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吃到了自己在“太空菜园”种的太空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是太空种菜的主要方式。

    (1)、无土栽培需要将浓的营养液稀释数倍后再施用,稀释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酒精灯 D、玻璃棒
    (2)、下列关于营养液中硝酸铵(NH4N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促进蔬菜茎叶生长 B、可以增强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 C、可以增强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 D、属于复合肥
    (3)、下列关于太空蔬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蔬菜可以为航天员补充维生素 B、太空蔬菜生长只需营养液 C、太空蔬菜有辐射,不能食用 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 2、“珍爱生命,保障安全,守护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中添加过量的防腐剂 B、为避免浪费,发霉的大米经高温煮熟后再食用 C、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发生轻度煤气中毒,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的地方
  • 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硫酸根离子:SO422 B、三个氧原子:O3 C、四个二氧化氮分子:2N2O4 D、五个水分子:5H2O
  • 4、“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化学史不符合事实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侯德榜最早发现并使用石蕊 C、张青莲主持测定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D、徐光宪提出稀土分离技术
  • 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旧书籍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
  • 6、我国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下列文物用到金属材料的是

    A.瓷罐

    B.铜奔马

    C.玉如意

    D.山水画卷

    A、A B、B C、C D、D
  • 7、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样品25g,逐渐缓慢向其中加入150g待测稀盐酸(杂质难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该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为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8、

    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习酸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我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图1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填“吸热”或“放热”)。

    任务二:硫酸的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II实验中,观察到滤纸B很快变黑,由此可知硫酸的浓度不同,硫酸的腐蚀性不同。

    任务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III进行实验。向试管1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锌粒表面有气泡冒出。

    (2)向试管2中加稀硫酸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该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向试管3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小组同学向试管4中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4)试管4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

    猜想一:可能是K2SO4;猜想二:可能是;猜想三:可能是K2SO4、K2CO3

    【实验与结论】

    (5)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试管4中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他认为猜想三正确。乙同学认为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猜想三成立,因此乙同学重新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三正确、该实验方案为:

    任务四:废液回收处理。

    (6)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应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填物质名称),处理后再排放。

  • 9、完成下列小题: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Ⅰ.仪器b的名称是

    Ⅱ.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大写字母序号)。

    Ⅲ.用装置D收集氧气,进气口为(填“f”或“g”)。

    (2)、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铜片具有导电性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10、我国是世界上锌冶炼最早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是:“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缎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该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
    (2)、高温炉中,炉甘石与煤中的C反应,该反应类型为
    (3)、湿法冶金利用置换反应。向CuNO32AgNO3混合液中加入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取出的滤渣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1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传统食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黄豆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每100g)如表。

    糖类/g

    蛋白质/g

    油脂/g

    水/g

    37.3

    33.1

    15.9

    9.2

    制作过程中,磨浆料液比(即黄豆与水的质量比)对豆腐出品率的影响如下图。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凝固。常见凝固方法有石膏凝固法、卤水凝固法、葡萄糖酸内酯凝固法。卤水凝固法中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对豆腐出品率的影响如表。

    序号

    凝固剂与黄豆的质量百分比

    豆腐出品率

    1

    1.5%

    20%

    2

    2.0%

    270%

    3

    2.5%

    217%

    豆腐属于高蛋白食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且豆腐中的嘌呤含量也较多,嘌呤代谢异常的人群不宜多吃,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原病情。

    (1)、黄豆营养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2)、常见豆腐凝固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3)、依据表2数据,能否得出“凝固剂种类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凝固剂与黄豆质量百分比越大,豆腐出品率越高”的结论?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1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
    (2)、在30°C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目前,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工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鉴别、分离、检验、除杂是基本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水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B

    分离CO2和CO气体

    通入足量NaOH溶液

    C

    检验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D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CaCO3 , 过滤

    A、A B、B C、C D、D
  • 15、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B、守恒观:1g木炭在1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为2g C、转化观:CO2CO不可以互相转化 D、元素观: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CO2H2O , 推知该物质一定由CHO元素组成
  • 16、下列物质的鉴别中,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羊毛和棉线:在空气中灼烧 B、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C、氧化铜和碳粉:加入稀盐酸 D、二氧化碳和氮气:加入澄清石灰水
  • 17、劳动课上,小明在老师处领养了一盆发财树,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叶片发黄,为给发财树补充营养,小明应选用的物质是
    A、HNO3 B、KCl C、CONH22 D、Ca3PO42
  • 18、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花生油 D、小苏打
  • 19、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可看到银丝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可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木炭和氧化铜共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 20、2025年3月31日是我国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关于燃烧、灭火和自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馆书籍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C、吹灭生日蜡烛,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D、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将其盖灭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