕剂中HCl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碱石灰主要用于吸收CO2和水蒸气。

    A、反应前后都要通氮气,其作用都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B、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C、可测定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来确定产生的CO2质量 D、若去掉丁装置,可能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小
  • 14、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 15、《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若将其热饱和溶液冷却、过滤,可得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能增大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20℃时,10gKNO3能完全溶于50g水 D、“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溶质只有NaCl
  • 16、“神舟”问天、“嫦娥”揽月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火箭常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反应原理为2H2+O2__2H2O B、飞船舱内不能充满纯氧,因为纯氧环境下任何物质都极易燃烧 C、为避免航天员贫血,航天食品中应适量添加富含铁元素的食材 D、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航空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 17、检测“土壤浸出液”酸碱性的系列实验操作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取土壤样品 B、溶解土壤样品 C、过滤得浸出液 D、测定滤液pH
  • 18、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吸收的平衡——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并利用碳汇(如森林、海洋、碳捕集技术等)抵消剩余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
    (1)、“碳”的认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下列与“碳”相关的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 B、60个碳原子表示为C60 C、构成石墨的微粒为C D、CO2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
    (2)、“碳”的减排:化学在能源开发与资源利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空气污染物 B、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 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3)、“碳”的捕集:工业上可以利用CO2捕集技术,捕集工业废气中的CO2 , 并与H2O反应制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在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会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19、乙烯C2H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类叶绿素结果的“串联催化体系”,可以在太阳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再联合CO2C2H4 , 如题图所示。

    (1)、乙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0.1%)
    (2)、反应1、2使用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反应1的能量转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转化为能,产生的H2O2的体积比约为
    (4)、若反应1中生成的18gH2参与到反应2:2CO2+6H2__C2H4+4H2O , 则生成C2H4出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理论上,每生成28gC2H4 , 至少需要补充水的质量是g。
  • 20、硫酸亚铁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等领域,可利用菱铁矿进行制备。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FeCO3 , 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铁Fe2O3。以菱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题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亚铁可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在医学上可用于治疗(填病症名称)。
    (2)、“酸浸”前,粉碎处理菱铁矿的目的是
    (3)、“酸浸”中,存在碳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操作”的目的是将固体与溶液分离,该操作的名称为
    (4)、溶液甲中,属于盐类的两种溶质为(填化学式)。
    (5)、“转换”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6)、由此流程可推知SiO2的性质有________(填字母)。
    A、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很活泼 C、能与稀硫酸反应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