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1所示是小雯和同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装置图。(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常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2)、小雯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比较像物的关系; 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好,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蜡烛B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选填“仍能”或“不能”) ;(3)、下表是小组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为了让所成的像更清晰,实验应在(选填“较暗”或“较亮”) 的环境中进行;
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cm
1
5
5
2
8
8
3
12
12
(4)、实验完成后,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 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
2、几名同学在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将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个摆,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摆长l/m
摆球
质量/g
摆幅/m
摆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s
1
0.7
20
0.05
1.7
2
1
20
0.08
2
3
1
30
0.05
2
4
1
30
0.08
2
5
1.3
20
0.05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过程中,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法;(2)、科学探究过程有下列四个要素,它们的正确顺序是 ;A、解释 B、证据 C、交流 D、问题(3)、在3、4实验中,控制摆长、不变,只改变摆幅,探究摆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跟(选填“摆长” “摆球质量”或“摆幅”) 的关系;(4)、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摆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有关;(5)、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小强周六上午发现家里摆钟如图乙所示,显示的时间是。小强看了一下自己正常使用的电子表,时间是10∶15,摆钟显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要调准它,小强先把摆钟的指针拨到10∶15,再将摆钟的摆长稍微调(选填“长”或“短”)些。 -
3、在探究声音有关实验时,小李和小张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此实验说明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如图乙所示,小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的一端,小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你的改进方法是(写出一条);(3)、如图丙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将 , 然后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变大,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较高,由此现象可得结论是。
-
4、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发现反射角的大小始终和入射角一样,说明了 , 多次试验的目的是。(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5、按要求作图(1)、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找到视线的正确位置;(2)、在图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A'B';(3)、请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
6、如图, 一束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来,小益想利用一块平面镜将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反射入一口枯井中,则反射角大小为 ,镜面与水平面夹角大小为°。
-
7、测物体长度如图所示,甲刻度尺的读数为 , 乙刻度尺的读数为。
-
8、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停止 B、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音乐老师能够分辨钢琴和长笛发出的 C调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
9、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误差 B、得到的数据:4.95cm是错误的 C、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1mm D、物体的长度应取4.8225cm
-
10、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B、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
11、下列光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国家大剧院的倒影 B、
水中月 C、
日环食 D、
海市蜃楼
-
12、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1)、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s才能接收到信号?(2)、若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海底返回来的信号用了10s,求海水的深度?(3)、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什么?
-
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国庆假期爸爸带小明到南宁动物园玩,他们7:00从柳城驾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到柳州站,然后乘高铁去南宁,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如下所示的列车时刻表。求:
车次
柳州站开
南宁东站到
运行距离
C8679
08:44
09:47
212km
C8661
09:45
10:48
212km
C8673
10:30
11:29
212km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并依据列车时刻表,判断小明和爸爸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中途高铁列车以35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度为1200m的隧道,高铁列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40s,计算这列高铁列车的长度。 -
14、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 , 并说明理由;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
(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
白色
黑色
红色
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
20min
37.1℃
36.9℃
36.5℃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15、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摆长
摆球的质量
摆动角度
摆动的时间
甲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乙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丙
7
0.8
40
4
54
8
1.0
40
4
60
9
1.2
40
4
66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目的是;
(2)分析比较序号为1、2、3的实验,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比较序号为4、5、6的实验,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4)分析比较序号为7、8、9的实验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填“大”或“小”);
(5)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16、如图所示,是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而且是越大,响度越。(3)、探究过程中,采用(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4)、此实验在太空中(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原因是。
-
17、作图题:(1)、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00cm,请在图中将木条补画完整。(2)、小宇对着装了部分水的瓶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为了使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瓶中的水位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乙中画出水位变化后的液面所处的大致位置。
-
18、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9s,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来的,长铁管的长度为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6800m/s)。
-
19、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 。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
温度(℃)
10
15
20
30
50
速度(m/s)
338
340
344
349
360
-
20、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