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下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 D、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 2、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顺德坚持以水美城、以水兴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治水大会战,重塑水韵凤城魅力。请回答下列小题。
    (1)、过滤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玻璃棒 C、漏斗 D、烧杯
    (2)、想利用河水得到纯净水的方法是
    A、沉淀 B、吸附 C、消毒 D、蒸馏
    (3)、江海大地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利于重塑水韵凤城魅力的是
    A、直接向河流中排放生活废水 B、及时清理河道垃圾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e—氦气 B、2Mg+2 —2 个镁离子 C、3H—3个氢分子 D、FeO—氧化铁
  •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读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氢气验纯
  • 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
    A、门捷列夫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道尔顿
  • 6、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足量目的是 , 该实验的结论是
    (2)、该实验中证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是(回答一点即可)。
    (3)、图1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原因是
    (4)、图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5)、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15 ,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一点即可)
    (6)、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

    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

    (2)、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0-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Ⅲ(1)

    Ⅲ(2)

    ①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E.臭氧

    ②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植树造林

    C.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D.加强大气监测

  • 8、世间万物种类繁多,但宏观上根据组成可将物质进行分类。
    (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如图关系中的关系。

    (2)、以下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

    ①洁净的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稀有气体   ④液氧 ⑤二氧化碳 ⑥75%的医用酒精

    (3)、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氧气、氦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井水、自来水、蒸馏水、食盐水:
  • 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 , 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 , 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3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写出臭氧(O3)的物理性质(至少写出一条),臭氧(O3)(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3)、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请写出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5)、应采取的方法(至少写出一条)保护臭氧层。
    (6)、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______。
    A、光合作用增加 B、动物生长得更好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太阳照射时间长
  • 1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实验前弹簧夹已夹紧,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B、红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 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
  • 11、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甲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只有氮气和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2、在用如图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本实验红磷可用木炭来代替 C、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不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D、该实验利用的原理是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等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
  • 13、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陶土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 14、如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a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B、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医疗上,气体b常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D、其他成分中包含稀有气体,它们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 1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气,冰水共存物 B、氮气,二氧化碳 C、红磷,自来水 D、洁净的空气,酱油
  • 1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无误的是
    A、塞紧胶塞 B、倾倒液体 C、过滤 D、滴加液体
  • 1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 18、莽草酸(C7H10O5)是制取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莽草酸由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2)、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莽草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522g莽草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达菲”: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6~23kg

    24~40kg

    大于40kg

    每次服用

    30mg

    45rmg

    60mg

    75mg

    若患病儿童的体重是2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达菲”胶囊(每颗胶囊含“达菲”75mg)2次,一个疗程五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胶囊颗。

  • 19、近年,不少学校均安装了直饮水机,让师生们喝上了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下图是直饮水机的工作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而大分子无法通过,该过程相当于净水过程中的;活性炭滤芯具有作用,吸附色素和异味的同时,也吸附重金属离子,如钡离子(填离子符号,下同),铜离子
    (2)、热交换器内,开水管。冷水管紧密交替排列,开水管中开水的温度降低,冷水管中冷水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冷水输送至电热开水器,加热成开水,这样交换的优点是
    (3)、紫外灯照射类似于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的过程。
    (4)、取一杯直饮水,加入 , 可以检查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搅拌后,发现泡沫很多,说明直饮水是;直饮水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温开水的硬度。
  • 20、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假设1:催化剂的种类;

    假设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3:温度。

    【实验探究】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以收集2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1g催化剂

    时间/s

    1

    20

    5%

    40

    二氧化锰

    37

    2

    20

    10%

    40

    二氧化锰

    14

    3

    20

    5%

    40

    氧化铜

    b

    4

    80

    5%

    40

    二氧化锰

    29

    (1)写出实验2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对比实验1和2,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对比实验1和3,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强,则b(填“>”、“<”或”=”)37。

    (4)实验中,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拓展延伸】在实验3中,同学们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中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至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的温度慢慢趋于常温。

    (5)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结束是在(填字母)点。

    (6)过氧化氢分解(填“吸热”或“放热”)。

    (7)图中,CD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