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探究活动:折叠中的对称之美

    【初步探究】

    在学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后,老师告诉大家:折叠中隐含着许多轴对称问题.为了深入理解,小明决定动于实验.他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 其中,ABCDADBC . 他在边AD上取一点E , 在边BC上取一点F , 并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得点C落在新位置C' , 如图1 , 小明发现GEF是等腰三角形;

    (1)、请结合图1证明GEF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即GE=GF

    【深入探究】

    小明又沿着对称轴GH折叠,使得点EF重合,展开后如图2GHEF交于点O , 连接EH后,他想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1(计算面积):

    若测量得EF=10GH=8 , 求四边形GFHE的面积;

    活动2(证明性质):

    小明发现四边形GFHE的四条边均相等,你能证明吗?

    (2)、请选择以上任意一个活动完成.
  • 2、【阅读材料】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可以使复杂、难懂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实现优化解题的目的.例如,教材在探究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时,就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

    (1)、【类比探究】

    利用图1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的数学公式为(请填序号).

    (a+b)(ab)=a2b2    ②(ab)2=a22ab+b2

    a(a+b)=a2+ab      ④a(ab)=a2ab

    (2)、【解决问题】

    利用【类比探究】中得到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①已知ab=3,a2+b2=5 , 则ab=  ▲  

    ②若(6+x)x=7 , 求(6+x)2+x2的值;

    (3)、【拓展应用】

    如图,点E是线段AB上的一点,在线段AB的同侧作以ABBE为边的正方形,设AE=6 , 两正方形的面积和为50,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 3、图1是计算机“扫雷”游戏的画面,在9×9个小方格的雷区中,随机埋藏着10颗地雷,每个小方格最多能埋藏1颗地雷.

      

    (1)、小明如果踩在图1中的任意一个小方格上,则踩中“地雷”的概率是
    (2)、如图2,小明先点一个小方格,显示数字2,它表示围着数字2的8个方格中埋藏着2颗地雷(图中包含数字2的黑框区域记为A),若小明在区域A内围着数字2的8个方格中任点一个,则踩中“地雷”的概率是
    (3)、如图2,为了尽可能不踩中“地雷”,小明的第二步应踩在A区域内的小方格上还是应踩在A区域外的小方格上?并说明理由.
  •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新事物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如果把学习后的时间记为x(时),记忆留存率记为y(%),则根据实验数据可绘制出曲线(如图所示),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对人类记忆认知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认真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填文字);因变量是(填文字)
    (2)、请说明点D的实际意义.
    (3)、由图可知,知识记忆遗忘先 , 记忆留存率随学习后时间的增长而逐渐 . (填序号)

    ①快;②慢;③增多;④减少.

    (4)、有研究表明,如及时复习,一天后记忆量能保持98% , 根据上述遗忘曲线规律制定两条暑假学习计划.
  • 5、先化简再求值:[(xy+2)(xy2)9x2y2+4]÷(4xy) , 其中x=4y=12
  • 6、如图,某社区公园的平面示意图为一个三角形区域ABC , A为公园主入口.已知AB=AC=600米,BAC=100° , 为方便居民活动,计划在ABC的平分线BD上设置一个便民服务站D(D在AC边上);在BDBC边上分别选取安装点E、F,要求BE=CF;沿AEAF铺设两条智能照明步道,已知步道建设成本为每米400元,为节省经费,这两条步道总建设费用的最小值为元.

  • 7、如图,已知点P在直线l外,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A , 以点A为圆心,以AP的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B , 连接PB;②以点P为圆心,以PA的长为半径作弧;③以点A为圆心,以PB的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C , 作直线PC . 若PBA=72° , 则BPC的度数为

  • 8、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和三角板BAD按如图所示放置,MACBD的交点,通过读刻度尺的数据,得CM的长为4.5cm , 则点MAB边的距离是cm

     

  • 9、已知mn=2m2n2=6 , 则m+n的值为
  • 10、三所学校分别记作A、B、C,体育场记作O,它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A,B,C每两地之间有直线道路相连,一支长跑队伍从体育场O出发,跑遍各校后返回O点,则所跑路线距离最短的是(已知AC>BC>AB)(  )

    A、OABCO B、OACBO C、OBACO D、OBCAO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掷一枚正方体骰子,偶数朝上这一事件是必然事件 B、“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这一事件是必然事件 C、在单词book(书)中任意选邦一个字母为o的概率为13 D、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90% , 则明天一定会下雨
  • 12、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选项中,能判断ADBC的是(  )

    A、1=4 B、2=5 C、4=B D、1=3
  • 13、如图,ABC中,AB=AC , 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B=C B、AD平分BAC C、ADBC D、AB=2BD
  • 1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a3+3a2=5a5 B、a2·a4=a8 C、a6÷a3=a2 D、(a2)3=a6
  • 15、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中为品牌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下列国货品牌标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图W上或内部有一点N(不与原点O重合),及平面内一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关于直线ON的对称点P'在图W上或内部,则称点P是图W的“映射点”.

    (1)、如图1,已知图W1:线段AB,A(﹣1,﹣1),B(1,﹣1).在P1(﹣1,0),P2(1,2)中, 是图W1的“映射点”;
    (2)、如图2,已知图W2:正方形ABCD,A(﹣1,﹣1),B(1,﹣1),C(1,1),D(﹣1,1).若直线l:y=x+b上存在点P是图W2的“映射点”,求b的最大值;
    (3)、如图3,已知图W3:⊙T,圆心为T(0,t),半径为1.若x轴上存在点P是图W3的“映射点”,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 17、【提出问题】数学讨论课上,小明绘制图1所示的图形,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BEFG(AB>BE),点E,G分别在AB,BC上.根据图形提出问题:如图2,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18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探究线段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1)、【解决问题】小明将上述问题特殊化,如图3,当点G,H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小明借鉴(1)中特殊化的解题策略后,再解决图2所示的一般化问题,当点G,H不重合时,请你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问题】小明将图2所示问题中的旋转角α的范围再扩大,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180°<α<360°),直线AE与CG相交于点H,连接BH,请直接写出AH,BH,CH之间的数量关系.
  • 1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过点B的切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DO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AE,CE.

    (1)、求证:∠ADB=∠AEC;
    (2)、若AB=4,cos∠AEC=53 , 求OD的长.
  • 19、豌豆荚里有几粒豆子不确定,那么豆子粒数是否有规律?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此,调查小组从一批豌豆荚中随机抽取了若干个豌豆荚,进行豆子粒数的统计,以下是本次调查的过程.

    【收集数据】打开每个豌豆荚,数清其中的豆子(直径大于3毫米)粒数,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将收集的豆子粒数进行数据整理,用x表示每个豌豆荚中的豆子粒数,将数据分为5类:其中A类(0≤x<2),B类(2≤x<4),C类(4≤x<6),D类(6≤x<8),E类(8≤x<10).

    【描述数据】根据整理的数据,绘制出如下统计图.

    【分析数据】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活动中随机抽取了  个豌豆荚,图中a=  ,b=  ;
    (2)、所调查豆子粒数的中位数落在  类中;(只填写字母)
    (3)、如果甲同学调查了20个豌豆荚,其中B类有7个,乙同学调查了10个豌豆荚,其中D类有3个.能否得到B类豌豆荚一定比D类豌豆荚多的规律?请说明理由.
  • 20、 “三等分角”是两千多年来数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四大问题之一,阿基米德等数学家通过巧妙的几何作图得到了解决“三等分角”问题的特例方法.某数学兴趣小组通过折纸与尺规作图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三等分锐角”问题的解法,解决过程如下:

    操作步骤与演示图形

    如图①,已知一个由正方形纸片的边PK与经过顶点P的直线l1构成的锐角α.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任意折出一条水平折痕l2 , l2与纸片左边交点为Q;再折叠将PK与l2重合得到折痕l3 , l3与纸片左边交点为N,如图②.

    折痕使点Q,P分别落在l1和l3上,得到折痕m,对应点为Q’,P’,m交l3于M,如图③④.

    保持纸片折叠,再沿MN折叠,得到折痕l4的一部分,如图⑤.

    将纸片展开,再沿l4折叠得到经过点P的完整折痕l4 , 如图⑥.

    将纸片折叠使边PK与l4重合,折痕为l5 , 则直线l4和l5就是锐角α的三等分线,如图⑦⑧.

                             

    解决问题

    ⑴请依据操作步骤与演示图形,通过尺规作图完成以下两个作图任务:(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任务一:在图③中,利用已给定的点Q'作出点P'

    任务二:在图⑥中作出折痕l3

    ⑵若锐角α为75°,则图⑤中l2与l4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   °.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