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水 C、硫酸铜 D、干冰
-
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次对“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目前,该燃料已广泛应用在船舶、汽车等领域。“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炉气中的副产品氢气和从工业尾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在一种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丁的化学式为 D、反应前后“纳米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
3、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
4、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的元素符号为CE C、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D、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2.1
-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描述错误的是A、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D、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
6、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
-
7、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淘米 B、生火 C、切菜 D、烧水
-
8、已知某固体混合物 A中含有 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 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 A 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 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固体混合物 A 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2)、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3)、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4)、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9、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1)、【讨论与交流】
李壮(组长):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大家据此来说一说区分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其他两种溶液,如溶液和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2)、【实验探究】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量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有疑问,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疑问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疑问,并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
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7(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
(3)、【反思评价】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
10、固体 A中可能含有 Na2SO4、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并逐步推出结论.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 论
①将少许 A 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B
A 中一定没有
②在 B 中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 中一定有
③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④另取少许 A 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色
A 中还有 KNO3
-
11、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
12、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 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①FeCl3能与 Cu、Fe、Al等金属反应生成 FeCl2 , 如:CuCl2;
②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提出问题】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有哪些现象?
②FeCl3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实验探究】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思考与交流】
①实验前,铝箔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
②FeCl3溶液的 pH7(填“>”“<”或“=”).
③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D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⑤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Fe3+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下实验: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小明的理由是
-
13、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1)、【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2)、【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3)、【探究2】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③小气球变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
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 , 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4)、【拓展应用】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
(5)、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铵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1)、请以下表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Ⅱ、Ⅲ中的空格:
项目
序号
举例
物质类别间的相互反应
物质类别间的转化
I
CaCl2+Na2CO3══CaCO3↓+2NaCl
盐 1—盐2
盐→新盐
Ⅱ
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一盐
酸→
Ⅲ
写出氢氧化钠转变成另一种碱的化学方程式
碱—
碱→新碱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填标号).A
B
C
D
-
15、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1)、写出图中 A,B,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个:、、.(2)、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3)、在纯净物中,根据 , 可以把它们分成单质和化合物.(4)、氮气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5)、完成鉴别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6、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 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2)、反应釜1中的气体 X为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现有X,Y,Z三种肥料,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将三种肥料各取适量分别加氢氧化钠,Z有强烈的氨味,X,Y无氨味;将X,Y分别配成溶液,各取适量分别滴入硝酸银溶液,X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Y溶液中未见到明显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X,Y,Z依次是( ).A、氯化钾、碳酸氢铵、硝酸钾 B、氯化钾、硝酸钾、碳酸氢铵 C、碳酸氢铵、氯化钾、硝酸钾 D、硝酸钾、氯化钾、碳酸氢铵
-
18、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K 点和L 点处,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 点和N 点处,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
19、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 pH 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
20、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