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西宁明花山实景演出时,为了营造仙境,让观众身临其境,特意使用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由于干冰发生(填写“凝华”或“升华”)变成气态,向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写“汽化”或“液化”)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
-
2、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撑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周围环境的: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使衣服尽快晾干。
-
3、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4、神舟十八号历经192 天后,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位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于2024年11月4号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时舱外温度达2000℃以上,科学工作者在舱体外围涂上固状涂层的防热材料,固状涂层在高温下变成气态,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保证舱内温度在25℃左右,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状涂层发生了熔化现象 B、固状涂层发生了汽化现象 C、固状涂层发生了凝华现象 D、固状涂层发生了升华现象
-
5、2024年3月4广西气象台发布了回南天预警,“回南天”一般出现在突然的回温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冷的水蒸气遇到热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液化现象 B、冷的水蒸气遇到热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汽化现象 C、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液化现象 D、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汽化现象
-
6、小宇和家人去宁明花山摄影留念。为了让照片能够出现花山壁画,于是后退了几步才拍摄,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7、下列现象属于物质凝华形成的是( )A、樟脑片放一段时间后变小 B、秋天晚上草尖上形成的露珠 C、原野上的大雾 D、冬天干燥的地上形成霜
-
8、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吸热后就会立即沸腾 B、液体温度达到了沸点一定会沸腾 C、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温度一定是100℃
-
9、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宁明的明江河水温度为50℃ D、发高烧时人体的温度可达40℃
-
10、《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前两空均选填“河岸”或“舟”)为参照物,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
1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从火车到火箭
生产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汽缸里推动活塞做功,原始的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比较轻便的热机。于是,内燃机应运而生。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大类。汽油机是1883年发明的,柴油机是 1892 年发明的,内燃机运行时不需要携带很多的水和煤,不但轻便,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喷气发动机,它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式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喷气式发动机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叫火箭喷气发动机,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1)、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所受的重力依次(选填“增大”或“减小”);(2)、在挑选汽车时,发动机效率的高低是区分汽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司机可以通过闻尾气的气味做出初步的判断,输出功率相同时,汽油味越浓,汽车发动机效率越(选填“高”或“低”);(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转速是2400 r/ min,汽油机每秒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次;(4)、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0.02kg汽油,已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40%,则该汽油机每分钟浪费的能量是J;(汽油的热值为4.6×107J/ kg)(5)、下列措施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________。A、尽量减小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使用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D、尽量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 -
12、如图所示,这是人们制作糖炒栗子时的情景,炒栗子时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露出果肉。(1)、炒栗子时在远处就能闻到一股香味,这是现象。(2)、锅中加入沙子,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 , 温度上升得较快,可以迅速加热栗子,同时也可以使栗子均匀受热。(3)、炒栗子时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栗子的内能。(4)、栗子爆裂开来,主要是因为栗子果肉内的水分(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水蒸气,水蒸气对外壳 , 内能。
-
13、《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火井制盐(如图所示)的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2)、若天然气通过卤井给卤水(含盐的水)加热,已知卤井的热效率为30%,则可使多少千克卤水从升高到?【卤水的比热容为】
-
14、在“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小红同学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请你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2)、将所有开关闭合后,发现开关S1所在支路的灯泡L1不亮,开关S2所在支路的灯泡L2亮,说明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是(选填“相互影响”或“互不影响”)的;由此推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选填“短路”或“断路”);于是她断开所有开关,交换两灯位置,再闭合所有开关,发现仍然是开关S1所在支路的灯泡不亮,开关S2所在支路的灯泡亮,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合理即可)。(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开关S1的作用,在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时,她应该(选填“同时观察两个”“只观察S1所在”或“只观察S2所在”)支路上的灯泡。(4)、实验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选填“电源”或“灯泡”)两端的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器材。
-
15、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实验中应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实验中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可知,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应选(选填“甲”或“乙”)液体;
加热时间/ 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
10
18
26
34
42
(3)、图2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液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为图2中的(选填“①”“②”或“③”);(4)、换用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发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2)、如图乙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塞子被水蒸气推出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相同;(3)、如图丙所示,将活塞迅速下压,硝化棉燃烧,这是由于活塞对(选填“硝化棉”或“筒内空气”)做功,使其内能 , 温度升高;(4)、如图丁所示,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这种现象叫做 , 还能看到被吸引的部分纸屑又被弹开了,这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
-
17、按要求回答(1)、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开关只控制灯泡 , 请将所缺的导线补上;(2)、为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出入小区,很多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如图甲所示,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眼自动识别车辆。若是小区内部车辆,则由自动开关控制电动机 M启动横杆;若是外部车辆,则需要工作人员按动按钮开关控制电动机M启动横杆。请依照上面的叙述,补全图乙中的模拟电路图;(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如箭头所示。请根据电流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方框中填上电池或开关的符号,使电路连接符合要求。
-
18、汽车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某单缸汽油发动机汽缸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 做功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为30cm,汽缸内气体的平均压强为汽油的热值为 , 每次做功耗油0.2g,每次气体膨胀对活塞做的功为J;若每次做功过程中85%的汽油完全燃烧,则每次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汽油机的效率很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带走了大量的能量。
-
19、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手炉中装入热水,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特性。手炉中2k g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为J。
-
20、如图1所示,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用与丝绸摩擦后因(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带正电的玻璃棒丙分别靠近甲、乙,现象如图2所示,则甲带电;甲和乙靠近时,(后两空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会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