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氦气:He C、两个氧离子:2O2 D、氯化钙:CaCl
  • 2、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如图),下列午餐搭配最能体现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是

    A、面条、凉拌黄瓜、咸菜 B、炸鸡排、薯条、可乐 C、杂粮饭、西兰花炒虾仁、豆腐汤 D、米饭、红烧肉、酸奶
  • 3、颜料丹砂中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汞的元素符号hg B、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汞原子的质子数是80
  • 4、绢由蚕丝织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绢画应于干燥阴凉处存放 B、燃烧闻气味可区分绢帛和棉布 C、蚕丝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D、废弃绢布洗净后属于可回收物
  • 5、下列国画用料所含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H2O B、墨——C C、丹——HgS D、青——Cu3(CO3)2(OH)2
  • 6、

    “大象牙膏”是极具观赏性的化学趣味实验之一。如图,实验中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泡沫附近可看到木条复燃。

    (1)该实验原理主要是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欲要配制60mL1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0g/cm3),需要量取mL30%过氧化氢溶液(密度取1.11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实验】小明以“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为比较牙膏喷出效果的标准,设计了以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mL过氧化氢溶液、5滴洗洁精、4mL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氯化铁

    10%

    10%

    20

    48

    高锰酸钾

    10%

    x

    20

    5

    酵母

    10%

    10%

    20

    10

    酵母

    5%

    10%

    20

    42

    酵母

    10%

    10%

    40

    3

    酵母

    10%

    5%

    20

    30

    【解释与结论】

    (3)补充以上数据x=

    (4)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

    (5)实验中,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6)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若要制作速率适中、有较强视觉冲击力观赏效果的“大象牙膏”,最好选择实验的条件。

    【反思与评价】

    (7)在实验②中,小明观察到锥形瓶内有黑色固体产生,且溶液的紫红色褪去,高锰酸钾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8)小组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实验①所得废液反应,以处理和回收实验①中铁元素,其原理是(写化学方程式)。

  • 7、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兴趣小组以“土壤改良”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查阅资料】一般来讲,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碱性。

    (1)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度:取少量土壤样品与适量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上, , 点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读出读数pH=4。

    (2)据此判断该小组取样土壤的地方可能在省(填“广东”或“辽宁”)。

    【任务二】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3)含H2SO4的酸雨是导致该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用适量的熟石灰改良该酸性土壤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确定改良该地壤所需熟石灰使用量,小组在该土地上收集一定量土壤制成提取液,用pH传感器测定4%氢氧化钠(密度取1.0g/cm3)滴入该提取液中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当反应进行到a点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忽略提取液其他杂质)。当反应进行到c点时,以下哪些物质可与此时溶液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填序号)。

    A.镁粉        B.石蕊试剂          C.CuSO4溶液          D.Fe2O3          E.CO2

    ②该提取液的含酸量相当于该土地中1dm2中的量(1dm2=0.01m2)。该农民有3亩(2000m3)土壤需要改良至中性,根据上述测定结果,至少需要准备kg熟石灰。

  • 8、

    为了实施低碳行动,学习小组设计装置模拟二氧化碳的搜集、利用和封存。

    I.CO2的实验室制取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若要求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II.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化学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如图2)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3)装置B在该设计中的作用是 , 证明能“释放CO2”的现象是

    (4)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设计实验证明D中CaO能捕捉到CO2 , 补充以下步骤和现象: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 , 说明CaO已捕捉到CO2

    (6)有同学认为D中可能会生成Ca(OH)2 , 需要在C和D之间添加E装置,E装置应添加试剂是。该同学还想加快CO2捕捉速率,结合图1、2、3分析,以下方法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纳米氧化钙       ②将氧化钙平铺在装置D内       ③装置D中酒精灯换成酒精喷灯

  • 9、K2SO4是染料、医药等行业上的重要材料。以硫酸工业的尾气SO2制备K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

    (1)、补全反应釜I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CaCO3+2SO2+O2__+2CaSO4 , 用CaCO3浊液而不用固体直接反应的原因是
    (2)、反应釜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釜Ⅲ:向反应釜Ⅱ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KCl后,经操作即可制得K2SO4产品。如图为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①反应釜Ⅲ中能析出K2SO4的原因是

    ②母液里存在的阳离子有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5)、若把吸收的64t尾气SO2完全转化为K2SO4 , 则理论上至少需要tKCl。
  • 10、铬(Cr)是一种常见金属,常用作金属表面镀层增强性能,已知在溶液中Cr2+常显亮蓝色,Cr3+常显绿色。如图为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x=
    (2)、铬铁合金可用于制造不锈钢,常用铬铁矿(FeCr2O4)和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一种+3价铬的氧化物常用作绿色颜料,能与稀硫酸反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组同学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r>Cu        猜想二:Cr>Al>Cu       猜想三:

    【设计实验】取打磨过的铬片分别放入稀硫酸和硫酸铝溶液,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铬片放入稀硫酸

    铬片 , 溶液由无色变为亮蓝色

    猜想不成立

    ②将铬片放入硫酸铝溶液

    猜想一成立

    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记载茶事的第一部茶学专著,被誉为茶界“百科全书”。
    (1)、《茶经》记载“其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山泉水中的硅酸(H2SiO3)有益人体健康,而Na2SiO3的名称为 , 其物质类别是。生活中可以通过降低山泉水的硬度。
    (2)、《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意为风)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其中,“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中窗的作用是。“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12、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②:电解水玻璃管内分别是O2和H2 , 说明水由O2和H2组成 C、实验③:证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D、实验④:一段时间后,酚酞溶液褪色,说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分子不断运动到NaOH溶液中
  • 13、我国科学家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H2O2 , 如图为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6:9 D、该反应中物质b与H2O2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4、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大量排放b会造成酸雨 B、a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c C、c可以直接转化为e D、d能用于除铁锈
  • 15、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1个铟原子的质量为114.8g C、In3+的核外电子数为46 D、1个铟原子含有49个中子
  • 16、《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七氨酸属于氧化物 B、1个三七氨酸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C、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D、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2×5+1×8+14×2+16×5×100%
  • 17、广府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镬耳屋

    广州牙雕

    “三阳开泰”铁铸

    黎雄才花鸟画

    A、镬耳屋用的青砖是由粘土制成,粘土是纯净物 B、广州牙雕在雕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陈家祠中的铁画由生铁打造,生铁属于合金 D、岭南画派作品保存完好能久经流传,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18、实验室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现有100g7.3%的稀盐酸与足量石灰石充分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l-35.5   Ca-40)
  • 19、

    学习合金知识后,知道了锰钢中含有金属锰。某同学想:锰与常见铁、铜相比,其金属活动性强弱如何呢?于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锰是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其表面生成氧化膜。

    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MnSO4)

    【知识回顾】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2)猜想①Mn>Fe>Cu;猜想②Fe>Cu>Mn;猜想③

    【设计与实验】

    (3)李红同学取形状大小相等的铁、铜、锰三种金属片,先用砂纸打磨后再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铁片放在稀硫酸中

    铜片放在稀硫酸中

    锰片放在稀硫酸中

    开始的现象

    产生少量气泡

    无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填元素符号)

    【讨论交流】

    (4)李红同学实验前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金属?

    【实验验证】

    (5)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铜、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刘斌同学将打磨过的两块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锰(MnSO4)溶液和溶液中,观察到在硫酸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另一种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溶液颜色改变。

    【拓展迁移】

    (6)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运用常见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气体是中学生必备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时,先关闭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
    (3)、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取干燥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4)、实验室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页 147 148 149 150 1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