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B、经过漫长的进化,两栖类比爬行类更适于陆地生活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复杂到简单
-
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不属于接种的是( )A、将配置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 B、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C、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D、打开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5~10 分钟
-
3、下列实验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步骤
A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必须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待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C
观察青霉
只有用碘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孢子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将叶片直接放在清水中进行脱色
A、A B、B C、C D、D -
4、科研人员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了新型细菌——天宫尼尔菌。下列关于天宫尼尔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病毒的结构相同 B、没有DNA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靠荚膜进行生殖
-
5、制作馒头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甲烷菌
-
6、下列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 B、线虫动物——身体分节 C、软体动物——体表有外骨骼 D、节肢动物——体表有贝壳
-
7、图为眼球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能够折射光线、发生曲度变化的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8、将选项中的内容依次与图中①、②、③对应,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脑、脑干 B、呼吸系统、呼吸道、鼻 C、泌尿系统、肾小球、肾脏 D、消化系统、消化道、胃 -
9、营养物质中既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又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脂肪 C、无机盐 D、蛋白质
-
10、下列关于病因与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维生素A 易患坏血病 B、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侏儒症 D、胰岛素分泌过少可导致糖尿病
-
11、一般采用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的措施降低粮库中氧含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抑制(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
12、人的生殖过程中,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
13、图为“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显微镜下的物像。下列关于该实验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A、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缓慢切割 B、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切片 C、①是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 D、②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
14、图甲为“观察草履虫”实验中显微镜下的物像,图乙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观察到的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 B、图甲中棉花纤维是为了加速草履虫运动 C、草履虫靠图乙中①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D、草履虫通过图乙中的②进行呼吸
-
15、细胞中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
16、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后,其中的乳糖被转化为乳酸,使牛奶更易于消化,并赋予其酸甜风味。发酵后的牛奶营养成分与鲜奶基本相同,但更利于人体吸收利用,是一种高营养食品。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步骤如下:
①将600mL新鲜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沸水中煮3分钟,冷却后分别倒入200mL 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3个小碗用保鲜膜密封,分别置于15℃、35℃、55℃的恒温箱中培养;
④10小时后,分别从3个小碗中取样检测其酸度,并记录。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活动探究的问题是:对乳酸菌发酵有什么影响?(2)、用保鲜膜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环境。(3)、步骤①中,牛奶煮沸的目的是 , 冷却至常温,再加入适量酸奶的目的是避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4)、为了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可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更加直观的。(5)、在超市的酸奶包装袋上写有“若发生胀袋或破损,请勿食用”的提示。酸奶胀袋可能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填“二氧化碳”或“氧气”)造成的。 -
17、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5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答问题。(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2)、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图一中甲、乙和丙等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非生物因素中的。(3)、图二食物网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鲨鱼和乌贼 的关系是 。(4)、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5)、核污水排放后,图二中身体内含核物质最少的生物是。
-
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鹰作为顶级消费者,可能会降低黄雀的数量,进而影响螳螂和蝉的种群动态,甚至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资料二 “稻—鱼——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养鸭。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
(1)、资料一中,鹰的迁入,短时间内会导致该树林中的数量增加;长期看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能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2)、资料二中“稻——鱼——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鱼和鸭可以帮助控制稻田中的 , 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鱼和鸭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可被者(如细菌和真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再供植物吸收利用,大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填“物质”或“能量”)循环。 -
19、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知识。请回答问题。(1)、 “溪水长流门前绕,鲶鱼戏水洞边逢”,鲶鱼属于鱼类,请列举它的一个主要特征。(2)、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蛱蝶和蜻蜓的体表都包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动物。(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的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属于两栖动物。(4)、“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啄木鸟的喙具有尖利的特点,与其食性相适应。啄木鸟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 , 适于飞行。(5)、“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 , 它无根、茎和叶的分化,是检测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生物。(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树的种子裸露,外无果皮包被,属于植物。
-
20、一种新上市的杀虫剂在使用初期,对某种害虫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这种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增加,该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数量也逐渐增多。如图为使用两种杀虫剂(I、II)时,蟑螂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a~b段、c~d段蟑螂数量下降,说明选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杀虫剂对蟑螂的选择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2)、b、d点不为0是因为蟑螂在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变异现象。群体中抗药性和不抗药性的个体通过激烈的 , 少数抗药性强的(填“有利”或“不利”)变异个体得以生存。(3)、b~c段、d~e段上升是因为具有抗药性的蟑螂能环境而不断繁殖的结果。(4)、上述现象符合达尔文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