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位同学在班级“图书漂流“活动中写了下列书评,他评论的图书是( )
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流落荒岛后的种种际遇。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成长,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二十八年,主人公凭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
A、《骑鹅旅行记》 B、《海底两万里》 C、《鲁滨逊漂流记》 D、《汤姆·索亚历险记》 -
2、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阅读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沈从文《腊八粥》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老舍《北京的春节》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冰心《腊八粥》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莫言《过去的年》
我曾经十分向往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
A、以上四个片段都描写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和味道。 B、老舍和冰心同样都写熬腊八粥,但冰心的笔下更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怀念。 C、莫言和沈从文都写出了等待吃腊八粥时的那份期待和向往。 D、四位名家都是通过描写腊八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
3、下面语段中的风俗美食与寓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过年时,年夜饭的餐桌上少不了美味的鱼,人们取其____之意,表达美好期许。有的家庭还会摆上一盘年糕,寓意____。汤圆也是春节期间必备的美食,寓意____。元宝状的饺子是人们的最爱,它象征着____。
A、招财进宝 团团圆圆 年年有余 步步高升 B、团团圆圆 招财进宝 步步高升 年年有余 C、步步高升 年年有余 招财进宝 团团圆圆 D、年年有余 步步高升 团团圆圆 招财进宝 -
4、根据句子的意思,横线上填入的与画线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 , 八达岭长城____,南锣鼓巷____,什刹海____。
A、摩肩接踵 人烟稀少 人潮汹涌 B、熙熙攘攘 人潮汹涌 寥寥无几 C、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D、人迹罕至 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
5、小丽在读后感中写道:“矢志不yú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根据字典中的释义,“yú“字应该是( )A、愉(yú):喜欢,快乐:~悦|欢~。 B、逾(yú):❶越过,超过:~期。❷文言副词,更,越发:~甚。 C、瑜(yú):❶美玉。❷玉石的光彩。喻优点:瑕不掩~。 D、渝(yú):❶变(多指感情或态度):始终不~。❷重庆市的别称:成~铁路。
-
6、下列汉字的书写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弗“字共有五笔。 B、“锤“字的第八笔是“1“. C、“盈“的第三笔是“撇“。 D、书写“迁“时,先写“千“,再写“辶“。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贩(fàn) 间断(jiān) 徘徊(huái) 万象更新(gēng) B、倾覆(qīng) 拨弄(bō) 不禁(jìn) 翻箱倒柜(dǎo) C、挽回(wǎn) 依偎(wēi) 剥削(xuē) 焉知非福(yān) D、处境(chù) 彻底(chè) 强劲(jìng) 重见天日(chóng)
-
8、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读经典诗文、学国画书法、过传统节日,参加民俗活动、欣赏民族建筑、弘扬中华美德……只要你留心生活,传统文化就在你身边。请结合你的经历,选择一项内容,写写你对传统文化最深刻的记忆吧。
注意:①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或感受。②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③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与你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
9、群文阅读。
选段一:过年(节选)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 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选自《过年》,有删改)
选段二:北平的秋(节选)
中秋前后是北平天气最好的时候。这时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儿,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户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中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选段三:端午(节选)
北京的端午节是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选自《赵子曰》,有删改)
(1)、三个选段写了三个节日的不同习俗,请你根据选段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节日
春节
中秋节
端午节
习俗
玩兔儿爷、吃月饼、赏月亮、送节礼
(2)、(课本变式题·要素)阅读选段二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⑴本段中,作者描写各种各样的水果时,详写了哪些水果?略写了哪些水果?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⑵本段中,作者是怎样详写主要部分的?( )(多选)
A.列举并着重描写北平特有的水果。
B.从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展开描写。
C.列举丰富多样的品种,突出水果的种类繁多。
(3)、三个选段描写了不同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都表达了作者对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独特情感体验。 B、都围绕选段的第一句话,展开对节日习俗的介绍。 C、从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以及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4)、(课本变式题)这三个选段都出自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特色鲜明,请你简单说一说这三个选段的语言特点。 -
10、阅读与理解。
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画横线部分是一段精彩的____描写,写出了八儿____,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品读画横线的句子,在批注框中把批注补充完整。(2)、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花生当作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3)、(课本变式题·要素)选文主要写了八儿的情景,结合课文内容,这部分是(填“详写”或“略写”),这样安排的用意是。(4)、(课本变式题·要素)想一想:你喜欢的食物有哪些?参考课文对腊八粥的描写,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下图仅供参考)。 -
11、(新情境)记者在街头采访市民对直播带货的看法,刚好问到你,你会怎么说?
直播带货是一种通过网络平台售卖产品的销售方式。
(1)、回答前,先打个腹稿,可以先讲 , 再讲 , 最后重点讲。(填序号)A.直播带货存在问题
B.直播带货的好处
C.平台要加强管理,让直播带货更好地服务大众
(2)、根据腹稿,有条理地发言:
-
12、(新题型)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很多习俗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请根据所学知识和课外积累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
1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长歌行》中“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知识。(2)、(课本变式题·要素)《北京的春节》全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其中重点写了、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这几天。(3)、本单元,我们品读了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的古诗。“日暮汉宫传蜡烛,”,那是皇帝对王公贵族们格外的恩宠;“ , 脉脉不得语”,那是牛郎与织女相知相爱却又被迫分离的无奈;“今夜 , 不知”,那是诗人道出的绵绵思友之情。我还知道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 。”
-
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例: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①我发现加点的字词都表达了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
②我也能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星期天,小亮和妈妈一起去水上公园游玩。回家后,爸爸问他见到了什么。小亮说:“公园里的游客摩肩接踵 , 花的颜色 , 游玩的项目 , 商店里的工艺品。”
(3)、(课本变式题)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白嘴吃”是江浙一带的方言。联系语境可以猜想“白嘴吃”的意思是 , 可见端午的鸭蛋。结合《北京的春节》中老舍的“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在文章中引用方言词的好处是。 -
1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1)、把词语补充完整。
悬灯彩
万更新
截不同
开山祖
随心所
两三刀
能歌善
堂大笑
(2)、上面描写“笑”的词语是 , 这样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3)、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可以地遨游。(选词填空)(4)、通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孩子的世界观与成人的世界观。(选词填空) -
1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彩会 燃放 浓稠 色如翡翠 B、褐色 王侯 杂绊儿 行善积德 C、骆驼 彼此 摆摊儿 师传身授 D、染缸 鞭炮 沸滕 独出心栽
-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榛子(zhēn) 汤匙(shí) 掺和(cān) 道观(guān) B、分外(fèn) 唾沫(tuò) 正月(zhēng) 挑拣(jiǎn) C、炽热(chì) 僧人(sēn) 演绎(yì) 娴熟(xián) D、五侯(hóu) 黄焖鸡(mēn) 札记(zhá) 机杼(shū)
-
18、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老北京小吃真是令人垂涎欲滴。沈从文认为小时候喝là bā zhōu是一件大事;胡同里的羊肉“外焦里嫩,油而不nì”;小fàn觉得外省的油条,“虚泡囊
zhǒng , 不够味”;老北京人都爱喝nóng chóu的豆汁;据说,正阳楼的螃蟹买进之后要在大gāng里养好几天,每天浇以鸡蛋白,那味道美极了。
-
19、活动四 动笔书写,记录成长经历。童年趣事分享会结束了,感受过大家的多彩童年,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酸甜苦辣的故事。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许许多多让你难忘的事吧!请以“成长的快乐“为题,选择一件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记叙它带给你的成长和感受。
要求:①内容生动,语句通顺。②叙事有条理,把重点部分写具体。③抒发真情实感。④不少于450字。
-
20、活动三 品读美文,体味夏日童年。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请你来读一读。
七月瓜事
马亚伟
①晨光熹微,清凉的风把田野吹成一块抖动的绿绸缎。空气里都是草木的清香之气,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家乡的田野上,千百亩瓜田绵延而去,成为一道碧绿的风景。
②记得在麦田抢收麦子的时候,父亲总是特别焦急,劳动的节奏就像快镜头一样。而在瓜园劳动的时候,他的节奏放慢了许多,真的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呢。
③每年放了暑假,我和妹妹的任务就是在瓜园看瓜。在我记忆中,七月瓜事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搭瓜棚。
④西瓜成熟的时候,瓜园里的瓜棚就会一个一个冒出来,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其实,家乡人搭瓜棚的目的并不在于防偷瓜贼。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种西瓜,防谁呢?那个年代,瓜棚的意义就像门锁一样,“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对小孩子来说,搭瓜棚就像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是大人为孩子搭建的一个有故事的城堡。
⑤父亲找来木板、草席、木棍和塑料布,开始搭瓜棚了。母亲给他打下手,我和妹妹也在旁边帮忙。搭瓜棚的过程很有趣,把准备好的木板和木棍一点点拼装组合起来,就像鸟儿垒窝一样,最终搭成一个结实的小屋。瓜棚虽然简陋,却很实用,不仅能够遮阳,还禁得住风吹雨打。搭瓜棚是一种喜庆的迎接仪式,就像过年时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一样,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⑥瓜棚搭起来,瓜园里就热闹了。白天的时候,瓜园里喜气洋洋的。最热闹的场面,当属运西瓜。瓜田的地头长长的,大家在瓜园里一字排开,就像在篮球场上传球一样,把西瓜传到田头。若是有西瓜摔到地上,大家便围过来分而食之。那西瓜的味道清甜无比,如今我想起来都觉得那味道无与伦比。后来我吃过很多西瓜,但再也没尝到过那么好的味道了。
⑦月色下的瓜园,安然宁谧。瓜棚仿佛一只忠实的狗,守候在一旁。虫子断断续续的鸣唱,与远处的蛙声相映成趣。夜风飘飘荡荡,田园清清淡淡……
⑧那些年的七月瓜事,为我的少年时光涂抹上清凉碧绿的色调,也成为我离乡背井后,一次次回归故乡的线索。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是父亲把他对土地的热爱遗传给了我,还是故乡的土地以其特有的温厚、博大的气息牢牢吸引着我。 (文章有删改)
(1)、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2)、文章第②段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请你分析有何作用。【诗句大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批注:
(4)、请你分析第⑥段结尾作者为何说“后来我吃过很多西瓜,但再也没尝到过那么好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