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
    (1)、“碳封存”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该技术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态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动快,接近气态二氧化碳。

    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不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 C、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
    (2)、“碳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开发化工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CO2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 , 同时生成最常见的溶剂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动是(写出两条合理可行措施)。
  • 2、水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化学实验中起重要作用。水是很好的溶剂。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

    (1)、如图1所示,30时,50g水中加入25g物质a,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克;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与相似。(选填a或b)
    (2)、如图2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物质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硝酸铵NH4NO3固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a物质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试管1底部的a物质固体增多 C、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ab物质的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
  • 3、铜是重要的金属资源,它对于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1)、铜的认识: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体现了铜的延展性和性。
    (2)、铜的冶炼: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 , 根据其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推断用黄铜矿炼铜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填化学式)。
    (3)、铜的回收:某工厂的废水经预处理后得到含FeSO4CuSO4的溶液。为了减少污染并促进废物利用,工厂设计以下流程回收CuFeSO4

    步骤Ⅰ和步骤Ⅱ实验操作名称 , 步骤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寒冷的冬季,围炉煮茶是人们喜欢的休闲交友方式之一。
    (1)、“围炉煮茶”常用木炭作为燃料,通常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人们不在门窗紧闭的房间“围炉煮茶”的原因是
    (2)、木炭不仅可以作燃料,也常用来净化空气和水源,这是因为它结构疏松多孔,具有性。
  • 5、科普阅读:北京冬奥会期间,近千辆氢燃料电池大巴车参与服务。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氢气供应系统、氧气供应系统等。氢气和氧气通过在电堆中发生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氢燃料电池效率高,发电效率达到80%以上。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广泛使用,氢能产业链也得到长足发展。氢的储运是氢能产业链中的瓶颈问题。目前储氢技术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
    (1)、氢燃料电池主要利用H2燃烧,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目前常用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但是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长期使用对环境造成危害。氢燃料电池有突出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的依据(写一条即可)。
  •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Cu B、CO2CaCO3 C、COH2CO3 D、CuOCu
  • 7、11月份我校举行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旨在提升同学们的火灾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增强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以下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高楼发生火灾时,应该把门窗全部打开 B、煤气泄漏后,为防止爆炸可以打开排气扇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大量水浇灭 D、酒精灯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 8、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新型毒品“邮票”,又称“LSD致幻剂”,因被制成邮票外形而得名,毒性极强LSD的化学式为C20H25N3O , 下列有关LSD的说法正确的是
    A、LSD属于氧化物 B、LSD分子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 C、一个LSD分子含有49个原子 D、LSD中C、H、O的质量比为20:25:1
  • 9、“中国芯,中国造”一直是我们努力研发的目标,制造芯片,离不开含硅(Si)物质的转化。 Na2SiO3 中Si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氖元素——Na B、镁离子——Mg+2 C、4个氢分子——4H D、3个氮原子——3N
  • 11、12月份我校举行第八届“扬科技之帆,筑创新之梦”系列科技节活动。开幕式上,老师与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科学小实验,以下实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秀 B、火焰掌 C、泡泡秀 D、马德堡半球实验
  • 12、作为深圳人,我们肩负着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任,要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深圳更加美丽宜居。
    (1)、日常生活:作为深圳人,为实现“碳达峰”,下列行为值得提倡的是______。
    A、人走灯关,节约用电 B、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鞭炮 C、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宣传 D、无人机使用氢燃料电池实现零碳排放
    (2)、自然资源:深圳拥有大量海水资源,海水吸收CO2是自然界消耗CO2的途径之一,该过程中CO2会与水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源开发:为践行“低碳”行动,可开发利用新能源:(任写一种新能源)。
    (4)、科研进展: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排放的甲烷(CH4)会造成温室效应,科研人员发现CO2与CH4热催化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__2CO+2H2.若要实现3.2kgCH4的转化,理论上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 13、磷酸铁(FePO4)作为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某科研机构以铁块(混有少量碳)为原料制备电池级FePO4的简要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磷酸(H3PO4)是一种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与碳反应。

    (1)、溶铁时,铁块间留有空隙并按“井”字形放置,稀磷酸在铁块缝隙实现自由流动,采用这种堆铁方式的优点是
    (2)、溶铁过程中,铁与过量的稀磷酸反应,生成Fe(H2PO4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加入的稀磷酸要过量的目的是
    (3)、滤渣Ⅰ的成分是
    (4)、操作①的名称为。操作②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FePO4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5)、得到FePO4产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2Fe(H2PO4)2+H2O2=2FePO4↓+2H3PO4+2X,则X的化学式为
    (6)、磷酸溶铁速率同时受磷酸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以下磷酸浓度和温度条件的组合中,溶铁速率最快的一组是______。

    A、16%,85℃ B、19%,88℃ C、23%,89℃ D、29%,93℃
  • 14、

    粤东地区人民具有端午节吃灰水粽的习俗。灰水粽是将糯米用“灰水”浸泡后,再用粽叶包裹蒸煮而成。某兴趣小组对“灰水”和粽叶的成分开展如下实验探究:

    任务一:探究“灰水”成分

    【猜想与假设】根据“灰水”的俗名猜测其主要成分可能是熟石灰[Ca(OH)2]或草木灰(主要含K2CO3)。

    【查阅资料】碳酸钾(K2CO3)可与酸反应产生CO2

    【实验探究】

    (1)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灰水”的成分。

    操作

    现象

    结论

    I.取少量澄清的“灰水”于试管A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无白色沉淀

    “灰水”中(填“含”或“不含”)Ca(OH)2

    II.取少量澄清的“灰水”于试管B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灰水”中含K2CO3

    【实验结论】“灰水”中含有K2CO3

    任务二:探究粽叶是否被CuSO4溶液浸泡

    (2)不良商家制作灰水粽时,为了使粽叶颜色鲜艳,通常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资料显示,该物质会使人体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说明CuSO4(填“有毒”或“无毒”)。
    (3)小深设计如下实验检验粽叶是否被CuSO4溶液浸泡。

    操作

    现象

    结论

    粽叶加水煮沸后加入铁片

    粽叶未被CuSO4溶液浸泡

    【提出质疑】小迪查阅资料,发现当CuSO4含量过低时,仅利用定性实验无法准确得出实验结论,建议通过设计定量实验来验证该假设。

    【实验验证】

    查阅资料:①CuSO4可与Ba(OH)2发生化学反应:Ba(OH)2+CuSO4=BaSO4↓+Cu(OH)2↓。②一定量溶液中溶解的物质越多,导电性越强,TDS值越大。

    (4)小迪检验粽叶浸出液中是否含CuSO4时,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并用水质检测笔测定溶液中TDS值的变化,测试结果如图。请分析图中TDS值下降的原因:

    【结论】粽叶被CuSO4溶液浸泡过。

    【拓展延伸】CuSO4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但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放,因为波尔多液中的CuSO4会与铁桶反应。

    (5)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思总结】化学品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危害,合理使用化学品可造福人类。

  • 15、蚊虫叮咬恼人,驱蚊产品眼花缭乱。请阅读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危害

    ◆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蚁酸是一种酸,化学式为HCOOH),使皮肤肿痛瘙痒。

    ◆蚊虫能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

    驱蚊

    ◆古法驱蚊:诗文《蚊对》记载,古人用艾草或青蒿燃烧产生的物质驱蚊。

    ◆现代驱蚊:多种蚊香产品通过释放拟除虫菊酯类物质驱蚊。驱蚊手环通过释放微电流干扰蚊子的感知系统从而驱蚊。

    诱蚊

    ◆CO2诱蚊:蚊虫存在着嗅觉器官,可以检测人体呼吸产生的CO2分子定位吸血目标。

    ◆紫外光诱蚊:蚊虫具有趋光性。

    灭蚊

    ◆灭蚊工具:电蚊拍,电击灭蚊。

    ◆灭蚊剂:氯氟醚菊酯可用于杀灭蚊虫。它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易挥发,具有可燃性,着火点约为200℃。

    小坪同学选择不同家用原料自制CO2诱蚊剂,原料及效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A

    B

    C

    原料

    小苏打柠檬酸

    碳酸钙钙片柠檬酸

    鸡蛋壳柠檬酸

    制取效果

    CO2产生速率过快

    CO2产生速率过快、产量少

    CO2产生速率适中、成本低

    (1)、“知物识物”:蚁酸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疾病治疗”: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基于青蒿素(C15H22O5),合成了治疗疟疾效果更好的双氢青蒿素(C15H24O5)。该合成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驱蚊原理”:点燃蚊香后,蚊子在几米外可感受到拟除虫菊酯类物质的气味从而被驱离,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4)、“诱蚊原理”:碳酸钙钙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 ,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5)、“诱蚊材料”:研究发现,当诱蚊剂产生CO2的速率适中时,其效果更佳。据此小坪应选择表中(填字母序号)组原料,并利用图中装置(选填“甲”或“乙”)制取CO2诱蚊剂。
    (6)、“产品检验”:请设计实验,验证自制诱蚊剂产生的气体是CO2(请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16、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情况,取一小块钠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快速游动,钠块的体积逐渐变小直至“消失”,产生白色烟雾。用传感器对白色烟雾的pH进行测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现象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 B、a点表示钠几乎反应完全 C、由图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D、由现象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
  • 17、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检验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正极

    C

    比较铝和硬铝合金的硬度

    相互刻画

    D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 18、学习小组利用KNO3和NH4Cl等物质,制作可反映气温变化的“天气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t1℃时,将40gKNO3加入到100g水中得到140g溶液 C、将t2℃的NH4Cl饱和溶液降温至t1℃,会有晶体析出 D、t2℃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19、某新型纳米催化剂可将CO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产品乙烯(C2H4),实现对CO2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都改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由图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该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 20、甲、乙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甲中试管用气球密封,可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B、实验甲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C、实验乙能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与O2和H2O同时接触 D、实验乙中蒸馏水经煮沸的目的是尽可能排净O2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