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书中自有千古诗情。“①”(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悠然闲适,“争渡,争渡,②”(李清照《如梦令》)的喜悦欢快,“③ , 在水一方”(《诗经》)的忧伤怅惘,“报君黄金台上意,④”(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忘身报国,字字句句,感人肺腑。“乡愁”之情更是牵动无数游子的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是游子对家乡的呼唤;“⑤”(杜甫《春望》),是游子对家书的渴盼。

  •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朝霞渐渐印染天空。活力四溢、喜悦流淌,那一刻,美得摄人心pò ① 。破晓时分的伊通湿地上,一艘暂时搁浅的船儿,一棵棵高高耸立的白杨树天空中偶尔扑簌飞过的鸟……万物返璞 ② 归于纯真,天地此刻尤显得静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生活。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来伊通湿地感受日出时的蓬勃生机,享受这里恬静的浪漫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心pò②返

    (2)、结合语境,修改画曲线语句,使其与前面画横线语句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单句成分看,“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中的“从地平线”属于状语部分。 B、从短语类型看,“印染天空”属于动宾短语。 C、从词性角度看,“天地此刻尤显得静谧”中的“尤”属于副词。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生活”,这句话主语是大自然。
    (4)、伊通楹联协会举办游玩湿地公园的征联活动,小明也积极报名参加。请你帮助小明,完善他的作品。

    上联:秋光绚丽,秀色旖旎,茵茵湿地花娇处。

    下联: , 郁郁仙乡鸟乐园。

  • 3、写作;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⑴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老者的忠告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小河中,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悠悠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的目标默然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成功和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人生时时都面临着诸多诱惑。人活着必须要有目标、有追求,但光有目标也不行,还必须向着目标努力前进。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文要求: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 4、专题学习活动;班级组织“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

    老师制作了一段视频短片,让同学们在“云游览”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当小语同学“云游览”到孔府时,不禁想吟咏一句能体现孔子思想的语句,你认为哪句最合适?(   )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任务二】

    为家乡代言,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

    家乡

    文化遗产类型

    文化遗产名称

    推荐理由

    小文

    北京市

    艺术

    形式

    它是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唱腔耐人寻味,韵味醇厚。

    小语

    江苏省

    建筑

    样式

    苏州

    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美在藤萝的盘曲嶙峋;美在②;美在③

    小爱

    吉林省

    自然

    景观

    “高山长白情不老;池水尽碧本无忧”。

    ①文化遗产名称

    ②美在

    ③美在

    ④小爱用一副对联推荐了家乡文化遗产,通过她的描述你知道这是哪一文化遗产?

    (3)、【任务三】

    文化遗产被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请给出你的建议。(至少2条)

  • 5、名著阅读
    (1)、不属于《红岩》中的英雄人物的选项是(   )
    A、郑克昌 B、余新江 C、李敬原 D、彭松涛
    (2)、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八年级开展了“话说红色人物”读书交流会,请你仿照示例,从所给出的人物中挑选一个,完成下面练习。

    【人物】彭德怀

    【相关事件】一次看抗日剧团的演出时,天黑后天气突然转凉,作者埃德加·斯诺不由裹紧了棉袄。在演出中途,他发现彭德怀脱下了棉衣,把它披在一个小号手身上。

    【我的思考】彭德怀这一举动,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其他同志。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他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选项: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贺龙

    【人物】

    【相关事件】

    【我的思考】

  •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园林”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一个地方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并建造一些小筑,布置好园路等,或通过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段改造地形,然后将其改造成能供人游玩或休息的区域,这样的境域,就成了园林。

    材料二: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仿照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商周时期,帝王初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围”。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且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材料三:西方园林具有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的特点,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形体,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的。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西方园林的“常客”有很多,如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成行列栽植的树木等。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头脑中的秩序、规划、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中轴对称规划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划景观超越一切自然。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材料四:

        

    (1)、材料二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2)、材料三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前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请结合材料内容,判断材料四中A、B两幅图分别属于哪种园林设计并说明理由。
  •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探测宇宙的“世界巨眼”

    秦 波

    ①在南非和澳大利亚人烟稀少、广表无垠的无线电宁静区,一项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正在建设中。作为由全球多国合资建造和运行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SKA建成后将成为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科学设施之一。

    ②SKA是一种射电干涉阵列式望远镜,其频率范围跨越50兆赫至20吉赫,等效接收面积达平方公里级。它采用双台址方案,中频阵以南非为核心、最终扩展至非洲南部8个国家,由分布在3000公里范围内的2000面15米口径的碟形反射面天线组成;低频阵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由130万个天线单元组成。两套射电干涉阵在不同频段工作,完全独立运行。

    ③大视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频段……SKA集诸多优势技术于一身,是革命性的新一代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级的等效接收面积,意味着史无前例的超高灵敏度和科学发现能力,可以发现大量过去无法被探测到的极微弱信号。比如,它可以使银河系内的3万颗脉冲星基本上全部“现形”,而目前人类只发现了其中的1/10;即使在远离地球50光年的星球上使用机场雷达,也逃不过SKA的“火眼金睛”。3000公里的最大基线长度,意味着其具备毫角秒级的超高空间分辨本领,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它将使曾经“模糊不清”的天体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现在人类面前。

    ④在科学层面,SKA肩负着人类认识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一些重大科学探索任务。例如,尝试揭示宇宙第一代发光天体的诞生、揭开“宇宙黑暗时代”的科学谜团;以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为信使,绘制最大的宇宙三维结构图;探求暗能量、暗物质的基本性质;探求宇宙磁场的起源;探索宇宙生命的起源、寻找地外文明以及探索其他未知领域等。

    ⑤SKA是中国首个全程参与并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从项目酝酿发起到国际组织创建及规则制定,再到项目管理与建设等。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共同发起了建造SKA的倡议。2011年,中国等7国共同创建了国际SKA组织,该组织于2021年过渡为政府间国际组织——SKA天文台。中国担任SKA反射面天线工作包联盟主席国,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领衔工作包联盟。

    ⑥自1994年起,以国家天文台南仁东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射电天文学家,逐步形成了利用中国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建造30面200米口径的巨型反射面天线组成平方公里阵的“中国SKA方案”。2016年9月,以“中国SKA方案”为基础发展出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竣工。

    ⑦FAST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是北半球最灵敏的设备,可与位于南半球的SKA形成互补。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900余颗新脉冲星,在快速射电暴起源、引力波探测等领域产出一系列世界级成果。

    ⑧近期,FAST又发现了6个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的中性氢星系,这是人类迄今直接探测到的最远的一批中性氢星系。中性氢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对中性氢进行探测研究,对于理解暗物质、暗能量属性,解读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前,FAST已发现了4万多个中性氢星系样本。FAST正不断为世界天文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

    ⑨仰望星空,步履不停。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天眼”“世界巨眼”将为国际天文界持续探索宇宙带来更多新视角,为引领人类突破认知新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刊载于2024.5.13,有删减)

    (1)、【怎么写的·标题作用】文章以“探测宇宙的‘世界巨眼'”为题,有什么作用? 
    (2)、【怎么写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怎么写的·说明顺序】文章④⑤两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说明理由。
    (4)、【怎么写的·说明文语言】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近期,FAST又发现了6个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中性氢星系,这是人类迄今直接探测到的远的一批中性氢星系。

    (5)、新考法开放性试题【为什么写·拓展探究】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一谈科技发展的意义。

    【链接材料】“嫦娥”探月,“蛟龙”入海,“鸿雁”传讯……我国许多的“国之重器”都有一个“古老”的名字。这些命名源自古代先民的想象,如今已经通过科技变为现实。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干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将:扶,持,③傥:倘若。④遽:迅速。

    【丙】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孟子是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杜甫是(朝代)诗人。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实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B、益其所不能/ 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C、侍臣曰/予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D、数问卿辈谏争也/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3)、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丙】诗从远景的山河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花鸟、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 B、【丙】诗作者杜甫这年刚45岁,“白发”为虚写,极言其苍老之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C、【甲】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多警句,对后世有志之士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D、【乙】文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明君贤臣。在那样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四方臣服的治世,仍能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两文内容的相同点

    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都有忧患意识。

    表达方式不同

    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

    开头手法不同

    开头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居安思危。

    (5)、《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乙]文中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6)、结合【甲】【乙】两文观点,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 9、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人们常常寄情于大自然。南山的美好晚景让陶渊明流连忘返,他写下① “ , 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在《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② “ , 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早春花草图;而崔颢登黄鹤楼远眺,江面暮霭“日暮乡关何处是?③”(《黄鹤楼》)激发了他无限乡愁;杜甫以花、鸟设喻,表现了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忧思情感④(《春望》);李贺从声、色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⑤”(《雁门太守行》)。

  • 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A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____(不可一世 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③这种历经千年zhùB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文中A处加点字注音,给B处拼音写汉字。

    A.不 B.zhù就

    (2)、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3)、第②句横线处应选择恰当的词语是
    (4)、请将第④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
  • 11、写作;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⑴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请以“这一次,我进步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能够让我们变好的事,总是没有那么舒服,也没有那么容易坚持。但越是难以做到的事,越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也越能够锻炼一个人。真正的自律,并不是准备了多么详细的计划、有了多么齐全的运动装备、买了多少本新书……自律是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下。 

    作文要求:⑴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 12、专题学习活动;学校八年级准备在教室开展主题为“漫话中国文化习俗”的活动,请你参与,并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1)、下面是个同学搜集的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请你列出诗中的一种民俗活动,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种春节的习俗,写在下面横线上。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请给这次活动拟个有中国特色的主题。
    (3)、为了更好地推介这次活动,请你写一段话,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不少于30字)
  • 13、名著阅读
    (1)、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中的事件的一项是(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C、“温酒斩华雄”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2)、读书贵在质疑,小明读书时常常质疑,下面是他提的一个问题及提问原因。请你以《红岩》为例,仿照示例,分享你的质疑。

    小明读的名著:《朝花夕拾》

    他提出的问题:鲁迅先生对儿时所受的教育究竟持什么态度呢?

    提问的原因:我发现,一方面小鲁迅颇不自由,他在特别想看五会时,被父亲勒令背书,很痛苦;另一方面他又蛮自由 , 可以在三味书屋趁老师不备偷跑进后园游乐,很开心。

    你阅读的名著:《红岩》 

    你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原因:

  •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菌菇的前世今生

    ①苏轼在《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革》中写到“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诗中的黄耳菌是菌菇的一种。菌菇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南方地区习惯称之为“菌”,而北方人则喜欢叫“菇”。菌菇味道鲜美,惹人喜爱,那么菌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②菌菇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史蒂夫·邦纳维尔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们分析了7亿年前古代演示中的微观链,发现了古老的蘑菇,那是一株高达7米的“巨菇”。而菌菇可以作为食物的证据被牢牢地锁定在了白垩纪时期。2011年,来自南京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宁城和辽宁北票发现了两块奇特的隐翅虫化石。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在化石中首次发现了隐翅虫,更因为这类隐翅虫的食谱单一,它们只食蘑菇,这也成了食用菌繁衍史的有力证明。

    ③食用菌即可食用的大型真菌。通俗地讲,就是能够食用的,或者药食兼用的,以及可以作为药用的菌菇。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的菌菇约36000种,其中可供食用的仅有2000余种。2000年,我国相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我国可食用的菌菇大概有938种,其中一些菌菇还可以继续分为不同的品种。比如,牛肝菌就有233个不同的品种。

    ④我国关于可食用菌菇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前的《礼记·内则》。在《列子》中曾记载“朽壤之上,有菌芝者”,描述了菌菇的生存环境。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菌菇的国家之一。在南宋陈仁玉所著的《菌谱》、明代潘之恒所著的《广菌谱》、清代吴林所著的《吴菌谱》中,都有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记载。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栽培规模正在向工厂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

    ⑤菌菇非肉非菜,其鲜美的味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研究发现,让人类满足的美味来源主要有三个,即糖、蛋白质和胆固醇。其中,糖对应甜味,蛋白质对应鲜味,而胆固醇则对应油香味。菌菇不是肉,但其成分中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拥有丰富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蘑菇类似肉的柔嫩口感,则要归功于真菌多糖。真菌多糖是一种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⑥尽管菌菇很美味,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菌菇都能食用,其中许多品种的菌菇是含有毒素的。每年,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会有人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蘑菇中毒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建议大家一定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菌菇,更不要随意采摘野蘑菇来食用。

    (1)、文中依次从菌菇的出现时间、和菌菇的食用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菌菇的国家之一。

    (4)、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耕海人

    高方

    ①清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石雀滩被海浪声唤醒,初升的太阳在海天之间洒下缕缕金光。我在岸边见到船长老刘时,他正躬身推着一车鳀鱼装船,用作鱼食。车斗翻转的瞬间,银光闪闪的鳀鱼一股脑儿滑到甲板上。

    ②早就听说老刘是码头上的老渔把式,我提前约好了要跟他的渔船出海。待鱼食在甲板上高高堆起,老刘启动了马达。“出发喽!”他高喊一声。螺旋桨搅起层层浪花,渔船径直划开了蔚蓝色的海面。

    ③船行二十多分钟,我们到达了他工作的海洋牧场。海面上,许多圆形的网箱漂浮着,几米间隔开来,一个接一个铺向远方。

    ④船停稳后,两个渔工拿起铁铲,将甲板上堆成小山的鳀鱼铲起,再高高抛向网箱的上空。网箱里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吃食,搅得水花四溅。老刘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说:“老远听到船的突突声,这些鱼就知道开饭时间到了。”

    ⑤五万亩的海洋牧场上有近三百个这样的养殖网箱。每个网箱直径达四十米,深七米,里面养着不同的鱼,有鲈鱼、大黄鱼、加吉鱼、黑鲷鱼等。喂鱼,是老刘在海洋牧场的主要工作,牧场里养殖的鱼一天要吃掉三四吨鱼食。

    ⑥喂鱼的间隙,老刘感慨地念叨着:“我这一辈子啊,前二十年在捕鱼,后二十年在养鱼。”从他的讲述中,我知晓了石雀滩的一些往事——

    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是一片盛产鳗鱼的富庶海域,附近的渔民们以钓鳗鱼为生。钓鳗鱼需要用一种边缘挂满鱼钩的特制钓筐,渔船在半夜下海,清晨满载渔获返回岸边进行交易,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⑧然而,声势浩大的海捕盛况持续数年后,最终落寞收场。到本世纪初,海里的鱼越来越少,直至没了踪影。渔民为了生存,使用拖底网打捞海底的海参鲍鱼。那种网像搂草的耙子,把海草都耙光了,石雀滩变成了“荒漠”。

    ⑨许多村民卖掉渔船出去打工,可是倔强的老刘却不愿离开这片海。

    ⑩转机始于2007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石雀滩开工建设。工程招募当地渔民来做渔工,老刘便是其中之一。渔工们开始耕海为田,先是播撒海草种子,而后开着渔船投放人工鱼礁。大石块、混凝土构筑件和各类废旧船只被一一填入海底,作为鱼类栖息的房屋。

    ⑪海洋生物资源的聚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刘路过监测室时,总习惯去大屏幕前瞅一瞅,那里有海底摄像头传回来的画面。

    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画面里慢慢有了绿色的海草,礁石上出现贝壳类的生物。有一次,他看到一条黄鱼在水草里钻来钻去,激动地大喊:“有鱼了,有鱼了!”打了半辈子鱼的老刘,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⑬海洋生态环境慢慢恢复后,牧场开始用网箱养殖小鱼苗。那时码头还没建好,渔船没法靠岸。渔工们便穿着防水裤,肩扛一筐筐鱼食,蹚着海水送到船上。

    ⑭说起这段往事时,老刘的眼神里掠过一丝黯然:“头几年养的鱼苗太小了,适应性差。一旦生病,整箱鱼就全都翻了肚皮。”

    ⑮后来,海洋牧场开始购入成活率更高的鱼苗,放入养殖网箱饲养两三个月后就可以出售。那年,十万尾鱼苗从东海漂泊了三天三夜来到黄海安家。

    ⑯海上养鱼是一项风吹日晒的辛苦活。渔工们作业时,我看到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海上炙热的太阳直直照在他们的脸和胳膊上。他们不时抹一下下巴,把流成线的汗水甩到甲板上,说:“夏天喂一天鱼,晒爆皮都很正常。”

    ⑰近几年,南方网箱养殖商家以山东青岛、日照为中转站,“南鱼北养”的鱼苗在水温较低的北方海域长大,肉质更紧实、更鲜美,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老刘工作的海洋牧场,收益逐年攀升。

    ⑱跟着渔船在网箱周围走走停停,我发现海面上有很多钓鱼船往来穿梭。

    ⑲上有养殖网箱,下有人工鱼礁,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来,更多的野生鱼儿也来海洋牧场安家。

    ⑳那天,老刘的渔船直到黄昏时才返回岸边。他站在船头上,古铜色的脸庞被飞溅的浪花打湿,沟壑一般的皱纹愈发明显,眼睛望着更远的海面上,眼神平和坚毅

    ㉑我也放眼望去,夕阳下,水面荡漾着落日的光芒,海洋牧场在粼粼波光上星罗棋布般铺展——海洋荒漠变粮仓,无数的“老刘们”既是见证者,又是建设者,他们耕海牧渔,编织着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14日)有删改

    (1)、自古就有“耕田人”,而选文却以“耕海人”为题,有哪些作用? 
    (2)、关于石雀滩的往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3)、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社区征集评选“最美耕海人”宣传照片,小明是摄影爱好者,在阅读此文后想用镜头再现“最美耕海人”的画面,目前他有两个选择,分别是⑯和⑳段划线处,请你帮他选择最合适的一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最后一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 置 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 ,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 决 ,事又寝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河曲智叟笑而之曰 / 身已半入, 露尻尾 B、汝心之固,不可彻 /  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之 / 菊之爱,陶后鲜有 D、帝感其  /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2)、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4)、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愚公移山》一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导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5)、愚公移山,感动天帝;鲁公建园,最终搁浅。请写出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6)、两文中,愚公的妻子和鲁公的妻子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请结合下面句子,分析二位妻子关于事件态度的相同之处。

    ①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

  • 17、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①“”《黄鹤楼》中崔颢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②”《雁门太守行》表达出诗人李贺的报国之志;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③ , ④。”两句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古诗文中有志,我们从“,⑤ , ⑥ , ⑦ ”(《富贵不能淫》)中感受到孟子的气节和胸襟。古诗文中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 18、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新征程上,让我们坚持实干①笃____行,勇于攻坚克难。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A☐惟其笃行,才②mí____足珍贵。我们要在机遇面前甲____,在困难面前乙____,在风险面前丙____,以愚公移山的志气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真抓实干B☐埋头苦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1)、给选文①处横线上填拼音,②处横线上填上汉字。

    行     ②mí

    (2)、选文中甲乙丙三处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迎难而上       主动出击       积极应对 B、积极应对       迎难而上       主动出击 C、积极应对       主动出击       迎难而上 D、主动出击       迎难而上       积极应对
    (3)、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勇毅”“华章”的感情色彩都是赞扬肯定的。 B、成语“愚公移山”出自于《愚公移山》这篇古代的寓言故事。 C、“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持实干”短语类型相同。 D、选文画线句的主语是“斗争”。
    (4)、选文中A、B两处☐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 19、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帮助关心,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的体验与独特感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 20、根据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完成小题。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上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这些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为其制作“人物名片”。

    人物名片《朝花夕拾》

    人物:

    外貌:

    性格特点: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