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氖气 D、二氧化碳
-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醋 B、冰雪消融 C、沙里淘金 D、酒精挥发
-
3、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要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5g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镁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9g,试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4、钙片中的化学
I.科学食用钙片
某品牌钙片标签上部分内容如图13所示(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
(1)、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g.(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请设计实验证明(仪器自选)。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II.动手制作“钙片”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小林用图14所示装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CO的密度约为1.96g/L)。
为确保实验成功,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检查方法是
(5)、小林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其他仪器自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6)、确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后,小林用图15所示流程制备碳酸钙粉末,并将其与淀粉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中,烘干,制得了简易“钙片”(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溶液X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写几种)。
-
5、探秘航空燃料
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燃料是飞机的动力来源,某化学小组开展了“我是飞机燃料设计师”项目式学习活动。
I. 航空燃料的燃烧
(1)、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请写出航空煤油(以C8H18计)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与燃烧等质量的乙醇相比,航空煤油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2)、航空煤油燃烧产生大量CO2 , 某地建设了回收利用CO2的循环设施(图8)。①发生器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②小林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发生器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将其补充完整。
(3)、II.燃烧室的秘密图10是某型号飞机发动机的工作简图。
空气需压缩后进入燃烧室,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为探究燃料喷成细雾状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取两份等体积的航空煤油,一份放在金属瓶盖内点燃(图11),一份用喷壶喷成细雾状后点燃(图1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燃烧室内将航空煤油喷成细雾状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答两条)。
②实验结束后,金属瓶盖内的航空煤油仍在燃烧,请提供一种灭火的方法
(5)、III.设计未来燃料航空煤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为节约化石燃料,需寻找航空煤油的替代品。
以地沟油为原料炼制生物航空煤油。地沟油经处理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经过(填操作名称)得到油,进一步转化可制得航空煤油。
(6)、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请描述该反应的微观过程科学家尝试利用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为飞机提供动力,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与航空煤油相比选择氨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答一条)。
-
6、未来金属—钛
金属钛(Ti)性能优越,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I.钛的制备
用钛酸亚铁(FeTiO3)制备钛的原理是:
2FeTiO3+6C+7Cl22X+2TiCl4+6CO
2Mg+TiCL42MgCl2+Ti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X为(2)、II.钛的性质银白色固体,熔点1668℃,沸点3287℃,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与人体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钛和氮化钛: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钛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下列有关钛及其合金的用途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用于制作人造头颅骨 B、用于制作保险丝 C、用于制作潜水刀具 D、用于制作飞机起落架(3)、写出钛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
7、自制西瓜霜
西瓜霜是一味中药,古籍记载其功效有“治咽喉蔻驰、喉痹久咳”等。小林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制西瓜霜”的实践活动。
I. 探究原料
西瓜霜的制作原料是新鲜西瓜和一种“盐”。
(1)、关于该“盐”,《本草纲目》中写道“该物见水即消···…,生于盐卤之地”。由此推测该“盐”具有的性质是(2)、经检验该“盐”是一种钠盐,常见的钠盐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小林通过实验确定了该“盐”是硫酸钠,他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制备原料古人利用天然盐卤水,采用“滩田法”制取芒硝(主要成分硫酸钠晶体),图6是制取流程:
根据图7分析,从浓缩盐卤水中获取粗芒硝的方法是 , 依据是
(4)、实验室可用中和反应制备硫酸钠,其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II.制作西瓜霜制作西瓜霜的方法是:①西瓜洗净切片;②一层西瓜片,一层硫酸钠粉末交替放入没有釉质的瓦罐中;③盖上盖子,放在干燥通风处2-3周,瓦罐外产生大量白霜(西瓜霜)。瓦罐放在干燥通风处有利于白霜形成的原因是
-
8、走进碳家族
I. 碳的单质
(1)、有人提出:可将碳加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其位置位于铝和锌之间。在高温条件下,碳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请列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人工合成金刚石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请对比甲烷分子结构模型、金刚石结构模型(图5),从微观角度分析用甲烷制金刚石的可行性
(3)、II,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调控
我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①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
能从源头上减少CO2排放的措施有(答一条)。
②促进CO2的吸收与转化
可将CO2注入深海,实现高压封存,但该方法会使海水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解释原因
植树造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态阳光”技术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和水。利用该技术生产6.4t甲醇,能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t。
(4)、乙炔的制取乙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若采用F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
-
9、图3是探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装置,图4是实验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情况(已知BaCl2溶液显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B、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a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BaCl2 D、由实验可知,该份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
10、图2是工业上用“双碱法”脱硫处理SO2废气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工艺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B、理论上该工艺生产过程无需补充NaOH C、过程1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过程II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
11、欲探究Mg、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实现的是( )A、Mg、Cu、稀硫酸、AgNO4溶液 B、Mg、Cu、Ag、稀硫酸 C、Mg、Ag、CuSO4溶液 D、Cu、MgSO4溶液、AgNO3溶液
-
12、化学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多些 B、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应禁止摄入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 C、为了饮食健康,每天只通过食用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 D、为了控制体重,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13、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氮气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和溶解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临界氮气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作溶剂使用 B、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不再运动 C、超临界氮气中氮气分子与空气中氮气分子大小相同 D、超临界氮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
14、元素周期表为我们学习和掌握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及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B、硫原子可以得到电子形成s2- C、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硫元素和硒元素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可以用溶解度判断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C、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食盐水会有不同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应用
-
16、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
17、下列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A、混合物→纯净物 B、原子→离子 C、化合物一单质 D、无机物一有机物
-
18、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内充电 B、夜间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C、在加油站内拨打电话 D、楼房起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
-
19、 《天工开物》记载了用锡砂(主要成分为)冶炼金属锡(Sn)的方法,其反应原理为: , 用含的锡砂,理论上可炼出锡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 活动小组对自热贴发热原理进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热贴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食盐对铁粉生锈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吸水性树脂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提出问题】自热贴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初探】
(1)、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两袋自热贴,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揭下衬纸;B袋不打开外袋。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温度很快上升,冷却后其内容物略带红褐色;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其内容物依旧为灰黑色。
自热贴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接触。
步骤2
24小时后,各取少量A、B袋内物质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片刻。
甲试管中溶液变黄色;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部分物质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得出结论】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实验再探】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三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一:5g铁粉、1g氯化钠;实验二: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实验三:5g自热贴袋内物质。测得锥形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交流讨论】
实验一中温度几乎不变的原因是。
(3)、能证明实验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依据是。(4)、活性炭具有结构,在自热贴中可以用来吸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速率。(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自热贴发热的实质是将能转化为热能。(6)、将温度传感器改为湿度传感器,重复实验三,得到的数据如图3所示,造成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自热贴中有关的成分是。(7)、【反思评价】自热贴储存时应注意的事项是(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