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独立作业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等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作业质量反馈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市揭阳真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训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1、游览运河风光
小冀乘船游览了大运河,听讲解员讲解大运河香河段形状为何像“如意”。其实,大运河香河段形状像“如意”并非偶然,而是古人治理北运河时的精心设计,采用保持弯环形状增加河流长度的方法,从而减缓河流的流速,这种形态设计不仅有利于航行,而且在“无意”中使香河段河道形态恰似一柄“如意”,寓意运水长流,美好吉祥。
请结合文段并观察上图,分析大运河香河段设计形状像“如意”的好处。
-
2、品尝河北美食
香河肉饼是廊坊市香河县特产,特点是皮薄、肉厚、油香。“好香!好吃!好手艺!”小冀不禁夸赞:“张师傅不仅是个美食家,还是个音乐家。”只见张师傅手拿擀面杖一边敲打一边擀面饼,随着擀面杖有节奏的挥舞,一张圆而薄的肉饼诞生了。张师傅手持擀面杖将肉饼抛入铛中,油温渐热,面色由浅入深出现均匀的饼花,这样做出来的肉饼从表面上看,面皮儿呈半透明状,能看到饼里的肉馅,切开来,薄皮儿和肉馅均匀地分成三层,颜色焦黄、外酥里里嫩、香醇可口。
(1)、请你为香河肉饼拟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15个字)(2)、文段中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
3、观赏中幡表演
在香河大运河中心码头,小冀兴趣(àng rán)地欣赏了非遗中幡表演,中幡(安头屯中幡)是廊坊市香河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表演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安头屯中幡 A (起源/来源)于隋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甲】展示了廊坊深厚的文化底蕴,【乙】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粗而长且配有多种彩饰的幡竿,在舞者的手中花样迭出,时而像游龙出水,时而像凤凰展翅,时而又像参禅礼佛。它高高在上,一会儿动,一会儿静,竿上彩旗猎猎、铜铃声声,伴随着大气雄浑的鼓点,就像一支战斗胜利的队伍,煞是威风。表演者技艺(xián shú),旗手耍弄幡旗, B (显示/彰显)武勇与智慧。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àng rán) ②(xián shú)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 B、因为 所以 C、不仅 也 D、无论 都(3)、从文段中A、B两处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处。A: B:
-
4、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向我奔来万物都生长……”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那么一束光,让自己被温暖,被照亮。那束光,可以是一个人、一棵树、一只宠物、一件物品……
请以“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
5、阅读《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他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文章④—⑥段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我“推”到学校住读。
①
第二次:②
痛苦
第三次:母亲把给我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③
(2)、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3)、文章说“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AI+教育”的各种应用场景纷纷落地校园:外语课上,“数字翻译”会实时切换各种语言进行教学并为学生发音打分;数学课上,智能分析系统能根据试卷上的解题步骤快速分析学生的知识短板;体育课上,智能机器人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体能测试,提供运动数据的综合分析……AI走进日常课堂,成为老师传道授业的得力助手,为传统教育带来全新体验。
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课堂体验和学习效率,还让教育普惠更多人,助力解决教育事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教育部举办的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专项行动暨“扩优提质年”启动仪式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展示了一节“智慧课堂”。课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不只有北京本地的学生,还有该校兰州分校的学生。他们虽然远隔千里,但在智能技术的帮助下,犹如同处一间教室,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借助智能化系统,学生们在“智慧课堂”中可以跨越山海,接受同样的教育。
(取材于《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上,大有可为。2024年2月26日,首部由我国自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制作的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于CCTV-1综合频道播出,反响热烈。
②《千秋诗颂》节目创作团队以大量国画、古诗词为训练素材,与AI大模型“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进行沟通。经历了无数次艺术创作语言和代码语言的碰撞后,AI大模型具备了独特的中国审美能力。它能够准确理解“国风、唐代、写意、工笔画”等传统文化词汇,生成工笔、水墨等国画风格的美术素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诗词的意境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千秋诗颂》再现了中国古诗词中的人物造型、场景和道具,使中华古典诗词与现代视听艺术完美结合。
③据悉,它的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版本也在总台CGTN正式上线发布,并同步在德国、意大利、巴西等国10余家主流媒体播出,海外受众近1亿。
(取材于央广网、《科技日报》)
材料三
①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界设备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与人机混合智能的前沿技术。脑机接口可分为运动型(输出型)和感觉型(输入型)两种。
②运动型脑机接口,简单来说,是通过思维来驱动机器。也就是说,当人要做某个动作时,计算机通过对其脑电信号进行【甲】、处理和【乙】来帮助他控制外部机械。例如,清华大学与宣武医院团队成功进行的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让一名四肢瘫痪14年的高位截瘫患者通过“意念”驱动手套外骨骼,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感觉型脑机接口,是大脑通过感觉神经读取外界电信号来重建感觉功能。例如,对于存在听觉损伤的患者,在其耳部植入小型传声器,将传声器采集到的声音信息通过嵌入听神经的电极传入脑内(人工耳蜗),就可以达到恢复听力的效果。
③脑机接口高效稳定地运行,离不开人工智能的保驾护航。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脑机接口提高系统读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实时处理和分析所获得的丰富信息,加快脑机接口的处理速度,使人机交流更快、更有效。
(取材于学习强国、《上海医学》《康复学报》)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AI+教育”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B、人工智能助力“智慧课堂”,不同地域的学生能跨越山海,接受同样的教育。 C、“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具有中国审美能力,能最大限度创新诗词的意境美。 D、脑机接口技术给高位截瘫患者和听觉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根据图1信息,在材料三的【甲】【乙】两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每空限2个字)(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有①、 ②和③。(每空不超过8个字) -
7、班级开展“困境与突围”专题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围绕专题,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和你的认识,准备一段发言。(100字左右)
-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节选自苏轼《游沙湖》)
注:①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往相田/独往湖心亭看雪 B、疾愈/不以疾也 C、晓雾将歇/休将白发唱黄鸡 D、善医而聋/剧饮而归(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以 纸 画 字 书 不 数 字 辄 深 了 人 意
(3)、作家梁衡曾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在甲乙两文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9、阅读《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①花草埋幽径,晋代②衣冠③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④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②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③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④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1)、两首诗都有写景的佳句。请你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呈现的画面。(2)、两首诗都写到了“愁”,但“愁”的内涵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
10、漫步于古诗文的殿堂,我们可欣赏“庭中有奇树,(1)”的庭院春景,“树树皆秋色,(2)”的山野秋景:可感受“清初霜旦,(3)”的清晨之景,“夕日欲颓,(4)”的黄昏之景;也能领略“乱花渐欲迷人眼 , ”的江南美景,“(6) , 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景;在“(7)?松柏有本性”中,我们看到刘桢借松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在“(8) , 寄身于草野”中,我们体会到曹植对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当人生遭遇挫折困顿,我们可以用古诗中的“ , ”来勉励自己,振奋精神。(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
11、初二年级11月墙报的主题是“拼搏·梦想”,墙报小组的同学在巴黎奥运会的资料中寻找素材。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奥运会,中国新一代青年凭借勇气、毅力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在多个项目中接连收获惊喜,不断创造历史,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郑钦文女单网球荣耀登顶;游泳界的新秀潘展乐以惊人的速度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创造了历史;18岁的小将邓雅文横空出世 , 凭借娴熟的技术将金牌收入囊中;历经40年的奋斗和等待,中国花样游泳队终于在巴黎迎来绽放时刻。
团结协作、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自强不息 , 这些精神品质在运动员们身上展现得入木三分。他们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更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巴黎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奥运精神永不落幕,激励着无数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为了理解“新秀”的意思,有同学查阅词典,找到“秀”字的六个解释:①植物抽穗开花;②凸出,高出;③清秀;④聪明;⑤优异;⑥优异的人才。请你帮他解释“新秀”在此处的意思。(2)、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 B、横空出世 C、自强不息 D、入木三分(3)、以下是墙报小组的同学合作撰写的赞美运动员的句子,请你从中选择两句组成一副对联,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①好健儿奋写体坛新史 ②历艰辛战强手国威震
③众英杰威振民族雄风 ④健儿驰骋世界英名扬
上联:下联:
-
12、金秋十月,学校举办了盛大的秋季运动会。年级宣传部的同学采集赛场上的新闻,准备编辑一份运动会特刊。下面是两篇新闻特写的节选,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他手持实心球,缓缓走向起点。他抬手的一瞬间,场内场外的观众都屏息liǎn( )声,翘首以待。
只见他两脚前后叉立,双手持球手腕后翻,将球置于额头右斜上方,他的身体仿佛弓弦被缓缓拉紧,实心球化作弹弓上的石头蓄势待发。然后,右脚奋力蹬地,腰部、腹部、手部肌肉同时向前发力。
沉甸甸的实心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观众和选手的目光紧紧追随。随着一声闷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一声惊叹——这凝结着辛勤汗水和热切盼望的球,最终完美地落在了12米线上。
“太棒了!”观众席中发出一声惊呼。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乙】
“预备——”,她将上身下压,呈起跑姿势,犹如居高临下的狼王。随着发令枪“砰”地一声响,她疾驰而出,快如闪电。跑道上,她步伐矫健,身姿轻yíng( ),像在风中穿梭的猎豹。向前!向前!向前!她的双腿似滚滚车轮般转动,看得观众眼花缭乱,看得对手胆战心惊。每一次大幅度的摆臂都凝聚着对胜利的渴望【 】每一次沉稳的呼吸都向世界宣告她已胜券在握。尽管强手如林,她的眼里只有终点。
(1)、将文段中拼音对应的汉字依次书写在田字格里。(2)、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qiào liáo B、qiào liào C、qiáo liáo D、qiáo liào(3)、在文段【乙】的【 】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4)、下面画线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实心球化作弹弓上的石头蓄势待发。 B、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C、她将上身下压,呈起跑姿势,犹如居高临下的狼王。 D、每一次沉稳的呼吸都向世界宣告她已胜券在握。 -
13、写作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的第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还会有很多的人在你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七年级拟编辑“再见2023,你好2024”的寒假专刊,请你在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参与投稿。
任务一: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请以“______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成长经历。
任务二: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曾在某些时刻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以前进的力量和勇气。请你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选择其中一位给他/她写封信,表达你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4、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A骂道:“这个好打的劣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
(1)、选文中的A是《西游记》中哪一人物?选文刻画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2)、下列出自《西游记》的情节,与A无关的一项是( )A、车迟国斗法 B、三打白骨精 C、误打破玻璃盏 D、智取红孩儿 -
15、那妖王道:“这猴儿是也不知我的姓名,故来冒犯仙山。此处唤做小西天,因我修行,得了正果,天赐与我的宝阁珍楼。我名乃是黄眉老佛,这里人不知,但称我为黄眉大王、黄眉爷爷。一向久知你往西去,有些手段,故此设象显能,诱你师父进来,要和你打个赌赛。如若斗得过我,饶你师徒,让汝等成个正果;如若不能,将汝等打死,等我去见如来取经,果正中华也。”(1)、唐僧师徒是如何被黄眉怪俘获的?(2)、孙悟空是在谁的帮助下,如何收服了黄眉怪的?
-
1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 , 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静静地坐在家门口
A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B
(2)、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角度)
(4)、本文题为《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题目的好处。 -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① , 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②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选自《小豆棚》,有删改)】
【注】①秋祭:秋季的祭祀。②旬日:十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屠暴起 暴: (2)止增笑耳 止:
(3)鹿稍长,甚驯 甚: (4)至暮必归 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是夜鹿去,遂不归。
(3)、“鹿亦有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小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你从《鹿亦有知》这则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
1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由眼前的情景而产生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白居易由在邯郸客栈中过节的情景而产生想象。(用诗句回答)(2)、两诗中,李商隐和白居易虽所处的时间、环境有所不同,但都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之情。(3)、《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能换成“填”吗?说说你的理由。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刘禹锡屡遭贬谪,借“ , ”[《秋词》(其一)]抒发豪壮的情怀;李商隐羁旅巴蜀,道出了“ , ”(《夜雨寄北》)的未来期许;马致远漂泊异乡,流露出“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的无限哀愁;谭嗣同途经潼关,借“ ,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表现了昂扬的少年意气。
-
20、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级计划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筹备活动。(1)、下面是小语同学对班级50名同学的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20字左右)
名著
阅读情况
没读
只读序言
读了部分
重点选读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
8
3
20
6
6
7
《西游记》
2
1
28
4
8
7
(2)、下图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如果让你选择一幅贴在本班的文化墙上,你会选择哪一幅?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