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2、为了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内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1)、实验中应控制燃料燃烧的(选填“时间”或“质量”)相同,根据比较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
    (2)、小明选用了燃料a和燃料b进行实验。当燃料燃尽后,小明根据各个时刻烧杯中的水温,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可初步判断燃料的热值大;
    (3)、另一组的小华也用图甲的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并重新在烧杯内加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在燃料烧完后也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丙图像燃料1和燃料2的热值之比为
  • 3、体积是50cm3的铁球,测得其质量为237g。(ρ=7.9× 103㎏/m3)

    (1)试判断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如果在空心中灌注某种液体,测量总质量变为253 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 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10min内行驶了6000m,在路边的加油站停了10min加油,又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

    (1)汽车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 5、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测一测某石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之前首先把   拨到零刻线处,然后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刻度上;

    (2)将石块放在 盘,用镊子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游码的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g;

    (3)利用量筒和水测出石块的体积为4cm3 , 可求出该石块的密度是 kg/m3= g/cm3 ;   

    (4)若测量石块质量时,使用的砝码缺损了一小块,则测量值将。若换用准确的砝码后,先用量筒和水测出石块的体积,然后直接用天平测量从水中取出的石块的质量,这样测出的石块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6、小林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选填“左侧”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 7、请你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保留作图痕迹)作出光源S的位置。

       

  • 8、如图中一杯水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方向不变地从右边斜射向水面,与水面所成角度为40°,若把杯子左端稍稍抬高,待水面平静后,这束光的入射角为 。(填具体角度),折射角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次实验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 10、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 B、t2~t4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0~t4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了两次 D、t1~t3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1、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AB段的物质是固态,CD段的物质是气态
  • 12、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如图甲: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乙: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如图丙: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如图丁: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
  • 1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D、甲物质的密度为2kg/m3
  • 1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出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1=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声音传播的路程;

    (2)声音在这段路程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3)汽车行驶的速度。

  • 15、小媛同学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s她听到了回声,求她与高崖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绝缘体不能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没有电荷 C、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D、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 17、如图所示,把铜片、铁片插入菠萝中,制成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它的电压。则水果电池的电压为V,水果电池的正极是(选填“铜片”或“铁片”)。

  • 18、如图所示,AB、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RAB<RBC , UAB=UBC B、RAB>RBC , IAB=IBC C、RAB>RBC , IAB<IBC D、RAB=RBC , IAB<IBC
  • 19、“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如图甲所示,把羽毛靠近金箔,金箔静止在工作台上;接着手持羽毛轻轻摩擦纸垫,如图乙所示;再次将羽毛靠近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起,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使羽毛带电,说明摩擦创造了电荷 B、摩擦使羽毛和纸垫带上同种电荷 C、与纸垫摩擦后,羽毛带正电,是因为羽毛得到了正电荷 D、丙图中,羽毛能吸引金箔,是因为羽毛带了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 20、为节约用纸,学校新学期安装了感应自动出纸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开关S闭合,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指示灯亮;用手遮挡感应区,电动机转动送纸。如下电路图中能满足要求的是(表示光敏元件,未被遮挡时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被遮挡时,相当于断开的导线)(  )
    A、 B、 C、 D、
上一页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