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句子,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微弱的油灯下,指导员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收到的电报。 B、听到前沿阵地上传来的消息,营长和指导员高兴地鼓起掌来,那掌声震天动地。 C、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营长冲到机枪边上,拿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战士们得到了撤退的时机。 D、战斗结束了,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写战后总结呢?怎么写呢?”
-
2、小全在练习讲故事时遇到了一些词语,其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豫皖苏(wǎn) 围歼(qiān) B、郝副营长(hǎo) 璀璨(càn) C、黑魆魆(yuè) 电钮(niǔ) D、千钧一发(jūn) 憧憬(cōng)
-
3、从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中任选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春意盎然的校园
人物:“小霸王”小柔
“受气包”小强
人称“魔王”的胡老师环境:拥挤的公交车站
人物:“低头族”陈笠
热心机灵的孙禾协
要求:确定主要人物,合理想象故事情节,注意从多角度描写人物(如语言、心理、动作等),主题积极向上,450字左右。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
4、学校要开展以“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小江的班级决定排练一出课本剧,以下为课本剧素材,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小英雄雨来(节选)
旷野被寒冷的夜雾笼罩,四周一片漆黑。群星在深远的高空里,一明一灭地闪动着它们宝石一般的亮光。旷野很静。只有偶然间,风吹着地里的干柴叶子,唰啦唰啦响。可以听得见自己鞋底擦着地,唰唰的响声。
雨来又害怕又心急,加快了脚步,差不多奔跑起来。跑着跑着,听咔啦一声枪拴响。有人喝道:“站住!干什么的?”
雨来这么迟疑的时候,又听那人喝了一声:“再不来就开枪啦!”
批注:____
雨来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蹲下身子,用非常迅速的动作把信埋在地里。墙里那人喊叫说:“猫腰干什么?啊?”
雨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鞋掉啦!捉上鞋!”
“快,拍着手走过来!”
雨来一面很响地拍着巴掌,一面用脚踢了点儿土,把信埋起来。然后,这么拍着巴掌走过去。到墙根底下的时候,那人把枪筒子和脑袋一齐从墙头上探出来,问雨来:“干什么的?”
这声音好熟啊!雨来仰着脸,在星光下辨认这个人,竟欢喜地跳了起来:“啊哈!你不是咱村的王二哥吗?”
王二哥先是一怔,立刻认出了雨来:“啊?是你呀?雨来呀?那你深更半夜干什么来呢?”
“送封信。”
“给我们的吧?拿来我看看。”
可是,怎么拿来呢?信在路上土里埋着,黑灯瞎火哪里去找?雨来的一股子高兴劲儿立刻变成了一团怨气。他觉得刚才的一场虚惊和把信丢掉,都是因为这个王二哥。
雨来用手指着前面笼罩在夜雾里的道路,没好气地告诉王二哥说:“就在这一块地方!都是你连喊带叫地吓唬人嘛!还稀里哗啦拉枪栓,你看怎么办?”
王二哥是感到有点儿“抱歉”了,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竟是一声不响地猫着腰往回找。在黑暗里,鼻子几乎贴到地上了,用手在地上抓摸。雨来也一边嘴里嘟哝着,两手在地上乱摸。怎么摸不见了呢?
王二哥的两手,冻得冰凉冰凉的,不住地放在嘴上吹热气。雨来着急得连冻得手疼都顾不上了,嘟嘟哝哝地带着哭味儿说:“这怎么办?你看,信没有了!一封插着鸡毛和火柴的信哪!都是你嘛,连喊带叫地还拉枪栓!”
王二哥一边找信,一边安慰雨来:“别着急,没不了!”
雨来简直急得要流出泪来了:“还说没不了呢,都找不见啦!”
一封插鸡毛带火柴的信,十万火急的信丢了,找不见了。雨来带着失望的哭泣一般的声音,说:“这算找不见啦!”
忽然听得王二哥的手里哗啦响了一声,又听王二哥得意的声音:“你看看,这是什么?”
雨来急忙到王二哥跟前,伸着小脖儿,睁大眼睛一看,同时又伸过手去一摸,可不就是这封信。就好像害怕它再丢失了似的,雨来一把手抓过来,黑暗里挤掉两颗泪珠,咧嘴笑了。
在排练课本剧前,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讨论。
(1)、导演组:我们将它分成六幕进行排练,请将下列场景补充完整。①跑得飞快
②被拦截
③
④认出王二哥
⑤
⑥找到鸡毛信
(2)、导演组:我们还给这出课本剧拟了几个题目,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鸡毛信”:以故事中的主要事物为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B、“雨来送信”:以故事中的主要事件为题,让读者一目了然 C、“雨来和王二哥”:以有意思的短语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连夜送信”:以故事中的时间和事件为题,提示主要内容(3)、演员组:通过认真阅读以上故事片段,我们对“雨来”这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①故事中的雨来是个(请结合故事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聊聊,不少于两个角度)
②好的演员,还要能揣摩角色心理。
“雨来这么迟疑的时候,又听那人喝了一声……”雨来内心迟疑片刻,当时他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4)、道具组:我们想要给这出课本剧准备一幅舞台背景图,背景图中需要体现以下这些元素:漆黑的旷野、、地里的干柴叶等。这些元素缺一不可,因为(至少说出两条理由)。(5)、观众组:除了《小英雄雨来》,这学期我们读到了不少以“成长”为主题的书,我想选择其中一本书中的主人公做我的“成长偶像”。我的成长偶像:雨来 成长格言:成长,就是在斗争中获取坚定的信念。
成长足迹:雨来本是一个在还乡河戏水、被妈妈追着打的小男孩,后来他站岗放哨,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带敌军进埋伏圈,掩护八路军撤离……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小战士。
我的成长偶像: 成长格言:
成长足迹:
-
5、阅读精彩小说,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绳子那头
①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②暑假的一天,我再三央求父亲带着我去干活儿。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儿。
③到了雇主家里,父亲拿出一根粗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
④父亲从窗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爬出窗户。我慢慢地放绳子,父亲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额头上的汗滴一个劲儿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很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这么热还要戴手套?”“天热易出汗,他怕手滑,工具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难以置信,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⑦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⑧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万分。
⑩“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⑪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往回拉。
⑫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qū)黑,长年累月,恶毒的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斑白了 , 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我的眼里满是哀伤。
⑬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⑭“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儿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支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⑮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⑯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本文作者:李少龙)
(1)、第⑩自然段中说:“我却要哭了。”“我”要哭的主要原因是( )。A、“我”为父亲替人着想而感动 B、“我”为父亲工作艰辛而心疼 C、“我”看到旁边的母亲焦急万分 D、“我”听到父亲夸“我”力气大而激动(2)、第⑭自然段中说“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父亲的关爱呵护而感到无比美味 B、因一家人的共同努力而感到无比美味 C、因天气太热能吃到雪糕而感到无比美味 D、因“我”内心踏实、幸福而感到无比美味(3)、下列不能突出“父亲呵护儿子”这一主题的细节是( )。A、父亲专门为“我”涂抹防晒油 B、父亲把雪糕擦干净,递给“我” C、父亲坚持让“我”吃雪糕 D、父亲把绳子另一头在“我”身上绕了几圈(4)、下列对小说开头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B、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父亲工作的辛苦 C、只是交代了事情发生时的天气 D、把大地比作被烘烤着的红薯,写出天气炎热(5)、根据小说情节,补充内容要点。
与父亲出去干活儿→→(6)、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哪方面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7)、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评价。(不少于两点) -
6、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在“笑”与“泪”中开启成长之旅吧!(1)、插图故事:我发现这幅插图呈现的故事情节是( )。A、阿廖沙遭外祖父痛打 B、八哥学外祖父祈祷 C、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 D、“好事儿”参加家庭晚会(2)、成长历程:在阿廖沙的童年里,有哪些“笑与泪”的经历呢?请各举一例。
笑
泪
阿廖沙与外祖母一起念诗,讲故事,唱歌。
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知觉。
(3)、妈妈怕你耽误学习,把《童年》收起来了,但你还想再看一会儿,请你说服妈妈。 -
7、《回乡偶书》一诗的作者是代诗人。其中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沧桑感慨的诗句是“ , ”。
-
8、用四字词语概括下面人物在面临困难时展现出的人性美,请你照样子填一填。
人物:桑娜夫妇
精神:勤劳善良
乐于助人人物:老支书
精神:人物:老班长
精神: -
9、通过品读人物多方面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请跟随小全一起完成练习吧。(1)、“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仔细品读句子,小全发现作者频繁地使用问号、省略号,运用描写表现了桑娜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2)、你在生活或者学习中,一定有过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时候,那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 -
10、下面是小全对课文的理解,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人》中,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了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 B、紧扣《桥》中老汉的两次“吼”,有助于深入理解老汉的身份,即“党员”身份,表现了他坚守党性原则,以及对人民群众的大爱 C、读《桥》时,当你聚焦在“大雨倾盆、洪水狞笑”的环境描写上,就会看到在那座摇摇欲坠却连着生死的窄窄的桥上,屹立着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汉形象 D、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线索,又彰显了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
11、小全读了《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挥泪斩马谡”,认为体现出诸葛亮( )的特点。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诸葛亮)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A、英武神勇 B、不徇私情 C、神机妙算 D、忠心耿耿 -
12、下面不是环境描写的是哪一项?(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C、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D、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1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今天第一次对爸爸撒了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B、马上就该我上台发言了,我心惊肉跳 , 脚不停地颤抖。 C、他总是处心积虑地害人,才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自作自受。 D、钱塘江的潮水如期而至,只见波浪滔天,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势不可当。
-
14、下面词语中的“当”和“势不可当”的“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旗鼓相当 B、敢作敢当 C、理所应当 D、锐不可当
-
15、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狞笑(níng) 搀扶(chān) B、祭奠(diàn) 蹿上来(cuān) C、蜷缩(juǎn) 魁梧(kuí) D、收敛(liǎn) 奄奄一息(yǎn)
-
16、阅读小全的读后感,体会人性之美,再根据拼音写词语。
打开文学的大门,走进精彩的小说世界,我认识了páo xiào的洪水中,以自己的威信、坚定的信念和果决的指挥,将jīng huāng的村民送上生命桥的受人yōng dài的老支书;认识了在风暴hōng míng、海浪xiōng yǒngpéng pài的夜晚,生活zāo gāo却主动收养两个孤儿的桑娜夫妇:认识了牢记嘱托,尽心尽力地zhào gù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老班长。他们朴素的善举、坚定的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
17、生活中,有许多难忘的场面,如学校的升旗仪式、假期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来写,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要求:在描写场面时,要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
18、红军战士血染百丈岩
①1936年10月的一天,闽东特委组织部部长阮英平率领闽东红军独立师第三纵队120余人,从连江、罗源一带山区转战宁德,来到宁德虎贝乡东源村。这里山高林密、群峰环抱,中间低回如碗,错落着几十座低矮的土屋,居住着40多户贫苦农家。部队抵达这个根据地小山村时,正值中午时分,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地迎接红军的到来,并热情帮助部队生火做饭。
②突然间,“啪!啪!”几声刺耳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哨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国民党保安队已从桥头方向悄悄向我驻地进袭!”“敌情不明,不打无把握之战,撤!”阮英平下达了命令。部队迅速从东源村后门山一条通往霍童镇桃花溪的小路撤退。部队刚抵山岔路口,又冒出一股敌人。原来,敌人在探明第三纵队驻地后,立即派出省保安团3个连的兵力,分别从桥头、桃花溪、林口三个方向包抄过来,企图把红军部队一网打尽。
③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从桃花溪方向来的敌人刚和红军交火,来自桥头的敌人也向我方猛烈开枪射击,密集的子弹发出“嗖嗖嗖”的响声从头顶飞掠而过。敌军在机枪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疯狂地向红军发起进攻。尽管红军战士骁勇善战,但敌方武器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这样面对面作战,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阮英平果断地下令:“撤!快向后山撤!”战士们向百丈岩方向且战且退,寻找突围机会。百丈岩与东源村隔着三个小山包,当红军到第二个小山包时,敌人再次蜂拥而上,来势异常凶猛。危急关头,阮英平立刻作出决定:分出小股兵力突击抢占百丈岩制高点,居高临下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于是,二支队长阮吴近率领20多名战士奋勇突进。战士们像猛虎似的向崖顶冲去,在靠近百丈岩时,突然岩顶上泻下了密集的子弹,几位战士当即中弹,其余战士则被猛烈的火力压在岩石下。原来,敌人早已调遣了一个排的兵力,从百丈岩后坡登上岩顶,埋伏在隐蔽处,等红军撤到这里,就与山下几路追兵一起夹攻。
④情况万分危急,若在短时间内不能消灭岩顶敌人,红军战士将处于四面受敌的绝境。阮吴近奋不顾身,一手紧握手枪,一手挥舞大刀,怒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霎时,20多名战士紧跟着支队长像离弦之箭一样,霍地跃起,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岩顶。勇士们的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开花。子弹打光了,英勇的战士插上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有的紧握枪托砸向敌人的脑袋,有的掐住敌人的脖子往死里扣,有的紧紧咬住敌人的手脚不放,有的与敌人抱在一起滚下悬崖……但敌人源源不断地涌来,红军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九名壮士被逼退到百丈岩的边沿。岩下,是百丈深渊;面前,一群敌兵张牙舞爪地在狂叫:“抓活的,抓活的!”阮吴近等九名壮士视死如归,毅然砸烂枪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百丈悬崖!
⑤百丈岩顶激烈的战斗,吸引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阮英平率领部队乘势杀开一条血路,向天峰亭安全转移。这次战斗,我方牺牲二十多人,敌人则留下了几十具尸体。
(1)、阅读短文第②~④自然段,梳理战斗的过程,把下面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2)、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与敌人英勇肉搏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的精神。(3)、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敌人来袭,阮英平下令部队马上撤退的原因是敌情不明 B、红军战士抢占百丈岩制高点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C、“战士们像猛虎似的向崖顶冲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这句话是从“点”的角度进行描写的 D、短文描写了敌人武器装备精良且人数众多,对红军疯狂进攻,这样写不仅体现了敌人的凶残、红军处境的危急,还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4)、红军战士为什么毅然选择跳下悬崖?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5)、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歼敌的场面,读一读,完成练习。
既有人物群体的描写,又有个别人物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着写一写。 -
19、红色旅游
【材料一】《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用户中,年龄在26~35岁的中青年用户出游人次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18~25岁的用户,出游人次占比为20%。《报告》还显示,2023年上半年红色旅游用户中,亲子客群出游人次占比为36%。在亲子客群中,年龄在12岁及以下的低龄儿童亲子家庭出游人次占比达到了71%。
“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丰富的体验形式,吸引了众多亲子客群去探索和了解红色文化及历史。
【材料二】近年来,更多红色旅游目的地以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例如,遵义市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在开放夜游、“长征颂”3D实景演出等基础上,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探索“红色+山水”“红色+康养”“红色+茶酒”等模式,持续提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的城市IP和红色旅游体验感。在创新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同时,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更是结合自身特色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设计了大量丰富的红色文创产品,受到众多收藏爱好者以及游客的青睐。
【材料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红色经典游线路
线路主题
旅游线路
游览内容
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主要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毛主席住居、苟坝会议旧址、苟坝陈列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伟大转折红色教育基地为主线。
通过参观讲解、实景演出、故事讲述、缅怀先烈、埋锅造饭、编织草鞋等方式,了解遵义会议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芬芳馥郁的茶香酱酒
主要以天下第一壶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万亩茶海、国酒文化城为课程主线。
通过采茶、制茶、茶礼文化实践、酱酒文化学习等方式,了解遵义茶文化与酱酒文化,传承地方文明,增强民族自信。
翠色欲滴的圣地之绿
主要以赤水桫(suō lu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绥阳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为主线。
通过桫椤探秘、穿越竹海等方式走进绿水青山,浸润大美生态,了解美丽乡村,激荡时代情怀,激励责任担当。
(1)、阅读材料一,归纳出中青年和红色亲子游发展的情况。(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请选出下列旅游主题的旅游模式。
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芬芳馥郁的茶香酱酒翠色欲滴的圣地之绿
A.“红色+康养”
B.“红色+茶酒”
C.“红色+研学”(3)、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2023年上半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用户中,出游人次占比最高的是年龄在26~35岁的中青年用户 B、创新“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丰富的体验形式,可以吸引众多亲子客群去探索和了解红色文化及历史 C、创新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结合自身特色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设计大量丰富的红色文创产品,是推动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的好方法 D、在“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红色旅游中想走进和谐自然,感受生态之美,可以参加“芬芳馥郁的茶香酱酒”主题游(4)、十一长假,小全打算到遵义开展红色之旅,可是妈妈觉得不如到风景名胜之地,如厦门鼓浪屿、广西桂林等地去旅游。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了解遵义红色旅游的特色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帮小全说服妈妈。 -
20、下面是小全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并完成练习。
①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胸怀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②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他们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书写了对真理和信仰的追求用青春和热血。同学们,③我们要勇于担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1)、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小全用修改符号改正。(2)、把“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这句话放入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处。(填序号)(3)、在本次演讲中,小全需要用( )的语气。A、高昂、抑扬顿挫 B、低沉、平缓 C、委婉、谆谆教导 D、兴奋、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