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5年初中化学中考真题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核心素养测试化学试题
- 广东省梅州宪梓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广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
- 山东省日照市2025年化学中考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南碧桂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卷
-
1、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通常选用(填字母)装置收集。(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4)、若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后,再向瓶中注水排出瓶中气体,水应从(填①或②)端进入。 -
2、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为了预防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将X、Z、Y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如图中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图是钙元素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 D微粒是(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E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由B和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
4、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变化是A、煤着火燃烧后剩下的灰烬质量比煤轻 B、蜡烛燃烧质量越来越小 C、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比铁丝质量重 D、水沸腾后质量明显减轻
-
5、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压缩后,作为工业原料利用,或输送到选定地点长期封存,而不是释放到大气中。这一过程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无法确定 D、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6、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对人体有害,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丙是由离子构成的 C、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所给仪器和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正确接口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 仪器X的名称为。(2)、实验室利用BD装置制取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将通入E装置,观察到白磷的变化是 , 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M中的溶液流入N中与固体颗粒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然后向N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为。
-
8、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
9、
长沙马王堆吉墓中有大量的青铜器文物,某中学化学“探索”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金属之后,对研究铜的性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提出问题】铜有哪些性质呢?
(1)小亮提出,金属铜是红色固体,物理电学实验常用铜做导线,这是利用铜的性,这些都是铜的物理性质。
【动手操作】小芳夹取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加热,观察到铜片变黑。
【查阅资料】
①酒精灯体内燃料为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②氧化铜能与稀硫酸(主要成分为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于水呈蓝色。
(2)小雨认为黑色物质是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小花不同意,理由是。
于是,小组同学又继续进行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探究铜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一: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先加热再放冷,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到铜片不变黑。
(3)实验一加热后需放冷再打开包裹的铝箔,目的是。
实验二:如图1,将足量的铜粉置于硬质玻璃管中,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加热过程中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说明反应消耗了氧气。

(4)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探究活动二】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5)将一段光亮铜片装入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铜片变黑(如图2所示)。取下试管,冷却后用白色纸巾反复擦拭试管外壁,纸上无明显现象。往试管中倒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填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6)反思上述探究,有同学提出还要设计铜片加入稀硫酸的对比实验以排除铜片的干扰,你觉得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

-
1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班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2)、氧气的收集装置可以选择。(3)、实验室用图A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4)、图E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
11、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Storage,简称CCUS)是指将CO2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CO2永久减排的过程。某工厂对CCUS很感兴趣,经过科研攻关,设计了如图流程:

资料: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aCO3CaO+CO2↑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2)、在捕捉室,NaOH溶液通常喷成雾状,这样做的目的是。(3)、高温灼烧室里发生的化学反应与《石灰吟》中的 ___________原理相同。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
12、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气”,查阅资料:
资料1: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的脱离速率均为2.4km•s-1。
资料2: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0℃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图所示。
(1)、由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有关。(2)、日出时,月球表面产生的氨气(NH3)是由氨分子(
)聚集而成的。画出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3)、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资料信息说明其原因:。 -
13、我国正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
(1)、“海牛Ⅱ号”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具有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压力补偿系统包括高压氮气储气室和一个可调节的压力调节器。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填“沸点”或“熔点”)不同;(2)、“深地一号•顺北油气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能源站开采的天然气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3)、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世界最高5G基站在中国,信号覆盖整个珠穆朗玛峰。为了保障5G基站的顺利建设,工作人员克服了缺氧、低温等重重困难进行施工,食用的部分食物常会充入氮气防腐,其原因是。 -
14、光明日报北京12月16日电: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1)、空间站宇航员呼吸的氧气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据新闻报道:神舟十六号火箭采用液氢为燃料,实验室可以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可燃冰
可燃冰不是冰,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微观结构为笼型的化合物。可燃冰是其俗称,其外观结构看起来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因此,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又被称为“固体瓦斯”或“气冰”。
可燃冰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燃烧热值高,其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相同质量普通化石燃料的数十倍。1m3可燃冰分解后在标准状况下可以生成164~180m3天热气。
可燃冰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于1778年首次发现,其形成条件是,在至少为600~800m深的海床上,大量细菌吞食动植物等有机物残留遗体时分泌释放出甲烷气,且深海下水温较低,压力较高,导致释放出的甲烷气体被水分子包裹,并与沙土混杂物等混掺在一起,形成甲烷冰冻水合物。综上所述,可燃冰的形成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压力要足够大、地底要有气源。
可燃冰燃烧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普通化石燃料,且其分布广泛。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战略资源,可燃冰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热点。(摘自《知乎》,有删减)
(1)、可燃冰(填“是”或“不是”)冰。(2)、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 ___________。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3)、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答一条即可)。 -
1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守恒观:10g镁和10g氧气反应生成20g氧化镁 B、微粒观: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
17、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点燃氢气前需验纯,所以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C、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D、木炭燃烧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则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
18、基于“宏观一微观—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1种氧化物 B、从反应条件上看:图示反应需要催化剂 C、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为: -
19、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实验员老师制作的试剂标签如图,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
B、
C、
D、
-
20、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是关键。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固态钠电池架构,其性能优于目前的钠离子电池。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B、钠原子的电子数为12 C、钠是非金属元素 D、由图可知钠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