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 2015年广西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广西钦州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0 D、3 -
2、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空气 B、矿泉水、冰水混合体 C、氮气、氧气 D、高锰酸钾、双氧水
-
3、《清项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分子的总数增大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
4、对测定锑、铕等相对原子质量数据作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拉瓦锡
-
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风霜高洁 B、晦明变化 C、酿泉为酒 D、临溪而渔
-
6、
84消毒液、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符号为)。
【实验1】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__(填实验操作),若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__,类似分解溶液制氧气时的作用。
【实验2】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溶液。
Ⅲ.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项目/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3)表中的数据x=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
【分析讨论】
(5)与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6)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 使用各种消毒剂时,浓度越高越好 C. 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 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
7、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一)以空气为原料合成氨气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流程①中需将空气液化,常采用加压的方式,将气体加压能得到液体的原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为。
(2)流程②中,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二者的沸点大小关系:液氮液氧(填“>”、“<”或“=”),因为氮气 , 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3)工业上选用空气作原料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写一条)。
(4)流程③中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硫酸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硫酸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态化学试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5)实验室中硫酸应保存在(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
(6)“吸收塔”中,反应物接触就会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目的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目的: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中上方的玻璃仪器为钟罩)

(1)设计实验:上图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大家一致认为,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不能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因是。
进行试验:下面是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I.甲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它的操作过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选用):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集气瓶中;
②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处的止水夹打开,发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集气瓶中;
③待烧杯中的水不能再进入集气瓶后,打开集气瓶的橡胶塞,将集气瓶的水全部倒入到量筒中,测得其中水的体积为。
④甲又设法准确地测定了实验前原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数据为。
回答下列问题: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3)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导气管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4)该同学的甲装置的缺点是:。
乙同学选用容积为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收到良好效果。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II.实验步骤如下:
①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乙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5)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6)乙同学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刻度处才停止。
(7)反思应用:乙同学的实验与甲同学相比,优点是(写一点)。
-
9、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填字母)。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2)、图1中仪器①的名称是。(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和空气差不多,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在常温下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用此装置实验时发现收集不到乙炔,其可能原因是;收集乙炔最好选用装置。(从A~E中选择)(5)、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用图2进行了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a.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b.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c.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
10、“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外交的新名片,高铁车身主要采用镍铬奥氏体不锈钢制成。图1为铬元素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铬”的信息如图1所示,铬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图2中若E中X=8,写出该粒子的符号 , 与铬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填字母,下同),A-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是 , B和D形成的物质由构成(填“分子”、“原子”、“离子”)。(3)、、、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火箭推进剂中的液氢含 , 制造氢弹要用、 , 如图所示为氢弹爆炸原理过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种原子,“
”“
”“
”分别表示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②图中粒子“
”所带电性为(填“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
11、硅是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碳元素属于同一族。1787年,拉瓦锡首次发现硅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硅在自然界中多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
晶体硅为灰黑色,硬而有金属光泽,不溶于水,硅在常温下不活泼。高纯硅在开发能源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还广泛应用于制造计算机内的CPU等各种芯片。
硅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硅可制成光导纤维,光纤通信使21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巨变。有机硅塑料还是极好的防水涂布材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符号),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2)、硅在自然界中多以(填一种即可)形式存在。晶体硅由(填“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写出它的一条物理性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硅原子与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 C、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制造计算机内的CPU等各种芯片,还可制造光导纤维 -
12、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D、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目的相对应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目的
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热量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
1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 C、 D、Fe
-
15、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改变了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 -
16、关于“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酚酞溶液遇蒸馏水变红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17、下列实验图标与“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无关的是A、护目镜
B、排风
C、洗手
D、热烫
-
18、实验报告中有关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
19、与他人合译了《化学鉴原》并给钠、钾等元素命中文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家是A、拉瓦锡 B、张青莲 C、徐寿 D、闵恩泽
-
20、A~K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A为暗紫色固体,B为能支持燃烧的无色气体,E、F常温下为液体,G为淡黄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J。(2)、D在反应①和反应③中分别充当了和。(3)、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 , 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4)、写出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