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中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葡萄酒酿制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葡萄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_
    (2)、“压榨取汁”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_操作。
    (3)、“浸渍发酵”过程中葡萄酒中的苹果酸(C4H6O5)在乳酸菌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C3H6O3),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请试着写出苹果酸转化为乳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其中绝大部分为氩气(相对分子质量为39.95),约占空气体积的0.93%。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因发现稀有气体而分别被授予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用不同方法获得的氮气来测定氮气密度:

    方法A:通过空气获得氮气,除去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测得其密度为1.2572g/L

    方法B:通过亚硝酸铵分解NH4NO2=N2+2H2O的方法得到氮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其密度为1.2505g/L

    方法C:通过氨气(NH3)与物质X反应2NH3+3X__3Cu+N2+3H2O的方法获得氮气,除去水蒸气及残余的氨气后,测得其密度为1.2508g/L

    尽管测定时气压和温度几乎相同,但与方法B、C比较,方法A获得的结果总是有0.5%的误差。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方法A与另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之间总有0.5%的微小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他和拉姆塞合作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科学家们这种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实验室可用浓硫酸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是由于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
    (2)、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对于方法A造成这0.5%的微小差异的原因,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
  • 3、下表是氯化钾和次氯酸钠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30

    50

    氯化钾的溶解度/g

    27.6

    37.0

    42.6

    次氯酸钠的溶解度/g

    22.7

    50.0

    56.5

    (1)、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________g。
    (2)、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次氯酸钠。
    (3)、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30℃,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________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4、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特点。根据图示信息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不同。
    (2)、根据乙图提供的信息,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写出生成物的一种用途________。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 B、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钠离子:Na+1 B、氦气:He2 C、磷元素:P D、氢氧根离子:OH+
  • 7、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老师带来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A所示。以下为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的一部分,如表。

    离子

    OH

    NO-

    Cl

    SO42

    CO32

    K+

    Na+

    Ba2+

    探究一:溶液M的溶质是什么

    (1)溶液M的溶质可能是Ba(OH)2或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确定溶液M中的溶质,同学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为________说明溶液M中的溶质不是Ba(OH)2

    探究二:老师取一定量溶液M与Na2C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3)猜想一:NaClNa2CO3;猜想二:NaCl;猜想三:________。

    【实验验证】甲同学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____正确

    【总结与交流】

    (4)若要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有______(多选,填字母)。

    A. BaNO32溶液B. KCl溶液C. 稀盐酸D. Ca(OH)2溶液
  •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填数码)。

    ①防止冷凝水回流   ②便于观察   ③美观漂亮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 , 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将制取的CO2 , 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9、《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将干燥的木头烧成草木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

    (1)、步骤I中涉及的操作名称为 , 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说明K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4)、该去污液能漂洗丝帛。请你根据流程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的可能组成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 10、2024年10月,浏阳的水稻智慧化生产"四高"示范基地丰收,晚稻亩产达1360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水稻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________。
    (2)、在提高粮食亩产量时,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和化肥。工作人员发现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________。
    (3)、水稻收割机使用的燃油中含有丙烯(C3H6),它完全燃烧的产物和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氧、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
    (3)、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12、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右上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 13、湖南省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素纱襌衣 B、T形帛画 C、人面纹铜方鼎 D、唐摹《兰亭序》绢本
  • 14、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要大剂量补钙 B、小星奶奶为了让菜长得更好使用大量肥料,喷洒农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D、人体内的O、C、H、N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存在
  • 15、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NaCl、KCl的饱和溶液从80℃降到t℃,析出NaCl的质量大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 ,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 16、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方法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古法酿醋中的粮食发酵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 17、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义务植树 B、绿色出行 C、田地焚烧秸秆 D、使用清洁能源
  • 18、护手霜能够有效预防手部粗髓干裂,尤其是保湿型护手霜,在冬季使用可以使手部皮肤更加柔软滋润。护手霜中常含有一种叫做甘油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甘油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 C、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 D、甘油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 19、铀是一种核燃料,如图是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铀是非金属元素 B、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g C、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D、原子核内有92个中子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氯化钠溶液 C、称量一定质量氢氧化钠固体 D、测定溶液的pH值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