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荣怀小学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1、读句子,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1)、他绷着脸,用力将松弛的琴弦绷紧,准备调试出完美的音色。(2)、在隆重的庆典现场,礼炮“轰隆”作响,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共同见证这一盛大时刻。
-
2、选出每组中的错误读音,并改正。(1)、逶迤(wěi) 磅礴(páng) 瞻仰(zhān) 副手(fù)(2)、崎岖(qí) 山涧(jiān) 擎着(qíng) 不屈(qū)(3)、岷山(mǐn) 旗帜(zhì) 抡起(lūn) 沸水(fèi)(4)、屹立(yì) 贵宾(bīng) 贯穿(guàn) 手榴弹(liú)
-
3、旅行所见所感小全坐船游览长江的时候,看到湍急奔腾的江水,想到了下面这首诗,请你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早发白帝城
____,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
(1)、请你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补充诗句: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从出发,到去。(3)、“”与“”形成对比,写出了诗人行船的速度很快。 -
4、【打卡海滩】小真分享了她画笔下的海滩,请你根据开头写一段话,帮她介绍一下海滩景象。

海滩上真热闹!
-
5、小美分享了在海洋馆中的见闻,读一读,完成练习。
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海洋馆,看到水底的海参懒洋洋地趴在绿油油的水草上,海龟慢腾腾地在沙石上悠闲地散步……
(1)、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很有画面感,这种形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吧!(2)、读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写一写。 -
6、小全分享了在集市上的见闻,请你帮他补全内容。
集市上的物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大枣红得像小灯笼 , 哈密瓜甜得像蜜一样 , 羊肉串香得……我们购买了好多特产,虽然累得 , 但心里却开心极了。
-
7、参加“与爱同行”征文活动,分享爱的感受,传递爱的温暖。
“与爱同行”征稿启事
围绕“与爱同行”主题实践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稿件。
内容: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它像阳光,像雨露,像微风……从小到大,你的生活中一定充满了爱,既有你对自然万物、家人朋友、家乡祖国的爱,也有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对你的爱。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或者选择你最喜爱的一个物品、一处风景……记录生活中的爱,分享你对“爱”的体验。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分段叙述,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校园文学社
9月16日
-
8、感受月光中流淌着的深沉母爱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下的母亲(节选)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其实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③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④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天上的月亮真大,公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
⑤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将一捆又一捆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⑥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麦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⑦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里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⑧[甲]我哭了。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⑨[乙]我哭了 , 号啕大哭。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等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
⑩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不回头。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静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⑪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本文作者何君华,选入时有改动)
(1)、梳理文章的线索及主要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2)、同学们对甲乙两处的“哭”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
甲处“我”哭,是因为。
乙处“我”“号啕大哭”,表明“我”内心充满的情感,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⑤自然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从中选择一个场景,说说这段场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下列对作者以“月光下的母亲”为题的用意说法不恰当的是( )。A、设置悬念“母亲在月光下做什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突出了母亲的辛劳,歌颂了母亲勤劳、坚韧的美好形象 C、母亲与月光相融,充满美好,表达了“我”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D、突出母亲的不易,体现母亲在月光下劳动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升华了主题(5)、有的同学认为:“我”既然看到了母亲在月光下脱麦粒,就应该帮母亲干活儿,减轻母亲的负担,而不应该连夜返校。请结合对第⑨⑪自然段的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
9、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讯息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体育运动会设置了很多项目 , 如花炮、珍珠球、独竹漂、射弩、攀椰竞速等 , 共18个竞赛项目和170个表演项目。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35个代表团共1万多人参加,其中运动员约7000人。在本届运动会上,各族运动员展现了超越自我的信念。他们乐观向上的风貌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个体化呈现,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一砖一瓦。
材料二:户外运动在各地兴起,户外运动模式有很多种。例如,“户外+健身”,锻炼耐力,强健体魄,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户外+社交”,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户外+亲子游”,找到户外“遛娃”的好去处。

材料三:昆明长虫山又名蛇山,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龙泉镇,其山势蜿蜒,犹如一条巨蟒盘旋在昆明之北。因山似蛇而得名“长虫”。它独特的溶岩地貌、开阔的视野,吸引了众多游人定期或不定期地来这里登高览胜。这不仅是一项特殊的户外运动,更是游人对长虫山的一种挚爱。
中午,爬到长虫山顶,站在山顶看云,云在城区上空悠悠飘荡,或在山峦处厚重地聚集。傍晚,眺望沐浴在夕阳下的整个昆明城,看着霞光消散、万家灯火逐一点亮,真是别有一番意境。落日的余晖覆盖了整座城市,一整天的疲劳也在绝美的落日中逐渐消散。
(1)、阅读上面的材料,判断下列说法。①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户外运动。
②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参加人数中,运动员有1万多人。
③户外运动在各地兴起,运动模式一共有三种。
(2)、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了。(3)、小全想了解户外运动的相关数据,他应该关注材料 , 从材料中可以发现。(4)、材料三中第2自然段描绘了两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画起名字。图画一: 图画二:
(5)、请你添加表示动态、静态描写的语句,适当补充说明,把下面的画面写具体。天空上飘着白云。 -
10、故事,让生活充满阳光根据要求,完成与民间故事有关的练习。(1)、下列关于民间故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故事大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B、民间故事只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没有民间故事 C、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因而相同的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 D、民间故事不仅有动人的情节,还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如机智的徐文长、聪慧的巧姑(2)、读诗句,写出其中包含的民间故事。
①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②孟姜一哭长城崩,谁谓土石终无情。 《》
③相思成疾魂归去,化作蝴蝶双飞来。 《》
-
11、生活是文化的土壤,热爱生活会让文化不断地生长请你把课上积累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起来。(1)、热爱生活,惜时间千金难买时间何其宝贵,既然留不住,不如珍惜。正如葛洪所说:“不饱食以终日,。”不要虚度光阴,等到头发花白时再追悔莫及,正如岳飞的告诫:“莫等闲, , 。”(2)、热爱生活,懂盛世来之不易多少代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积极进取,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我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
12、只要微笑面对,生活就充满诗意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完成练习。(1)、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还可以把书籍比喻成什么,仿照例句写一写)(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生活中的某个事物的特点)
-
1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②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③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阅读方法。
④泛读可以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
⑤阅读与课堂学习联系不大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也可用泛读法。A、③②⑤①④ B、④②⑤①③ C、③⑤①④② D、③①⑤④② -
1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哪一项?( )A、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B、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一会儿便爬得高了。
-
15、品读句子,感受生活中的语言之美按要求选一选。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是哪一项?( )A、西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每当微风轻轻吹过,那些金黄色的叶子就像一群群金黄色的蝴蝶,在秋风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C、秋菊傲然怒放,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洁白如玉……仿佛一群群婀娜多姿的仙女。 D、阳光轻轻抚摸着小溪,小溪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偶尔遇到一块大石头,一股水流便分道扬镳了。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小狐狸畏首畏尾 , 期待着那块肉从乌鸦的嘴里掉下来。 B、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C、她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眼欲穿 , 期盼儿子能够平安回来。 D、李明直言不讳 , 明确指出了王红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17、下面这段话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____每个人都曾被生活捉弄,____我们依然选择努力地活着,做自己生活中的英雄。有人说,____悲伤能被看见,它____会愈合得更快。的确,生活只能往前走,____把内心的负能量统统抛之脑后,忙起来时,____会发现一切都是向前的。
A、因为 所以 假如 就 只要 就 B、尽管 但 如果 就 不仅 还 C、因为 所以 宁可 也不 如果 就 D、尽管 但 如果 就 只要 就 -
1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厌 相看两不厌 B、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C、花落知多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称谓
-
19、活动开始,校长进行致辞下面是校长致辞中的开头部分,读一读,完成练习。
“一花一鸟总关情”。看,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白鹭好像jìng xiá____中的图画;秋天果园里鲜红嫩绿的果实,让人心生ài mù____。留心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中还有长着líng lóng____小面孔的sōng shǔ____,有“两条腿的动物里面奔跑的世界冠军”鸵鸟,有让人的眼睛应接不暇的“鸟的天堂”,有悄没声儿地溜进屋子里,出现在穿衣镜上的月亮,还有香飘十里的guì huā____……这些虽然不是稀罕的事物,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好。
(1)、读上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2)、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冠军(guān guàn) 悄没声儿(qiāo qiǎo) 应接不暇(jiá xi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语段中加点的“稀罕”意思不同的是哪一项?( )A、父亲糊的万花筒,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的玩具,我十分珍惜。 B、骆驼在南方是稀罕的动物。 C、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每一件都是稀罕而珍贵的文物。 D、钱学森不稀罕国外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4)、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20、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一: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航天员桂海潮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登上太空,实现了飞天梦;世运会在成都顺利召开,运动员们通过拼搏实现了自己的奖牌梦……看着他们实现梦想的一个个场景,我们不禁思索:我的梦想是什么?也许,此时你已经在脑海里憧憬着实现梦想了,请你写下来吧。大胆想象,可以参考下边的词云图;注意分段叙述,突出重点,题目自拟。

题目二:随着时光的推移,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乘着时光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校园,你也许会看到许多不一样的场景。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以“二十年后的学校”为话题写一写,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