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100g碳酸钠溶液与100g氯化钙溶液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90g。(过滤时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 请计算:
    (1)、反应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g。
    (2)、求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

    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溶液(填“酸”或“碱”)。
    (2)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明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锌粒

    BaCl2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待测液A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变红

    产生气泡

    待测液B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变蓝

    无明显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

    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3)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

    【设计实验】

    (4)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反思拓展】

    (5)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填字母代号)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盐酸溶液       c.通入CO2       d.加入铁粉

  •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开展实验活动的学习。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若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用D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 , 则已集满。
    (3)、实验室用F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4、某废液中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欲从中回收铜和硫酸锌晶体。同学们按照实验目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协助完成详案:

    (1)、实验操作1的名称是
    (2)、加入的金属X是
    (3)、最后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是
  •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茶之国”,喝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咖啡因(C8H10N4O2)是其中之一,咖啡因能溶于水,具有刺激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及兴奋大脑等作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过程如图1所示。实验人员使用信阳毛尖、控制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75进行其他研究,结果如图2。

    咖啡因摄入过多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骨质疏松等,生活中应将其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喝茶能提神的原因是
    (2)、图1中实验人员将茶叶变成茶叶末的目的是
    (3)、图2可知,当使用信阳毛尖、控制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1:75时,为使茶叶中的咖啡因充分溶解,最佳的浸泡时间和温度为
    (4)、生活中应将咖啡因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的原因是
  • 6、目前城市绝大部分家用燃气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在点燃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进行。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打铁花是一种民间传统焰火表演,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理是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精彩场景。生铁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铁花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写出生成该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如图1所示。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蒸发和冷凝分离水与非挥发性物质,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薄膜的水通量低,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可进行海水淡化。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1)、全球海水淡化水用途排在首位的是
    (2)、观察图2,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中,水分子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3)、提出爱护水资源的一条建议(填一种即可)。
  • 9、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以下选项中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无色酚酞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11、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化学方程式为CO+H2O__H2+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所有原子数目不变 D、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 12、磷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下图为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属于金属元素 B、磷元素的符号为P C、磷原子的质子数为16 D、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 B、添加固体 C、量取液体 D、测定溶液pH
  • 15、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
    (2)、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6、

    市面上有一种新兴的纸——石头纸,这种纸不易撕破,防水防油且无毒。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种石头纸是否耐酸腐蚀进行了探究。

    任务一:探究石头纸与稀盐酸的反应

    【查阅资料】

    Ⅰ.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一般为80%左右,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一般为50%~75%。碳酸钙在高温下可以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Ⅱ.石头纸表面还存在一种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涂层,该有机涂层有可燃性。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将石头纸剪碎后放入小烧杯中,倒入5mL稀盐酸浸没石头纸,并没有观察到石头纸表面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石头纸浸入稀盐酸中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

    【做出猜想】

    (1)猜想一:可能是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小。

    猜想二:可能是稀盐酸的浓度太小。

    猜想三:可能是

    【分析讨论】根据上述资料,排除了猜想一的可能性。为了验证其他猜想是否正确,小贝同学决定继续按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取2g大理石于试管中,倒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固体表面均产生气泡,

    步骤2:用坩埚钳夹持石头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移到陶土网上方,待火焰熄灭后,取2g灰烬放入试管中,倒入5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实验结论】

    (3)综上分析,猜想成立。

    【反思总结】石头纸因表面的有机涂层耐酸腐蚀,使用时应注意远离火源。

    任务二: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

    【设计实验】

    小斯同学设计图甲实验装置:称取一定质量的石头纸,将灼烧后的灰烬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钙的含量。

    小特同学设计图乙实验装置:利用数字化实验直接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再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碳酸钙的含量。

    【分析讨论】

    (4)图甲中水面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根据图乙的数据,计算出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61.4%,低于查找资料中的80%,若不考虑仪器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 , 他另取少量的石头纸灰烬于烧杯中,(将操作及现象补充完整),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正确。

  • 17、小贝同学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的仪器有②③⑦⑧(填序号),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2)、若用二氧化锰、H2O2溶液和装置甲制取氧气,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理由是。实验后,为了进一步回收二氧化锰,可将反应后的物质(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
  • 18、

    2025年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完成下面小题。

    I.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1)锂(Li)原子(填“失去”或“得到”)一个电子变成锂离子(Li+)。

    (2)电动汽车中常用到锂电池。电动汽车代替燃气汽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锂电池的一种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

    II.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用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Li2O,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取碳酸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4)写出酸浸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滤液Ⅱ中含有的溶质除少量碳酸锂外,还有(写一种)。

    (6)在洗涤槽中,使用热水洗涤滤渣的原因是

  • 19、苏打水可以调节酸碱平衡,但过量饮用可能导致碱中毒。

    (1)、苏打水中的溶质为小苏打(NaHCO3),小苏打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
    (3)、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20℃时,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写一种)。
  • 20、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笔:笔头是毛笔的核心部分,由多根毛发或聚酯纤维等束成。其中聚酯纤维属于(填“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墨:《天工开物》中记载:“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松木灼烧得到松烟(炭黑),松烟由松木(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烧形成。
    (3)、砚:砚为研墨的工具,通常由石、泥、玉、青瓷、紫砂等多种材质制成。氧化铁是青瓷砚的着色剂,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上一页 142 143 144 145 1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