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东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 2、由速度公式v=st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 3、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说宇航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火箭 D、地面上的国旗
  • 4、2023年9月,华为发布的Mate60Pro手机被广大网友称为“争气机”,其所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突破7nm工艺,称之为“中国芯”,下列关于7nm数据换算正确的是(  )
    A、8×107m B、7×108m C、7×109m D、7×1010m
  • 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中学生跑1000m用时约4min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 7、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像,则是晶体,是非晶体。图中晶体的熔点是℃,图中a处是态,图中b处是态,ab过程中为状态。

  • 8、当发生坍塌事故时,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管路、钢铁等坚硬物体,向救援者发出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能传声,传声效果比空气(选填“好”或“差”),且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选填“快”或“慢”)。
  • 9、如图所示如图是小明过斑马线的示意图,马路宽D=14m , 他匀速过完马路需10s。当小明匀速过马路时,在小明的右侧有甲、乙两辆规格相同的车驶来,车宽d=2.1m , 车长L=5m。甲、乙两车车头相距75m,车速均为20m/s。甲车全程贴着马路中线前行。甲车在距离斑马线右端50m处发现了小明刚开始过斑马线,经过0.5s后甲车司机开始减速,让小明先行,减速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30m,减速时间为4s,减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刚好没撞到小明。乙车司机在看见甲车刹举灯亮后,经过0.5s后也开始减速,减速过程通过的路程为35m,减速时间为3s,减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小明过完马路1s后乙单车头到达斑马线处。求:

    (1)、小明过马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乙车减速后的速度;
    (3)、甲车头到达斑马线时,乙车头到斑马线的距离。
  • 10、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如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h(m)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

    射出距离(m)

    1

    0.5

    5

    30°

    2.9

    2

    0.5

    10

    30°

    9.6

    3

    0.5

    10

    45°

    10.7

    4

    1.0

    10

    45°

    11.1

    5

    1.5

    10

    45°

    11.5

    6

    0.5

    10

    60°

    9.1

    7

    0.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三组)的实验数据,因为
    (2)、选用2、3、6组数据进行比较,是为了验证铅球掷的远近与有关;
    (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的更远?
  • 11、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两人运动了30s后相遇,则乙的速度可能是(  )

    A、1m/s B、0.6m/s C、2.2m/s D、1.6m/s
  • 12、甲、乙、丙三辆汽车园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向西行驶 B、乙不可能向东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 1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 14、如图所示是“速度的测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最接近下列的哪个图像______。
    A、 B、 C、 D、
  • 15、如图所示,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

    (1)、实验时,小丽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可初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如果小丽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 16、K279 次列车由北京开往十堰,从北京到十堰铁路 923km,此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中途 K279 次列车以 36km/h 的速度穿越长度为 1600m 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170s,请你计算: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郑州

    襄阳

    十堰

    K279

    到站时间

    ——

    19∶09

    3∶42

    6∶10

    发车时间

    9∶52

    19∶33

    3∶58

    ——

    (1)这列火车由北京到达十堰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这列火车的长度。

  • 17、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从东向西运动,如图所示,10s后甲、乙两车相距m;以丙车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 19、声音(选填“需要”、“不需要”)介质传播出去。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如果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通过传过来。
  • 20、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 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上一页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