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3年12月4日上午8点25分左右,南京的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的奇观。光学专家表示,眼下南京雾霾天,空气中漂浮物沾上水汽后,会形成多棱镜,太阳照射,使太阳光发生了(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虚像,所以产生“2个太阳”,我们在水中也看到了“两个太阳”,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填“折射”或“反射”)。
  • 2、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纸是    色,看到的字是    色.
  • 3、为了辨别真伪,在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物质印上标记,在的照射下,这种物质会发光,从而识别真假。
  • 4、高速的交通与便捷的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下面是某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

    站名

    铜仁

    凯里南

    贵阳东

    遵义

    到站时间

    -

    20:27

    21:00

    21:49

    发车时间

    19:10

    20:29

    21:05

    -

    里程/km

    0

    200


    440

    (1)、该列车从凯里南站到遵义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该列车从铜仁站到贵阳东站的平均速度为174km/h,该列车从铜仁站到贵阳东站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若该列车以144km/h的速度驶过长为1800m的隧道时,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5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 5、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过ETC通道前的减速带,3s后到达识别区起点。听到提示音后,减速通过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间的24m距离,所用时间为4s。求:

    (1)ETC通道前的减速带长度;

    (2)通过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间平均速度;

    (3)设备升级后,车辆在减速带前保持10m/s可匀速通过而不需减速.则设备升级后,该车从减速带起点到自动栏杆处所需时间。

  • 6、小明用图甲装置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观察气泡运动并每隔10cm记录一次时间,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2

    4

    6

    8

    10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v-t图像
    (3)、若气泡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规律都如v-t图像所示,则气泡做运动。气泡在0~8s内的速度为m/s。
  • 7、暑假,小阳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探索物理的乐趣.他为了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利用如图甲所示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木块、挡板等实验器材完成了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A处由静止下滑。

           

    (1)、此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小阳选择了坡度较缓的斜面,这样选择是为了便于测量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小车在A、B两处时用手机秒表测得的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4)、小阳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AB后,认为斜面vAB坡度太大,于是将斜面坡度减小,测出小车由A处下滑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BC , 发现vAB=vBC , 于是得出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阳得出该结论的操作(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线圈的宽度L2

    C.用细铜丝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 , 应改正为
    (2)、将错误的步骤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如图所示,将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缠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细铜丝线圈的宽度为cm,细铜丝的直径是cm(结果保留2位小数)。

  • 9、在4×100m接力跑比赛中,运动员在交接棒时,应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才能不掉棒、不影响比赛成绩?
  • 10、奇奇同学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看到了如图的图片和这样一段话:“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地球同步卫星,它在太空中遨游时,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的上空。”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 11、小明在调试无人机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无人机的s-t图像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无人机对应的v-t图像。

  • 12、爬树机器人(图甲)是协助并代替工人爬到树木上进行检查、保养及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工作的仿生机器人。图乙为爬树机器人某次沿竖直树干爬行的v-t图像,该机器人在第20s时的速度为km/h,在10~30s内运动的路程是m。

  • 13、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用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五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2cm、4.43cm、4.42cm、4.44cm、4.24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该蝗虫后翅长度为cm。
  • 14、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cm。图乙是王叔叔借助秒表测量自己绕小区慢跑一圈的时间,秒表的示数为s。

  • 1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 16、站在路边的小乐看到a、b两个气球正在升空,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看到的场景如图乙所示。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a为参照物,b向上运动 B、以b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 C、以树为参照物,a和b都向上运动 D、以b为参照物,a和树都向下运动
  • 17、某跳水运动员跳水下落时的一段运动可简化为直线运动,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5s。该运动员(  )

    A、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B、在BD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C、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 1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距离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 B、3∶4 C、4∶3 D、5∶3
  • 19、某次暴雨天时,小明用饮料瓶和自制刻度尺制作了一个简易雨量器(如图所示),他测得一小时的降雨量为28.9m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果中的“9”是准确值 B、该结果是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的 C、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D、记录测量结果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 20、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小华认为对接后的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航天发射基地 C、学校的教室 D、天和核心舱
上一页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