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2是温室气体之一,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Ⅰ.利用CO2和H2O可以制取甲酸(CH2O2)或者甲醇(CH4O),转化关系如上图。

    (1)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者直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分析图中反应②③,你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制取甲醇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

    Ⅱ.利用CO2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5)写出NH4Cl在农业上的用途:________。

    Ⅲ.低碳生活。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B.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与使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因素之一
    C. 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 , 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
    D. 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7)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________。(填一种具体做法)

  • 2、

    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的指导下,大鹏LNG在陆地上建设“海洋牧场”,利用冷排水开展渔业水产品的养殖研究。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冷排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探究冷排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池底部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池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CaCl2为鱼虾补充钙质;③硬水中含有较多Ca2+Mg2+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实验探究】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CaCl2

    ②另取少量冷排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________

    【反思评价】

    (2)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二:选供氧剂。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2。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碱和氧气,生成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小组讨论后认为选择CaO2更好,理由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由资料可知,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___保存。

    任务三:设计装置。

    (5)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5分钟,数据记录如图3所示,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多选题)

    A. 原料是否价廉易得B. 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C. 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D. 是否安全、环保
  • 3、

    某中学化学学习小组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Ⅰ.H2和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若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收集O2 , 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现象如上述C图所示,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

    (4)利用图1装置制取氢气,并结合图2分析,在反应结束后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应在(选填“t1”“t2”或“t3”)时读取数值。

    Ⅱ.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5)该小组同学把收集到的氧气通入F装置,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请你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4、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壤的pH对部分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如图1(条带越宽,吸收率越高)所示。农作物秸秆制成的有机物料具有一定修复酸性土壤的能力。科研人员研究添加等量(添加量为10g/kg)不同植物物料后,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对土壤pH进行测定,得到如图2所示的土壤pH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1可知,为提高营养元素吸收率,应将土壤pH控制在6.5~7.5 B、由图2可知,小麦秸秆比水稻秸秆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C、由图2可知,添加花生秸秆制作的物料后,土壤pH随天数增加而升高 D、某地土壤酸化是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硫酸,通过喷洒熟石灰粉末的方法改良该土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 5、深圳市始终坚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相同条件下)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D

    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 6、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其主要成分是由对苯二甲酸C8H6O4和乙二醇为原料制成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聚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可以用灼烧法区分聚酯纤维和蚕丝 C、对苯二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乙二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H2O , 则乙二醇中一定含有CH元素
  • 7、《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利用的是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结合KNO3的溶解度曲线,以下有关硝石和朴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石(KNO3)在农业上属于复合肥 B、BaCl2溶液可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C、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可以得到晶体 D、10℃时,将21g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1g
  • 8、Cu基材料作为催化剂可以用于光催化还原“无根水”和CO2 , 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循环中涉及3种氧化物 B、过程I中Cu基材料会不断减少 C、过程I参与反应的CO2与H2O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的推进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
  • 9、如图为“无根水”的转化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无根水”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转化②中产生O2、H2的质量比为8∶1 C、转化③为复分解反应 D、转化④是自然界中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
  • 10、孙悟空提到的“无根水”,它相当于蒸馏水,以下有关“无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B、“无根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海水经过图2“生命吸管”净化后可以得到“无根水” D、用图3简易电解水装置电解“无根水”,“-”极端发生变化的结果是③
  • 11、某初中化学小组对孙悟空的制药过程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梨等食材,准备炮制秋梨膏。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食材 B、量取蒸馏水 C、过滤梨渣 D、小火熬煮梨汁
  • 12、孙悟空带着如意金箍棒迎接取经路上的挑战,书中对金箍棒有这样的描述“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下列关于“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3Fe2+表示3个铁离子 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中子数为26 C、人体补铁能预防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 13、2024年10月28日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发展电动汽车项目,推动“深圳智造” B、科学规划大运中心场馆再利用,促进全民健身 C、为烘托节日气氛,在小区燃放烟花爆竹 D、建设新能源生态园,推动清洁能源使用
  • 14、

    “大象牙膏”是极具观赏性的化学趣味实验之一。如图,实验中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泡沫附近可看到木条复燃。

    (1)该实验原理主要是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欲要配制60mL1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0g/cm3),需要量取mL3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11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实验】小明以“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过氧化氢溶液、5滴洗洁精、4mL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氯化铁

    10%

    10%

    20

    48

    高锰酸钾

    10%

    x

    20

    5

    酵母

    10%

    10%

    20

    10

    酵母

    5%

    10%

    20

    42

    酵母

    10%

    10%

    40

    3

    酵母

    10%

    5%

    20

    30

    【解释与结论】

    (3)补充以上数据x=

    (4)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中,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6)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若要制作速率适中、有较强视觉冲击力观赏效果的“大象牙膏”,最好选择实验的条件。

    【反思与评价】

    (7)在实验②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且溶液的紫红色褪去,高锰酸钾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8)小组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实验①所得废液反应,以处理和回收实验①中铁元素,其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 15、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兴趣小组以“土壤改良”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查阅资料】一般来讲,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碱性。

    (1)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取少量土壤样品与适量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 , 点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读数pH=4。

    (2)据此判断该小组取样土壤的地方可能在省(填“广东”或“辽宁”)。

    【任务二】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3)含H2SO4的酸雨是导致该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适量的熟石灰改良该酸性土壤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确定改良该地壤所需熟石灰使用量,小组在该土地上收集一定量土壤制成提取液,用pH传感器测定4%氢氧化钠(密度取1.0g/cm3)滴入该提取液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反应进行到a点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忽略提取液其他杂质)。当反应进行到c点时,以下哪些物质可与此时溶液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填序号)。

    A.镁粉        B.石蕊试剂          C.CuSO4溶液          D.Fe2O3          E.CO2

    ②该提取液的含酸量相当于该土地中1dm2中的量(1dm2=0.01m2)。该农民有3亩(2000m3)土壤需要改良至中性,根据上述测定结果,至少需要准备kg熟石灰。

  • 16、

    为了实施低碳行动,学习小组设计装置模拟二氧化碳的搜集、利用和封存。

    I.CO2的实验室制取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求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II.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如图2)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3)装置B在该设计中的作用是 , 证明能“释放CO2”的现象是

    (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设计实验证明D中CaO能捕捉到CO2 , 补充以下步骤和现象: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 , 说明CaO已捕捉到CO2

    (6)有同学认为D中可能会生成Ca(OH)2 , 需要在C和D之间添加E装置,E装置应添加试剂是。该同学还想加快CO2捕捉速率,结合图1、2、3分析,以下方法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纳米氧化钙       ②将氧化钙平铺在装置D内       ③装置D中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

  • 17、K2SO4是染料、医药等行业上的重要材料。以硫酸工业的尾气SO2制备K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

    (1)、补全反应釜I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__+2CaSO4 , 用CaCO3浊液而不用固体直接反应的原因是
    (2)、反应釜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釜Ⅲ:向反应釜Ⅱ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KCl后,经操作即可制得K2SO4产品。如图为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①反应釜Ⅲ中能析出K2SO4的原因是

    ②母液里存在的阳离子有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若把吸收的64t尾气SO2完全转化为K2SO4 , 则理论上至少需要tKCl。
  • 18、铬(Cr)是一种常见金属,常用作金属表面镀层增强性能,已知在溶液中Cr2+常显亮蓝色,Cr3+常显绿色。如图为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x=
    (2)、铬铁合金可用于制造不锈钢,常用铬铁矿(FeCr2O4)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一种+3价铬的氧化物常用作绿色颜料,能与稀硫酸反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组同学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r>Cu        猜想二:Cr>Al>Cu       猜想三:

    【设计实验】取打磨过的铬片分别放入稀硫酸和硫酸铝溶液,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铬片放入稀硫酸

    铬片 , 溶液由无色变为亮蓝色

    猜想不成立

    ②将铬片放入硫酸铝溶液

    猜想一成立

    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记载茶事的第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界“百科全书”。
    (1)、《茶经》记载“其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而Na2SiO3的名称为 , 其物质类别是。生活中可以通过降低山泉水的硬度。
    (2)、《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意为风)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其中,“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中窗的作用是。“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20、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②:电解水玻璃管内分别是O2和H2 , 说明水由O2和H2组成 C、实验③:证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D、实验④: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褪色,说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不断运动到NaOH溶液中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