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2、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2)、《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3)、《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4)、《答谢中书书》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是“”。
  • 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与朱元思书》吴均
    (1)、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通过写蝉和猿的叫声来衬托山林宁静的句子是“”。
    (2)、《与朱元思书》中侧面烘托江水清澈透明的静态美的句子是“”。
    (3)、《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江水碧绿清澈,我们同吴均共赏富春江“”(《与朱元思书》)的画卷。
    (5)、《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6)、《与朱元思书》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4、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三峡》郦道元
    (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之山的高峻险要的句子是“”。
    (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使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
    (4)、《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5)、《三峡》中为了渲染深秋三峡的凄冷萧瑟、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引用的渔者的歌词是“”。
  • 5、某古诗文学习社团定期组织线上交流活动,近期适逢社团成立一周年,管理员欲开展以“羁旅思乡”为主题的有奖竞答活动,下面是社团管理员公布的两道选题,请你作答。
    (1)、选题一:陕西商洛的牧护关镇秦岭山巅有一座韩愈祠,曾有清代商州县令为韩愈祠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雪拥蓝关一片冰心寒日月”,下联是“云横秦岭千秋浩气塞乾坤”。你知道这副对联化用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哪两句诗吗?
    (2)、选题二:宋代词人袁去华有两句词:“偷弹清泪寄烟波”“断肠落日千山暮”,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崔颢的《黄鹤楼》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两句表现游子悲苦心情的句子,请写出诗词中各自对应的句子。
  • 6、根据古诗文鉴赏方法鉴赏古诗文情感。

    方法

    诗文辑录

    鉴赏情感

    归类型

    欲为圣明除弊事,①!(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答案》)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贬谪类的诗文常常蕴含着作者强烈的人世情怀。

    读意象

    人有悲欢离合,③。[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

    露从今夜白,④。(杜甫《月夜忆合弟》)

    析技法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白《行路难(其一)》]

    运用典故能生动而含蓄地表明心志。

  • 7、小嘉想写一篇文章探究古诗词中作者流露的情感,以下是他拟写的分论点,请你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分论点

    论据

    作者及出处

    ①____

    A.②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但愿人长久,③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胸怀天下

    C.④____? ⑤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D.兴,百姓苦;⑥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积极进取

    E.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⑦_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F.汉文有道恩犹薄,⑧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1)、在表格①处拟写恰当的分论点。
    (2)、在②~⑧处填写对应句子。
    (3)、诗句C~F中有一个论据与分论点不对应,请找出,并为该分论点补写恰当的句子。
  • 8、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处境,但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陶渊明用“①?②”[《饮酒(其五)》]说明人只要始终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就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刘禹锡用“③ , ④”(《陋室铭》)说明只要自己品德高尚,便不觉得居室简陋;宋濂用“⑤ , ⑥”(《送东阳马生序》)表明自己一心追求学问就很快乐,因而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 9、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在陶渊明的“① , ②”[《饮酒(其五)》]中,一捧花,一座山,这种闲适惬意是风雅;在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在刘禹锡的“③ , ④”(《陋室铭》)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是风雅;在白居易 的“⑤ , ⑥”(《钱塘潮春行》)中,一片湖,一沙堤,这种心旷神怡也是风雅;在柳宗元的“回看天际中下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舟行云逐,悠逸恬淡,这种惬意亦是风雅。
  • 10、无论是杀敌报国,还是背井离乡,战争带给人们的愁绪从未削减。李益在夜里登上受降城远望,但见“① , 受降城外月如霜”,这片宁静下隐藏的是诗人置身边塞的孤独;岑参站在辕门外,看到“纷纷暮雪下辕门,②”的奇丽之景,心中也会为那些威武不屈的将士们摇旗呐喊;王维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觉得自己就像是“③ , ④”,那种漂泊不定的辛酸让人动容;战火愈演愈烈,家人的安危使杜甫魂牵梦绕,要知道“⑤ , ⑥”(《春望》),这弥足珍贵的家书没有送来,他又怎能安心?
  • 11、古诗词中关于战争的描写,虚实相生,精彩纷呈。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① , ②”两句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悲壮,战争的旷日持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③ , ④”两句,描写了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
  • 12、边塞诗不乏对战争及将士生活的描写。岑参的“① ,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着力刻画了边塞苦寒,将士生活的艰苦;李贺的“③ , ④”(《雁门太守行》)写出了将士们壮怀豪情以及苦战的场面:辛弃疾则用“⑤ ,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战斗的激烈场景;《木兰诗》中“⑦ , ⑧”两句,运用环境描写,侧面渲染出军旅生活的艰苦。
  • 13、故国难忘,只见满城烽烟归路远,“还我旧山河”是多少志士的泣血心声!文天祥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① , ②”(《过零丁洋》);杜甫看见国都已沦陷,残破不堪,春天到来也是满目凄然——③ ,  ④”(《春望》);朱敦儒盼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悲愤疾呼——“中原乱,⑤ , ⑥”。
  • 14、小嘉在学习“咏史怀古”类诗词作品时对资料进行了整理,请你帮忙把相关诗(词)句补充完整。

    古迹咏怀

    ①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幽州台:前不见古人,

     

    ③骊山: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怅怀古人

    ④曹操、刘备、孙权:。(《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⑤陈后主:。(《沧秦淮》)

     

    ⑥贾谊、屈原:?(《长沙过贾谊宅》)

    总结

    根据以上古诗词句的整理,我们发现:⑦

  • 15、班级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以画猜诗】根据画中的内容,选择相应的诗句。

    A.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活动二:诗词九宫格】根据表格中的汉字,各识别一句诗。

    (五言)

    (七言)【活动三:飞花令】

    (3)、写出含有“人”字的诗句。

    ,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王维《竹里馆》)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16、爱国忧民的情怀一直根植在仁人志士的骨子里。范仲淹登岳阳楼而作《岳阳楼记》,发出了“①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杜甫经历风雨而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显示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②”的博大胸襟;夏完淳兵败被俘而作《别云间》,彰显了“③ , 灵旗空际看”的战斗精神。
  • 17、古往今来,离别之时,总是让人百感交集。李白城外送别好友,不忍分离,连马儿也脚翾嘶鸣,“① , ②”(《送友人》);王勃送别宦海同僚,劝慰朋友,真挚的友情能克服空间阻隔,“③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雪中送友人回京,情深一片,友人已远去,只剩地上的马蹄印记,“⑤ ,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辞亲远游,难舍故土,用“⑦ , ⑧”(《渡荆门送别》)感怀家乡之水不远万里送“我”东行;诸葛亮将要出师北伐,以“⑨ , ⑩ , 不知所言”来表达对后主刘禅及蜀汉的一片忠心。
  • 18、每一个戍边将士燃烧的忠魂之中,既蕴藏着报国的铁血豪情,心底也缱绻着绕指柔情,借诗人之口,遣征人乡思。夜寒霜浓,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添愁绪,“① , 人不寐,②”;岑参赴任途中回望故都,泪湿青衫,吟诵道“③ , ④”(《逢入京使》);李益在芦笛声中听到了戍边将士的心声,感慨道“⑤ , ⑥”(《夜上受降城闻笛》)。

    想念一个人,有时会让人很幸福,有时也会让人很忧愁。李商隐于巴山苦雨之夜,畅想着来日“① , ②”的团聚;追求“窈窕淑女”的男子,因为求而不得而“③ , ④”,夜不能寐;李白想到王昌龄被贬自己却不能在身边安慰他,只能想象着“⑤ , ⑥”, 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关切;由于战乱,杜甫兄弟五人“⑦ , ⑧”(《月夜忆舍弟》),在这天各一方,不知生死的感叹中,又包含了诗人的几多担忧。

  • 19、故乡是生命中最深的牵挂,动身跋涉千里,心心念念的,还是那片故土。温庭筠商山早行,却梦回长安,“因思杜陵梦,①”;李白听春夜玉笛飞声吹奏《折杨柳》,心系故园,“②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身居塞外,只能在白露时节睹月思人,“③ , ④”(《月夜忆合弟》);韩愈朝奏夕贬,回望秦岭云遮雾锁,眼前蓝关大雪拥塞,不禁叩问乡关,“⑤?⑥”;崔颢登黄鹤楼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⑦?⑧”;李白渡荆门辞别故乡,家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为他送行,“⑨ , ⑯”;王湾北固山下再登客路,欲借归雁传递家书,“⑪?⑫”。
  • 20、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潼关》谭嗣同
    (1)、《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2)、《潼关》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潼关壮阔风景的诗句是“”。
上一页 178 179 180 181 1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