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有虚也有实像 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B、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自己的像变大 C、看不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此处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光的反射现象
  •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坐井观天 B、海市蜃楼 C、波光粼粼 D、一叶障目
  • 4、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始终在做匀速运动 B、该物体整个运动中的路程是16m C、物体在整个10s内的平均速度是6.8m/s D、物体在整个10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
  • 5、学校建筑工地上在施工时,会影响学校学生的学习,为了减小噪声对他们学习的干扰,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尽量关紧门窗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在教室和工地之间竖起隔音板墙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6、下列有关物体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它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各段速度的平均数就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7、如图所示,是关于声现象的实验和实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小女孩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图乙: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弹得越高,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C、图丙:牙咬住振动的音叉能听到声音,而移开后就听不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声 D、图丁:真空罩里的闹钟只见表针转动却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 8、如图是两束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和乙两透镜的光路图。由图可知(甲/乙)透镜是凹透镜。

  • 9、在午后的阳光下,两位同学水平抬着一张透明的塑料纸,纸中央盛了水。这时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光斑,他们慢慢调节此装置,使光斑缩小,亮度增加,在亮点处放上几根火柴,火柴一会儿被点燃了。纸中央的水相当于一个
  •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的度数为 , 若镜面顺时针转动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度数是

  • 11、如图,由于光的 , 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前进,以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 12、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3、超声波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种超声波加湿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的特性。
  • 14、如图所示,用话筒M接收音叉发出的声音,送到示波器S去显示。保持示波器的工作状态不变,乙图中音叉B的频率高于甲图中的音叉A。音叉B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选填声音的特性)较高,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较密。

  • 15、小军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10m,所用的拉力为400N,则此时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6、两个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所示,试证明:以任意角度斜射到某平面镜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最后的反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提示:先作图后证明。)

  • 17、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计时,结果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2.21s,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多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计算时间时,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数)
  • 18、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入射角α

    30°

    45°

    60°

    折射角β

    22°

    32°

    41°

  • 19、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 20、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故事后,她猜想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动的幅度s有关.于是她在一根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图所示.

    (1)为了探究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不变,只改变摆的

    (2)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比较短, 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跳转